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6-17 08:36:39
每經網6月17日北京電(每經記者 李澤民)
6月16日,氣候組織在京發布了《中國企業碳戰略制定指南》(下稱指南),分析了企業面臨的低碳發展挑戰與機遇、提出了制定和實施碳戰略的方法等。
同時從實施碳戰略的能力建設,對實施結果的跟蹤、評估以及對外交流、資金籌措、政策建議等方面描述了企業低碳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流程。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希望以此指南為平臺,促進多方交流,使有志于制訂和實施碳戰略的企業成功尋求合作伙伴、開發解決方案、采取有效行動。
據了解,隨著國家及眾多省市"十二五"規劃的陸續出臺,能源戰略更加明確,減排目標更加嚴苛,各行各業都將面臨新一輪節能減排的重大挑戰。
對企業而言,除面臨一個能源、資源以及碳排放環境容量更為稀缺的市場之外,伴隨而來的還有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綠色商業模式和綠色消費理念發展轉型的需要。
指南鎖定發電、金融以及供應鏈三大基礎產業,詳細闡釋了三大產業碳戰略的制定、實施以及評估的執行過程、方法。
記者了解到,現在企業實施碳戰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資金,氣候組織也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盡快在金融、財政、稅收和節能計量等方面出臺政策。
核心企業的作用
考慮到企業實施碳減排方面存在的資金壓力,指南給出了幾種資金籌措的方法。
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銀行層面),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企業層面)。
一般來說,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采購,到制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
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結果最后造成資金鏈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
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處在供應鏈上的企業一旦獲得銀行的支持,資金這一"臍血"注入配套企業,也就等于進入了供應鏈,從而可以激活整個"鏈條"的運轉;而且借助銀行信用的支持,還為中小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商機。
多渠道尋求"給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由于供應鏈金融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風險控制效果,吸引了包括深發展、招商銀行最早開始這方面的信貸制度、風險管理及產品創新。
隨后,圍繞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開始效仿發展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物流融資等名異實同的類似服務。時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隨著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的鋪展,渣打、匯豐等傳統貿易融資見長的商業銀行,也紛紛加入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競爭行列。
除此之外,企業可以申請政府專項節能減排資金,目前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因此,供應鏈企業可聯系當地政府部門申請政府節能減排專項資金。
企業還可以選擇國內商業銀行貸款,特別是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如福建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這些銀行一般設有支持節能減排項目的貸款。
以興業銀行為例,早在2006 年5 月17 日,興業銀行就與國際金融公司(IFC)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在國內首創推出能效融資項目,為中國企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2008 年2 月25 日,興業銀行又與IFC 在北京簽訂了節能減排項目融資二期合作協議。此外,還宣布在3 年內繼續投入100 億元貸款支持國內節能減排事業。
另外,企業可以通過CDM 項目參與國際市場的碳交易。由于"十二五"期間將在國內開設碳交易市場,因此各供應鏈上的企業還可提前做好準備,以便參與國內的碳排放交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