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國美之戰”讓我們學到什么?
2010-09-28 01:35:54
毛建國
持續兩個月之久的國美控制權大戰迎來決戰日。28日下午2點半,國美特別股東大會將在香港銅鑼灣怡和街88號富豪酒店地庫一樓富豪宴會廳召開。黃陳雙方此前都表態稱 “信心滿滿”,“對結果非常樂觀”。據稱,陳黃雙方主要“將領”一直在港督戰,目前已經有超過半數以上的股東提前通過代理公司投票,而最終投票結果將于當天晚間以公告發布的形式披露。
(9月27日《新京報》)
我不是國美的股東,我對黃陳也不了解,但我一樣關注“國美之戰”。關注是因為我覺得,國美之戰是場難得的商業洗禮,它能夠推動許多人認識并反思商業倫理。
雖然說,現在黃陳雙方都愿意用道德去指責對方,雖然說觀眾們也喜歡用道德去評判雙方,但我不愿意將國美之戰看作是一場道德之戰。我不否認道德的重要及其本身的力量,但把道德凌駕于商業規則之上,終究不可取。這是因為,當規則和道德糾纏在一起時,我們根本無法分清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規則。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道德有的時候也只是工具。
很多人對于黃光裕在商場中使用的一些手段不以為然;很多人對于陳曉今天與黃光裕決戰不以為然。你能說誰更有道德?你可以在心目中劃分兩人的道德層次,但事實上,對道德的劃分,根本不影響最終的戰局,無濟于國美的最終走向。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決定兩人命運的不是道德,而是股東,是股東的票決定他們的命運。而股東看中他們的又是什么?如果真那么看重道德,那么圣人孔子倒是天下第一商人了。股東要的是利益,是誰能幫助他們實現最大利益——他們會作出利益判斷,從而作出利益選擇。
這就是商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商場如戰場。當然,商業規律并不與道德相悖,在很多時候,兩者是一致的。但商場畢竟有著特殊性,我們承認它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審視道德在商業之下的特殊之魅。
無論最終結果是什么,但可以斷定,兩個多月的“國美之戰”,對于公眾來說是好事,它讓我們知道現實中的“商戰片”觀賞性毫不遜色于熒屏中的“諜戰片”。就商業倫理來說,它讓很多人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它最起碼可以啟迪我們反思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東的權益、企業的文化建設、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等等。
“國美之戰”結果今天即將揭曉,我們靜靜觀看的同時,還應該提倡的一個態度是,無論雙方誰勝誰敗,對于我們來說,都不必以成敗論英雄。一個社會的理性,常常體現在對失敗者的寬容上,何況這場精美的國美好戲,缺誰都不能上演。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他們給了我們商業洗禮,幫助我們打破了若干商業神話,澄清了若干商業疑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