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0 03:49:19
環保部叫停了兩條高鐵項目,很多人感嘆 “環評未過,首次聽說”、“叫板‘鐵老大’,罕見”。這一方面表明公眾為環保部勇于向另一個國家部門的項目說“不”而叫好;另一方面,不少人也產生了這樣的質疑:以前的高鐵項目未見叫停,是否全部環評合格?
環保部要求不得擅自恢復建設,光說不行,還得盯著。除了要保證“叫停令”落到實處,更要讓這兩個高鐵項目通過公眾評價關。這是因為,盡管我國有《環評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但現實中公眾評價往往淪為形式,要么是環評公示形式單一甚至遮遮掩掩,要么是公眾參與積極性不高。
盡管類似于高鐵這樣的重大項目,環保部門高度重視環評,但能過環保部門這一關并不意味著就能過公眾評價關,因為專業評價和公眾評價是兩種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不久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雖然通過了香港環保署環評,但因為過不了一個香港老太太這一關而暫停,被喻為“逼停”。
而目前這兩個被叫停的高鐵項目,并不是某一個公民“逼停”,而是環保部門叫停。這說明,要么是高鐵項目施工方施工隱秘,項目建設地點部分發生改變,公眾也沒有發現問題;要么是公眾缺少環評常識,意識不到高鐵項目改變帶來的環境影響。而香港老太太就能發現港珠澳大橋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的影響,并指出不合理也不合法。
因此,在我看來,無論是規劃新的高鐵項目,還是重新進行環評的這兩條高鐵線,環評環節都必須讓公眾充分參與,不僅要充分公開環評信息,還要普及環評常識,培養公眾參與環評的積極性。可以說,環保部叫停高鐵項目首先暴露出高鐵施工隱秘,公眾參與性不夠。
其次,暴露了高鐵重視建設速度輕視環境影響。要不是環保部及時發現問題責令暫停,估計這兩個高鐵項目施工方把環評問題拋到了九霄云外。眾所周知,由于高鐵過度投資,不僅嚴重擠壓了普通鐵路建設,而且負債累累。據報道,今年一季度,中國鐵路總資產約3.41萬億元,總負債約1.98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58%,所以引發普遍擔憂。希望環保部門順便能幫發燒的高鐵建設降降溫。
再者,既然這兩條高鐵項目建設地點部分發生改變,也折射出“鐵老大”的隨意。毫無疑問,重大項目建設必須要嚴格按批準的規劃方案施工,“項目建設地點部分發生改變”意味著施工方沒有按照規劃方案施工。即便這樣的改變有各種理由,但施工的隨意性暴露無遺,否則,不會出現被環保部叫停的這一幕。
更重要的是,既然高鐵項目出現環評問題,人們就會產生聯想,比如,為了提高建設速度會不會有施工質量問題?會不會影響高鐵安全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