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毛建國:科學家“獲獎才出名”這是一種悲哀

2010-01-12 04:42:38

毛建國

        11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頒發了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為谷超豪、孫家棟兩位院士。據了解,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又有兩位科學家站到了中國科技的最高領獎臺上,以最為矚目的方式走到了公眾的視野。顯然,他們會上各大媒體,會成為重要人物,會成為公眾的談論焦點。然而,在此之前,又有幾人熟悉他們呢?

        這似乎成了中國科學家們的宿命,對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要么是因為獲獎才出名,要么是因為專業之外的原因而出名。例如,有些科學家以特別敢說而出名,有些科學家因為與某些媒體結合得好而知名,有些科學家因為成為利益集團代言人而聞名,但很少有人因為在科學上的攀登而出名。打開記憶的閥門,除了錢學森等有限的老一輩科學家,新一代的科學家有幾人為公眾所熟知?

        當然,這里有著科學自身的原因,也有著科學家自身的原因。科學家與演藝人士不同,演藝人士常常會因為一個很偶然的原因而一炮走紅,但科學本身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科學家的成果未出來前,尤其沒有與大眾傳媒結合前,公眾缺少關注的機會。而且對于大多數的科學家來說,由于性格的原因,由于時間的關系,一般也不愿意主動向社會尤其非專業人士介紹自己。承認這些非公眾因素,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否認公眾因素。不得不說,當前整個社會對科學遠遠不如對娛樂更關注,對科學家的個人奮斗史遠遠不及對娛樂明星情史更感興趣。

        即使那些已經摘得桂冠的科學家,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也往往表現為速朽狀態。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有16位科學家榮膺這一獎項,他們是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吳孟超、葉篤正、李振聲、閔恩澤、吳征鎰、王忠誠、徐光憲。每個人都不妨逐一對照,這其中,你到底熟悉幾位?能否達到一半?如果作一個調查,統計結果應該是驚人的。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悲哀。一方面,科學家唯有獲獎才出名;另一方面,他們出名了,隨即又無名了。當然,我們可以說科學家未必會在乎社會關注,未必會在意虛名。但從傳遞價值導向、培育科技氛圍來看,作為社會卻是需要對科學家群體給予足夠關注的。或許今天造原子彈的已經比得上賣茶雞蛋的,但我們必須看到,他們未必比得上販雞蛋的,未必比得上  “星工廠”那些砸蛋的。站在民族復興的平臺上回頭審視,這難道不是社會的缺失嗎?不是一種價值觀的失衡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日本午夜a大片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 日本乱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