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政策須在房價未漲成氣勢前發力
2010-09-12 22:46:09
譚浩俊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3%,環比持平。同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0.1%,銷售額下降8.6%。與此同時,上海、廣州、武漢、廈門等地又相繼出現了新地王,特別是上海,不僅誕生了新地王,且3.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也創下了國內新紀錄。
一邊是社會各方面對樓市調控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另一邊卻是樓市出現了量跌價升、地王頻現的現象。難道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帶給我們就是這樣的結果?
如果說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后3個月,由于開發商的死頂硬扛和購房者的等待觀望,市場出現量跌價滯現象還能理解的話,那么,8月份出現的這種量跌價升及地王頻現現象,就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需要指出的是,房價沒有在公眾期待的時間內出現下降,本身并不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如果本輪調控確實如專家所分析的那樣是歷史上最為嚴厲的一次,且政策制定不存在任何漏洞和瑕疵,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策的發力,房價是會理性回歸的。很顯然,目前出現的量跌價升和地王頻現的問題,并不是樓市調控的自然屬性,而是諸多外部因素對樓市調控產生了太多的干擾,是調控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了問題,使樓市調控從開始之日起就沒有沿著正常的軌道發展。如樓市調控甫一出現就聽到了政策將退出的聲音;緊接著部分城市又放松了三套房信貸;同時,一些銀行至今沒有停止對開發商的信貸支持;加之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暗中給開發商各種各樣的幫助和支持,開發商自然有了死扛房價、繼續當地王的底氣和能力,而購房者則越來越沒有與開發商博弈的信心和決心。
現在的問題是,開發商的漲價預期已經越來越強烈,而公眾對樓市調控的期待則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再出現進一步的漲價現象,公眾對樓市調控的希望就會變成失望,對政府的信任也會產生動搖,這才是最可怕的。目前,樓市調控何去何從,已成為一個嚴峻而現實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無論是輿論還是公眾,都已經對本輪調控產生了動搖,甚至認為本輪調控將成為一次“空調”。
所以,面對量跌價升和地王頻現現象,必須迅速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措施也好,加大政策的執行力也罷,都必須走在房價上漲沒有形成氣勢、公眾對調控的希望沒有完全消失之前。否則,本輪調控將以失敗而告終,公眾也會因為本輪調控的失敗,不再對政府出臺的任何樓市調控政策存有希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