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慧:當當網罵國際投行國人應學到什么?
2011-01-19 01:59:14
余豐慧
當當網CEO李國慶通過微博大罵曾幫助當當網上市的投行,并自曝當當網曾備受資本欺負。業內人士稱,國際投行“綁架”企業是普遍現象。
當當網CEO為何要罵幫助自己成功到美國上市的投行?罵了哪些內容?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么?
李國慶罵國際投行“為了拿到生意給當當網估值10億元~60億元,可到香港寫招股說明書時正值朝韓沖突,只給出7億元~8億元估值。”如果李國慶說的是實話,那么,10億元~60億元區間的估值,下線和上線相差6倍,這不叫忽悠叫什么?此外,在估值如此高的情況下,突然找一個理由就降到了7億元~8億元區間,也再次說明,什么估值不估值,就憑國際投行一張嘴。
這里有一個問題,大摩明知估值低將少拿承銷費用,為什么還要大幅度降低估值?是國際投行尊重事實的結果嗎?深圳市私募股權投資界一位資深人士的話,或許給出了答案:對企業的估值越低,企業上市后,國際投行為其基金客戶推薦的該企業股票的獲利就越高,就越能牢牢綁定自己的基金客戶。從美國在金融危機階段對其本國一些投行的調查看,一些投行伙同投資基金投資,即:國際投行包裝時故意壓低估值,然后,背地里伙同基金投資,一上市賺的遠比承銷費用多。也就是國際投行包裝一個企業兩頭賺:賺取被包裝企業的承銷費,賺取自己基金客戶的合伙投資或者顧問咨詢費。
當當網和優酷網去年底在美國成功上市,開盤首日異常火爆。但是,優酷網股價在上市第3天就開始下跌,現已接近上市當日開盤價。當當網股價也呈現出倒U型走勢,光芒漸淡。中國股在美國往往是由熱轉冷,叫好不叫座,這里面不乏海外投資基金與國際投行合謀作祟的情況。國際投行往往是“先給你一個甜餅,然后把你推入苦海”,而他們自己賺足了承銷費用,拿走了合伙投資收益。
事實上,國際投行在中國興風作浪、賺得盆滿缽滿已經持續很多年。正像業內人士所言,國際投行“綁架”中國企業是普遍現象。
從許多國有企業海內外上市,特別是從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上市、民營企業上市中,我們都看到了國際投行的身影。在筆者看來,中國資本市場也是被國際投行牽著鼻子走的。從許多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高度機密的統計數據,屢屢被國際投行、海外媒體“先知先覺”。國際投行多年來在中國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大肆掘金甚至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利,大肆忽悠中國投資者,甚至威脅中國經濟安全。去年11月12日A股上證指數暴跌5.16%,《人民日報》(海外版)就披露稱,是某國際投行涉嫌操縱股指牟利。
現在看來,從李國慶罵國際投行事件中,我們應該學到的是,在培育中國創業企業的投行的同時,也要對國際投行保持高度警惕,監管機構當前急需對國際投行進行嚴格監管。此外,一個成熟國家的對外開放,在引進企業上應該以實體企業為主,以能夠創造市場商品價值、促進產業升級、帶動就業的企業為主。目前,許多國家就對虛擬經濟中的金融企業、國際投行等保持了高度警覺。因為過度引進國際投行,他們會成為催生金融泡沫的幫兇,會對國內弱勢的金融業造成沉重打擊,某些國際投行也會利用其話語權、資本強勢欺負本國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