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基金高倉位透出什么信息?
2010-01-27 04:33:08
曹中銘
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倉5.91個百分點,可比的主動投資股票型基金倉位增至85.97%,創出歷史新高。而與開放式基金相比,封閉式基金加倉更為兇猛,四季度股票倉位增加了6.15%,達到79.76%,幾乎接近滿倉運作。
整體加倉、滿倉操作成為去年四季度基金的投資策略,而在目前看來,基金存在集體看錯大勢的嫌疑。去年股指呈現出震蕩向上的走勢,而到了年底,“跨年度行情”幾乎變成了共識,但卻沒有與市場趨勢達成“共識”。因此,基金將不得不為其激進的投資付出代價。
繼2007年之后,2009年又是一個“基金年”。不僅基金規模產生爆炸式膨脹,再次超過3萬億大關,基金的收益同樣可觀,僅僅四季度全部基金(含QDII)盈利就高達3252.67億元,較三季度出現大幅增長。而從已經實施或發布的分紅公告看,無論是開放式基金還是封閉式基金,其分紅與2008年度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
基金高倉位操作并非什么“新聞”。2007年三季度末持倉80.41%、2009年二季度末持倉83.67%等,基金都是高倉位操作,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市場沒有因為基金的激進投資而更上一層樓,相反都產生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以去年為例,去年8月份上證指數暴跌744點,幅度近22%,也將諸多投資者此前的盈利“一筆勾銷”。顯然,基金的高倉位操作“功不可沒”。
如今,為了追逐所謂的“跨年度行情”,為了使基金凈值能夠進一步拔高,基金又上演了滿倉操作的游戲。并且,此次的高倉位比前兩次更甚。然而,歷史雖不會簡單地重復,但往往驚人地相似。1月20日,股指一根擊穿多條均線的大陰線,宣告了又一輪調整的來臨。而且,從技術上分析,此輪調整的幅度應該不會小。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有了基金的大幅拉抬,去年上證指數的漲幅才達到此前不敢想象的八成之多,也因為基金在二季度滿倉操作,導致“彈藥”不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去年8月份才出現暴跌。
從對于市場的整體判斷、投資能力、定價能力、決策能力等多方面講,背靠強大研究團隊的基金明顯超出一般中小投資者的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基金不會出現錯誤的判斷。2007年如是,去年的暴跌如是,今年目前正進行的調整同樣如是。
基金經理雖有凈值與排名上的壓力,但基金公司在提取管理費方面卻是旱澇保收的。即使基金操作過程中出現虧損,那也只由其持有人承擔。也正因為如此,基金才敢于滿倉操作,才勇于實施激進的投資策略。做對了,是基金的功勞;做錯了,由基民“買單”?;痤l頻出現高倉位,頻頻以激進投資面目出現的背后,其實是由現行的基金管理體制所決定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