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8 01:09:32
從來沒有一塊地像中服地塊這么富有傳奇色彩:一是吸引的頂尖開發商數量之多前所未見;二是吸引的金融企業數量之多實為罕見;三是吸引媒體關注的程度在土地爭奪戰中創下了紀錄;四是圍繞一個地塊流言蜚語之多聞所未聞;五是土地主管部門最傷腦筋的地塊;六是該地塊被視為北京CBD最后的盛宴,出讓總價將創下新紀錄。
尤其是流言蜚語讓這塊土地披上了神秘面紗,更招來了廣泛質疑。去年中服地塊掛牌公告剛一出現,潘石屹就憤然指出:“中服地塊的標書對招標人的資格做了嚴格限定,使得能夠符合掛牌條件的,全世界僅有一家公司,設定的條件只是為一家公司量身訂做。這種做法有違土地出讓公平、公開、公正的基本原則,也讓土地公開出讓流于形式,成為幌子。”隨后,“量身訂做”之說,“內定”之說在地產江湖頻頻流傳。
先是市場傳言 “遠洋內定中服地塊”,隨著一期的開標,謠言不攻自破,內定遠洋之說成為了笑談。今年6月又有“內定”之說,對象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謠言不可信,但有些東西又不得不信。據相關報道,去年12月在官方宣布北京CBD6宗地塊招標結果的數周前,已有市場人士“猜”中了全部結果。
此前的“內定”之說不攻自破,但這次中信集團押中底價所引發的“內定”質疑恐怕很難打消。原因很簡單,中信集團不是神算子,更不是神仙,卻有與神仙一樣的神奇表現。難怪地產大佬任志強尖銳地指出,“市場最痛恨的恰恰是這種內外勾結的欺騙,讓公開透明變成了黑暗。”顯然,在不少市場人士眼里,市場上沒有神仙,只有“潛規則”。
就筆者的觀察,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確有一些“神人”,總能獲得一些內幕消息,如去年底“猜”中包括中服地塊在內的北京朝陽區東三環CBD核心區6宗地塊招標結果的那些“神仙”。稍有常識的人其實都清楚,所謂“猜”中結果,多是利用了“潛規則”;所謂市場中的“神人”,就是一些有背景的人或與“潛規則”有關的人。
我們的土地市場目前盡管有“招拍掛”制度,相比2002年國土資源部出臺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之前土地出讓透明度大為改善,但“招拍掛”制度同樣滋生了不少“潛規則”,比如,限定開發商的資質條件,拍賣土地時設立附加條件;更有甚者,內定的開發商在競標時以超乎尋常的高額資金拍得地塊,但在實際交易中,政府又通過一些政策將高出來的資金退還給開發商,土地的實際交易價則是雙方事先商定的價格。
盡管現在還不能說 “中服地塊”最后傳奇——中信投標押中底價就是“潛規則”,但與標底價格一模一樣的報價,尤其是小數點之后的數字一點不差,讓人實在難以理解和接受。所以,筆者建議,北京國土部門理應對這一傳奇現象給出合理解釋,甚至有關方面有必要介入調查,看看有沒有任志強所說的“內外勾結”。不僅要讓參與爭奪這個地塊的“潘石屹們”信服,也要讓公眾信服。
有關部門負責人稱 “自己此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試問,這種傳奇現象正常嗎?筆者以為,國土部最好也介入這塊土地交易調查,因為神奇地押中底價,讓這塊土地涉嫌“異常交易”。我們不僅要監測地價、控制地價,更要打擊土地出讓“潛規則”,還市場以公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