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8 02:07:27
每經記者 張瑋 發自北京
樓市調控在近期疾風驟雨,房價走勢卻仍撲朔迷離,調控政策在金融領域是否又要動大手筆?這是個引發市場聚焦與擔憂的問題。
2010年4月,樓市遭遇“史上最嚴厲”調控,全國特別是一線城市成交量慘跌,但是房價依舊堅挺。市場人士分析,管理層或將出臺在力度和范圍上更嚴厲的調控新政,劍指高房價。
對于目前調控的執行情況,銀行人士認為,銀行并沒有“躲貓貓”;由于感覺到管理層調控的決心,有些中小銀行已暫停房貸業務。
或有后續新政跟進
上周有報道稱,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起草一部“更嚴厲”的關于樓市調控政策的新文件,力度和范圍將大于不久前出臺的 “新國十條”。而新政的出臺時間,將視本次樓市調控情況而定,如果調控達不到預期,將會很快出臺。
雖然該傳聞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于昨日(5月17日)表示目前并無樓市調控新政出臺,但更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又將出臺的風聲近日卻愈演愈烈,直接觸動市場敏感的神經。
“4月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主要是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這一點要與使房價馬上下跌要區分開來。”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付立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如果房價還是持續過快上漲,調控政策并沒有達到目的,后續的調控政策肯定還會跟進。
付立春表示,四月的樓市調控風暴,主要是看房價的過快上漲能不能被有效抑制,而不是馬上就要房價過快下跌。“過快下跌首先是不太現實,其次對銀行等機構會造成危機性的不良影響。”他指出。
記者發現,雖然樓市調控下住宅成交量出現慘跌,但此前瘋漲的房價如今卻依然堅挺,二線城市大多數樓盤非但沒有降價,甚至有繼續上漲的勢頭。
對此,付立春分析說,個別二線城市在經歷調控的過程中,需要傳遞的周期和時間,不可能立刻急剎車。目前各別城市的房價還在過快上漲,可能是因為政策沒有跟上或者執行不夠。他認為,地方政府有必要針對各自的情況制定地方版的樓市調控政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也指出,此輪的地產調控風暴較以往不同的是,地產商對政策要達到的目的很清楚,而調控的效果需要時間來驗證,并不一定能讓房價快速下降。
調控不能急功近利
自2009年底,從“國四條”、“國十一條”到近期的“新國十條”,一系列的“政策重拳”出臺都旨在勒住高價房瘋漲的韁繩。隨著北京等一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的嚴厲出臺,更讓市場看到從中央到地方調控樓市的決心。
“房價跟股票一樣,不是說想調到哪個價位就調到哪個價位,政策上只能等等看看,如果樓市調控政策一出臺,房價第二天就能掉下來,那這個政策就太牛了。”魯政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樓市調控政策的效果需要時間驗證,任何經濟政策的出臺都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不能過于急功近利,也不能操之過急,目前最可能的政策操作就是“等等看看”。
魯政委進一步分析稱,政策在相當短的時間里,不可能馬上出效果,開發商的資金鏈也不可能馬上就斷,目前樓市的成交量開始萎縮,雖然還不能確認房價是否下跌,但這也可能是房價即將出現變化的前兆。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近日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后續政策的出臺,不能“操之過急”。她認為,至少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準確地判斷本輪政策的效果,并做出進一步的決策。
一位接近國土部的專家也向記者表示,旨在擴大政策性住房用地供應、打擊囤地炒地的土地政策已基本出臺完畢,重在執行,近期不太可能在土地政策上做出調整。
銀行沒有“躲貓貓”
有業內觀點認為,一旦此次樓市調控不明顯,銀行在實施新政時執行力度可能執行不足,存在 “松綁”現象,而在下一輪更嚴厲的調控政策中,可能首先利用金融這把利劍。
對此,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房貸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銀行也“嗅”到管理層調控的決心,誰也不敢“頂風作案”違規操作,一些中小銀行已暫停房貸業務。
魯政委也指出,銀行在此輪樓市調控中并未“躲貓貓”,在第三套房的停貸方面和房貸利率首付方面也都嚴格執行。
同時,魯政委還表示,從中長期來看,還是應該增加房屋的供應,以分流投資的需求,解決樓市的本質問題。他補充道,目前樓市的投資需求如此旺盛,如果金融市場有豐富的金融投資產品,引導這部分資金分流,或許樓市的供需也能得到一定的緩解。
付立春指出,現有的樓市調控政策趨于溫和、穩定,如果能真正穩定實施的話效果也將會明顯。如果進一步抑制樓市貸款的話,由于政策的出臺是指導性的,對金融秩序的影響會較大。
他表示,如果房價近期過快上漲的現象能得到抑制,同時有小幅回落的話,這個局面是比較理想的,對投資、投機的“擠出效應”也比較明顯。
業內觀點
“國十條”配套政策仍待出臺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上海對住房持有環節的房產稅如何征收、如何具有可操作性等目前還在研究,具體方案還沒有正式確定。”針對上海市即將開征房產稅的說法,新華社近日作出上述報道。
事實上,在“國十條”出臺一個月后,各界對于其配套政策的猜測不斷,其中既包括備受關注的房產稅,也包括尚未出臺的二套房認定標準。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房產稅的開征或僅限于上海等個別房價上漲過快城市,難以在全國推廣。在政策觀察期的近兩三個月內,“重磅”政策不太可能出臺。
房產稅或僅限上海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上海的調控細則正在制定過程中。
該人士表示,新政將對自住性購房需求予以鼓勵,確保其不受影響;對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則會從嚴抑制,以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從上述表態中,容易看出上海市相關部門的態度,但對于房產稅何時出臺,則難以得出確切的信息。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盡管難度較大,上海市仍有可能在近期出臺房產稅,但短期內向全國推廣的可能性不大。
他表示,作為調控市場的重磅政策,房產稅的出臺主要面向個別“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對于全國大多數城市而言,目前尚不適合出臺。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也認為,開征房產稅需要兩個基本條件:城市不動產產權確認、不動產資產評估。他表示,在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階段,上述兩個問題還難以解決,使得開征房產稅的難度加大。
他同時表示,作為試點城市,上海出臺房產稅的主要目的在于觀察政策效果,短期內不大可能推開。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房產稅作為已有稅種,比物業稅更易操作,其開征也變得較為可行。
據了解,我國的房產稅于1986年起征,征收范圍為營業性房產。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對于近期 “房產稅或先從增量房起征”的傳言,上海市相關部門尚未做出明確回應。
二套房細則“照顧”改善型需求
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二套房的認定標準。按照“國十條”的規定,“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這被認為是最有力的調控措施。
“二套房細則認定需考慮改善型需求。”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二套房的認定目前由住建部牽頭,聯合銀監會、央行制定細則。但此前,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主任楊家才向媒體表示,二套房“認房不認貸”,即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以房屋數量為限,以家庭為單位,不再以銀行信貸記錄為準。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表示,上世紀90年代末的公房、房改房比較舊,人均居住面積也很小,這部分人在改善住房狀況時,不應受到政策的限制。與之相應的,“小房子換大房子,舊房子換新房子”也應得到支持。
牛鳳瑞也認為,我國的居民目前的大部分需求都是改善型需求,需要支持。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在近日做客中國政府網時表示,二套房的認定標準還在制定中。鑒于一些城市房屋登記信息系統尚不完善,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其他信息作為補充。
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表示,由于改善型需求在市場中占比較大,住建部在擬定認定標準時應該予以考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