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產業“走西口”政府如何送一程?

2010-09-10 01:35: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胡健

  話題緣起

        本月初,國務院出臺《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強調我國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海外的產業轉移項目時要堅持市場導向,減少行政干預;立足比較優勢,合理確定產業承接發展重點,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堅持節能環保等原則。

        2000年以來,很多東部企業為擺脫不斷上漲的原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嘗試將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但是面臨來自承接地政府、運輸物流成本、人才匱乏等壓力,相當一部分企業又悄然回歸東部。

        然而,產業西進卻是大勢所趨,這次《指導意見》出臺給中西部地方政府以及有意西進的企業一顆“定心丸”。為此,《每日經濟新聞》特意邀請參與起草《指導意見》的發改委官員劉曉明和著名區域經濟專家徐逢賢來解析這份《指導意見》。

產業轉移促地區協調發展

        NBD:當下政府鼓勵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主要基于什么考慮?

        徐逢賢: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處于萎縮狀態,為了使我們國家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地發展,就要增加投資,尤其是對于中西部地區的投資,以便其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同時,也是我們國家進行擴大內需的需要,當下擴大內需的主體應該說是在中西部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憑借區位優勢,目前經濟外向度很高,能達到50%~60%,而中西部還差很遠,西部地區還不足10%,推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也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區向中亞五國等鄰國的開放度。最為關鍵的是東部地區傳統產業面臨飽和,中西部地區還沒有飽和。中西部地區能源豐富,能源產業向西轉移,能夠增加我們的能源安全度。另外,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產業轉移后,可以降低運輸成本,促進中西部地區加工業發展,使東中西部地區走上協調發展的軌道。

        劉曉明:中國是一個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改革開放后,中國加入國際分工,承接國外的產業轉移,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分工、協調和合作是有影響的,作為一個增長的動力,產業轉移對中西部發展作用很大,特別是那些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通過政策的協調使其發展壯大,有著實際的意義。通過產業轉移能夠使地區之間的分工進行更好的協調,特別是把中西部地區一些有潛質經濟增長點搞起來之后,它將形成一個具體的經濟循環,具備強大的實力把利益都固化在當地,勞動力也能夠就地就業,經濟效率能得到提高,然后收獲更大的是社會效益。

產能過剩的產業必須淘汰

        NBD:如何看待政府鼓勵轉移的這幾大產業呢?

        徐逢賢:政府推動這幾個產業是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傳統制造業,紡織、服裝適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我們可以開拓中西部地區市場,并延伸至鄰國市場;能源產業轉移后,有利于當地政府增加財政收入,進行投資等;農產品深加工業,則可以增加農業增加值,有利于GDP數量和質量的提高;旅游產業往西部轉移后,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都可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大大加強了東中西部的聯系;金融業產業轉移之后,可以增加對該地區投資力度,給予其更大的金融支持,吸引外資的力度就會增加,也有利于推動城鄉一體化。

        NBD:重點地區和產業園區都將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排頭兵”,這是基于什么考慮?

        徐逢賢:工業園區能夠使企業集中在某一點,能夠節約耕地,形成產業集群,土地創新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也扎實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工業園區對市場影響力大,有利于擴大流通范圍,簡化流通環節。

        NBD:避免污染轉移,如何保證東部地區產業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時,能夠做到轉移與升級相結合?

        徐逢賢:需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是中西部地區產能已過剩的產業就必須淘汰,那些在東部地區產能過剩的產業,而西部地區尚有空間的,才適當鼓勵轉移。有些轉移本來就可以促進西部地區發展,比如資源加工業向西轉移,就能提高西部的科技創新程度。

        劉曉明:東部企業到西部去投資,投資活動要選擇技術、工藝、路線等,進行實用性的投資安排,企業考慮經濟效益最大化,在西部設廠搬遷過程中就完成了升級和企業自身的改造。中西部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自身創新的優勢作出相關項目規劃,加以東部的管理、資金、市場渠道,在中西部就自然而然完成了一個產業的升級過程。

承接地需提高勞動力素質

        NBD: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央或省級政府、承接地政府、企業之間的關系如何明晰?

        徐逢賢: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央政府肯定要增加投資,這些投資的主要用處將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鐵路、高速公路,健全交通體系和物流體系等,但是承接產業轉移不可能一直依靠中央。承接地政府必須制定一個發展戰略規劃,只有承接產業轉移的目標明確,發展速度才能加快,效率也會提高。

        這項規劃需要包括當地政府適合承接何種產業轉移,能夠提供怎樣的優越條件等。土地的提供上也給予適度的優惠,更為關鍵的是提高勞動力素質。承接產業轉移優先發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如果這個環節跟不上,就會影響到產業轉移的速度和質量。

        當地政府的銀行貸款也需要放寬,東部地區資金密集度高,中西部資金密集程度低,需要給企業一個資金保障。

        劉曉明:承接地政府必須具備承接的現實基礎,要別人來自己也得做好準備,承接園區是一個硬平臺,軟環境上中西部也要下足功夫。承接地應當和東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模式可以有很多種。促進他們形成良性發展的有序而規范的機制,是中央層面的一個難點。這里面還涉及利益分成問題,合作的目的是更多減少交易成本,降低投資失誤,減少機會成本,形成共贏。

        產業轉移主體是企業,對它們來說,需要的是市場信號,不是政府信號,如果承接平臺、產業鏈條、合作機制、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已成氣候,一下子就會形成羊群效應,各級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再送它一程,這樣就會有更多企業涌入中西部。

        結束語: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僅能加快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而且還是有效解決我國地區協調發展的一劑良藥。今年是中國“十一五”規劃收官之年,在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為核心的  “十二五”期間,東部產業有序向中西部轉移,也將是一枚重要的棋子。

對話嘉賓

徐逢賢  中國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劉曉明  國家發改委官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最大国产综合91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