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張敬偉:不改,死路一條

2009-11-26 04:18:00

張敬偉

        固定電話終于不再政府定價,終于松動了多少年不變的“一口價”,開始實行“上限管理”。可是,這個“上限管理”很籠統、很費解,大體意思無非是說,電信運營商有了一些固話業務上的自由定價權,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提供一款不高于現行標準資費的新資費方案。但是,這個方案是抽象籠統的,因為改革并沒明確“具體資費標準的調整”,而只是“調整了電信資費的價格管理形式”。

        總而言之,掙脫政府定價的“上限管理”,似乎對用戶有利——省固話資費。但是,究其根本,不過是救贖電信商的手段。眾所周知,從郵政到郵電,從郵電到電信,電信市場是個與時俱進變化的過程。而每一次變化,作為母體的運營商都競爭不過新生的電信企業,前者只能靠政府定價的方式維系生存。而面對新生電信企業的競爭,政府定價的保護反而又成為作繭自縛的屏障,固定電話在電信運營市場的譜系中,只比郵政的“輩分”低,而比移動電信的運營商要高。“輩分”越高,其市場能力和占有率越低,其市場前景也就愈發暗淡。

        在移動、聯通等電信運營商傲步邁進G3時,在消費者有多種“套餐”可供選擇的情境下,固話多少年不變的資費模式自然不受消費者青睞。據工信部數據,1~10月份,固定電話用戶累計減少1898.2萬戶。業內人士也不否認,靈活的定價政策,是保證固話業務生存發展的必要手段。不過,這個過于抽象原則的“上限管理”卻缺乏足夠的市場力度,恐怕難以實現市場救贖。

        N年前以前,當手機還是奢侈品時,固定電話牛氣沖天,政府定價就是其牛氣的根本。而讓消費者看不懂也不滿的是,就是月租費。媒體和消費者一直吶喊取消它,可是這個費用  (標準為每月10~35元不等)一直“世襲”到3G時代。即使是新出臺的“上限管理”,運營商也稱“未定”。

        而這個不合理的費用不摒棄,固話資費改革就難言徹底,也很難獲得公眾信任。而真正的市場化改革,對固話而言,就是先“撥亂”(月租費)再“反正”(基本資費改革)。而現在的事實是,即使固話取消月租費,即使固話給出相當優惠的資費標準,消費者買不買賬也還是個問題。因為3G乃至更為高級的科技通信產品,才是信息化時代電信市場的主角,固定電話雖不至于像電報那樣走入歷史,但其市場地位只能是越來越低。因此,市場化改革得徹底一點,固話資費機制靈活一點,服務質量搞得好一點,科技創新多一些,或許能延緩固話用戶的“縮水”速度,但改變不了固定電話尷尬的市場命運。

        論得悲戚一點,固話資費不改,死路一條;改了,或許能茍延殘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字幕乱码无线精品精品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天堂亚洲性爱在线播放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 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