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2-19 20:14:33
那種刨根問底潔癖式質疑的人心,實在有酸腐的氣味。倘若“旭日陽剛”才從水田里出來,還未洗盡腿上的泥漿,或將滿足這些看客的心態吧。而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跟看三寸金蓮、泰國人妖有何區別。
楊道
“旭日陽剛”在2011年“春晚”亮相后,更加紅火了。據說以前就小有名氣,但主要在網絡,屬于草根狀態。現在不同了,被CCTV一提攜,那陣勢,拉風啊,想低調點都難辦。關于他們的八卦也就如潮而至。
其中,最火爆的說法是“旭日陽剛”的農民工身份造假。的確,一看到造假二字,我還是有點條件反射,相信很多國人也有同感,怎么能假呢,這個都要假,那也太過分了,我們已被假貨害得夠嗆,還要被所謂的農民工欺騙。結果看下去才進一步明白,那些好事者的意思大約是沒拿過鋤頭下過地,不夠純粹,不算。后來又獲悉,他們還真的是在討論那兩個翻唱《春天里》的哥子,是不是真的從農田里到舞臺上的,動用了很先進的“人肉”手段,而且GPS、BBS,差點就查到人家的三代了。轉念一想,我暈哦,什么是真正的農民工呢,甚至現在連什么是真正的農民都經常讓人疑惑。這樣糾纏于這個概念的人無異于潔癖上身,而且腦后還拖著一根山寨的辮子玩穿越。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旭日陽剛”二人不是公務員,不是在寫字樓掙錢吃飯,從來沒說過“我爸是哪個大蝦”。況且有人不是已經查到了身份證地址嗎,來自城市之外應該可以確定,那么,是否種過莊稼,就真有那么重要?這就夠了噻,無非就是一個標簽的問題。如果哪個人腦殼一根筋,那就只好再廢話一句:“春晚”前的“旭日陽剛”還算是農民工、農民或者打工仔,之后便不是了,最多算是商業運作的符號,抑或標榜某種訴求對象的廣告形象。
那種刨根問底潔癖式質疑的人心,實在有酸腐的氣味。倘若“旭日陽剛”才從水田里出來,還未洗盡腿上的泥漿,或將滿足這些看客的心態吧。而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跟看三寸金蓮、泰國人妖有何區別。
而草根們對CCTV節目的真正心態,不說大家都知道。特別是近年來,就“春晚”來說,拍磚之聲宛如除夕之夜的煙花爆竹。但為什么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還要守在那個時間助漲收視率?據說已經演變成了國人的新民俗。正因如此,可以發現,只要在CCTV尤其“春晚”亮相出鏡的,幾乎都會“名滿天下”,財源滾滾,搖身一變。看客也是以一種榮光的眼神仰望那些人造衛星們,有意無意地投身于這場星球運動,不乏尖叫和起哄,習慣性成了人家的工具。這倒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魯迅當年說那是一種“鄉下人”的稟性——“老例還是這樣的老例”罷。可見這么多年過去了,吾國與吾民的文化還是未能有本質的改變,在權威之下,等級之間,尊卑之旁,秩序之中,“鄉下人”更名為“外地人”罷了。因此我毫不懷疑多年以后,那些好事者還會有興趣說起“旭日陽剛”的過往包括身份,將會酸酸的,憤憤說道,“那兩個蝦子以前……”。當然,了無意義了。冷靜想想,你、我、TA和“旭日陽剛”,其實是一樣的。當下這個社會,只是有錢、無錢的名頭之分與富人、窮人的稱謂之別。
今天,我只能說,在那些所謂最高等級的舞臺光環下,草根們的慣性心理難以爆發獨立思考的火花。即便有幾個閑人有點閑時間,也只是在網上質疑“旭日陽剛”的農民工身份,很花邊,很無聊。這也是吾民們慣有的活法——權作一點飯后的談資而已。
有點潔癖還可理解,也可治愈,偷窺血統成癮那就老火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