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昊:北京需要“小鎮式繁榮”
2011-01-21 01:39:30
羅天昊
北京“兩會”,冬日如火。
在中國的3個經濟圈中,北京赫然已經是渤海經濟圈事實上的龍頭。在21世紀的第二個新十年到來之際,也許,發現北京的局限,并且在未來突破這種局限,更是致遠之道。
就目前而言,北京的城區經濟已步入國內頂級城市的行列。就是全球范圍,北京亦初步具有國際性大都市的氣象。不過,就整個大北京城市圈來說,北京尚未完成普遍的發達。
2009年,北京的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東城、西城六大城區的生產總值約為7500億元,約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3%,郊區經濟僅占全市總值的37%。其中,產值為2600億元的海淀區,是產值最大的城區,大約占全市總產值的20%,約是產值最小郊區延慶的61.6億元的40倍。而各個市區的平均產值,大約為各個郊區平均產值的3倍。
在國內很多經濟重鎮,區縣經濟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城區。在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蘇州,城區經濟占全市經濟的不到一半;同為環渤海經濟圈,2009年天津郊區生產總值接近4000億元,當年天津全市生產總值僅為7500億元,城區經濟的占比不到50%。
目前,北京市的建成區面積不到全市總面積的10%,但是經濟比重卻已經超過了60%,也就是說,廣大的郊區縣市經濟發展嚴重不飽和。最近幾年,北京市一直謀劃“東擴南下”。從地圖上看,北京市也只有“東擴南下”后,方能與天津連接一體,形成華北最重要的城市帶。
目前,北京通州新城正在建設中,亦莊向大興借地亦逐步崛起,而順義則將成為高新科技產業的研發中心,這一切都是北京區縣經濟振興的開始。就北京來說,五環內的燈火繁華之外,卻到處是荒蕪的城中村,“大城”繁榮而“小鎮”落后,是為北京未來持續發展的一大局限。
在這個方面,珠三角城市可供借鑒。在廣州和深圳兩大中心城市帶動下,珠三角普遍出現了“小城小鎮”的格局。如順德市,面積只有800多平方公里,比通州和大興都要小,但是卻拆分為10個鎮,每個鎮經濟、社會都非常發達。特別是順德形成了“一鎮一產業”的局面,中國的 “家具王國”、“家電王國”、“木工王國”等均在這些小鎮產生。順德的城區大良,其經濟實力反不如北滘、容桂等小鎮。
眼下,北京市正在為治堵、緩解人口膨脹壓力等頻頻出臺措施。在筆者看來,北京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想真正崛起為世界性城市,不僅需要核心區的“大城”繁榮,更需要各個區縣的普遍性崛起。因為“小鎮”式繁榮,才是真正的繁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