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左延安詳解江淮戰略 首度披露和正道合資始末

2010-08-24 02:16:34

每經記者  叢剛  發自合肥

        最近,一場學習新紅軍精神的活動在江淮汽車內部持續展開。在江淮董事長左延安內心,一直不變的仍然是艱苦樸素、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8月17日下午2點45分,左延安準時出現在采訪現場,白襯衫、黑褲子、黑皮鞋,一成不變的裝扮,你很難想象一向低調、穩健的左延安能與資本大鱷仰融扯上關系。

        8月8日,江淮汽車與仰融旗下的正道汽車簽署了《框架協議》,雙方將按照50%比50%的股權比例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總額不少于20億元,主要投資于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核心零部件。該項目的總投資約300億元,產能規劃目標為未來8年內生產整車100萬輛,動力總成100萬臺套及1200萬KWH鋰離子動力電池。

        一時間業界嘩然。在眾多的質疑聲中,左延安終于在8月17日開口回應此事,首度披露和正道汽車的合資始末。

需論證的技術

        左延安表示,江淮和正道的合資有深層次的戰略思考,并不是江淮的新能源汽車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江淮汽車是國內開展新能源研究最早的車企之一,安凱客車的50輛純電動客車早已在合肥市公交車線路上運營。

        為什么和正道汽車合資?左延安拋出的第一個理由是,正道是華人公司,和中國人合作是本質問題。

        其次,對于技術的渴求,是江淮選中正道的重要原因之一。正道曾買斷了德國FEV公司混合動力總成2016年之前的技術專利,這種發動機集雙渦輪增壓、燃料直噴、雙VVT等多種先進技術于一身,如果能夠實現仰融所宣稱的300萬~500萬臺的批量生產,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正道汽車總裁王川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正道的汽車產品將直接繞過傳統能源汽車,開發汽油、天然氣、電力三合一的混合動力車型。

        左延安認為,正道公司能夠集合全球的優勢資源,其中包括技術和人才。江淮與正道合作,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應用兩種資源,把新能源汽車做好。

        此前,江淮汽車高層已經考察過正道汽車產品的技術和專利等情況。目前雙方簽署的是框架協議,下一步會成立相應的工作團隊。董事會的組建由雙方各委派4人,另由雙方都信任的政府人士出任獨立董事,董事長由江淮派出,總經理由正道方面派出。

        針對正道汽車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目前沒有樣車的質疑,左延安表示,江淮下一步就會做技術和產品方面的論證,“我們有一批發動機領域的專家,會很認真地研討哪些技術路線先推出,做好產品導入的規劃”。

        據透露,合資子公司的股東雙方不用技術作為股東出資,合資公司向股東方購買技術,專利也是有償使用,只有商標特許無償使用。此外,合資公司將先推出動力總成和電池,而非整車產品,在合資公司達到百萬輛的生產規模之后,正道公司可以在國內另尋其他的整車合作伙伴。

        左延安被稱為中國汽車界的“小諸葛”。在對外的合資合作中,左延安始終堅持以中方主導的原則。而上述限制性的條件,也被看作是江淮控制風險的必要手段。左延安當天也宣稱,“江淮與正道的合資,風險是可控的”。

政府的推力

        江淮與正道的合資,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推動。

        今年年初,安徽第一個進入“國字號”的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正式獲國務院批復,這是我國首個獲批的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確立了以長江一線為“發展軸”、合肥和蕪湖為“雙核”、滁州和宣城為“兩翼”的“一軸雙核兩翼”產業布局。

        合肥市是安徽省迎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要引進產業,做產業升級,汽車產業就不能只在產銷量上下功夫,必須發展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

        左延安表示,汽車產業的發展在“量”上下功夫是很危險的,綠色技術是示范區歡迎的項目,江淮汽車抓住了合肥市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同時,政府主管部門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與正道的合資得到了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此前,安徽省科技廳、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國資委五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自主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1條針對性措施,其中,明確指出要改造提升汽車等傳統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支持企業申報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其實,合作的主題并不只是江淮和正道。在簽約當日,合作雙方同時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  《關于江淮正道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給江淮正道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預留了10~12平方公里的土地。

        仰融300萬輛的新能源造車規模,上萬億元的銷售收入,正暗合地方政府的發展需求。

江淮的算盤

        對于江淮未來的發展規劃,左延安早已了然于胸。

        左延安介紹,江淮的“十二五”布局將圍繞商用車和乘用車展開,要做業務結構的優化提升,就是強項更強,進入不了行業前三名的業務將逐漸退出,在戰略業務的投入上要持續提升,實現企業的成功轉型。

        戰略業務顯然就是新能源。此次引入正道,正是江淮借助外力的表現。左延安指出,中國汽車發展至今天,必須要用一種超常規的手段,資本和實業相結合。

        左延安表示,仰融是個資本運作高手,他對美國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非常了解,也有運作汽車與資本互動雙贏、雙輪驅動的成功經驗。江淮在實體經濟、資本市場運作方面都有成功的經驗,江淮與正道雙方在資本市場、實體經濟領域展開合作,未來的資金來源不成問題。

        “十二五”期間,江淮將以電驅動為主要戰略方向,乘用車領域完成小型化純電動車,以及全系增程型插電式車型系列化布局;商用車領域完成純電動客車、輕卡及專用車等產品系列化布局。

        根據仰融的“831111”計劃,要在8年內實現產能300萬輛,產值1萬億,稅收1000億,提供10萬人就業和人均年收入10萬元的宏偉目標。但左延安收窄了這一目標,雙方簽署的協議是要在未來8年內實現整車100萬輛,動力總成100萬臺/套及1200萬KWH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目標。

        至于正道宣傳的納米發動機技術,沒有出現在雙方的合資框架協議里。

        據介紹,江淮與正道不是收購,而是共同出資成立對等的合資公司,大家會協商一個融資再融資的平臺。左延安稱,雙方合資是優勢互補,都可以規避風險,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江淮的運作要先試半步,踏實了,才能邁出一整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伊久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色色色色色精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