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01 08:25:08
程宏勇
盡管一些國家很早便出現了逆城市化的現象,這在我國的上海等地也有所顯現。不過,從目前來看,城市化仍然將是一個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必經階段。而加快城市化進程這項內容在我國很多城市的發展計劃中都有所體現。
讓人感到不快的是,為了這個“快”字,有些地方真可謂下足了功夫,而大眾也總是不斷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近年來,諸如暴力拆遷、大興土木的事件相信國人已是屢見不鮮。不過,“創新”仍然在繼續。前幾日,重慶市爆出了高校強制學生“農轉城”的事件,更特別的是部分院校居然出現了將轉戶與畢業證書頒發、資助、獎學金、評優、學分等掛鉤的現象。
面子!這里面顯然具有了面子的因素。作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市的城市化水平不僅遠遠低于其他三個直轄市,而且從全國來看,重慶在這方面也顯得不是很光鮮。所以,重慶近些年一直想有一番超常規的動作,以實現與其“身份”相符的城市化水平。
不過,城市化僅僅是為了那個指標嗎?顯然不是。城市化進程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基本的就業、就醫、就學這些資源應當足夠吧,社會保障問題應當解決吧。總的來看,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其中的最重要的就業問題,這是根本,生存之本。沒有解決好經濟這個問題,新市民們又何以立足?
考核!這個也是不得不提到的。該市一領導的講話材料明顯體現了獎懲分明的原則,而學校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必須完成好這一任務,完成考核。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學校和教師,難道不會想盡辦法去執行嗎?所以,根本來講,決策者應該為前面的事件付出更多的責任。
筆者認為,城市既然代表人類發展史中一種高的發展形態,那我們所要做的是要體現出它的優越性。戶籍的轉與不轉,個人應當被賦予權衡的權利,轉移的選擇也應當取決于個人的意愿。而某些不合適的“偏好”決不能強加于其上。計劃命令式的、大躍進式的方式方法更應當成為歷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