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8-02 15:51:22
每經網8月2日廣州電(每經記者 徐學成)
繼上周東莞巨無霸地塊遭遇流拍之后,近日中山近6.4萬平方米的商業地塊再次無人問津。曾被外界看好的稀缺地塊的遭遇讓人大跌眼鏡,在二三線城市限購風越刮越猛的現實面前,開發商也不得不望而卻步。
優質地塊無人問津
毗鄰廣珠城軌中山北站廣場,占地6.4萬平方米,用途為純商業用地,容積率為5……這樣一塊優質的商業用地,想必會讓很多開發商都想一試身手,但最終的流拍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
中山市國土局的出讓公告顯示,該地塊位于中山市石岐區張溪村,由2塊相連土地組成,土地用途為商業,競投起始價為人民幣388,000,000 元,即約404.27萬元畝,每次最小競價增幅為200萬元。本次公開掛牌轉讓不設保留價。
至于為何流拍,中山市國土局相關人士向記者稱地塊沒人要。在上述出讓公告中,中山市國土局曾表示,在規定期限(截至2011年7月29日上午11時整)內只有一個競買人繳交保證金并報價且報價高于或等于起始價,且符合其它條件的,即可確認成交,但據了解,截至競拍前,并沒有競買人繳交保證金。
稀缺地塊頻遭流拍
這是繼上周東莞一巨無霸地塊流拍之后,珠三角又一個主要的二線城市有優質地塊遇冷。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7月25日,東莞市樟木頭鎮5幅共計33.3萬平方米的二類居住用地遭遇流拍。公開數據顯示,該地塊總價5.1億元,折合樓面地價最低僅為1019 .4元平方米。相關分析指出,一次性推出超過30萬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實屬罕見,本應是市場的搶手貨才對,意外遇冷讓人大跌眼鏡。
而不到一周的時間,中山再度遭遇此類情形,從中山房地產市場前景來看,由于開通了廣珠城際輕軌,且中山在其沿線分布了多個站點,所以中山一度被認為是受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此次出讓的地塊更是離輕軌車站只有咫尺之遙,此外,此前某國內知名商業地產開發商在投資中山的計劃中,也將這一區域納入了開發范圍,對于這塊地來說,無疑是利好不斷,但為何最終無人問津?
有業內分析指出,此次推出的地塊體量比較大,對于沒有太多商業地產開發經驗的中山本土開發商來說,恐怕難以消化,存在一定的風險。
中原地產中山公司副總邵鵬則認為拿地的氛圍不好,他指出,目前越刮越猛烈的二三線城市的限購風會對開發商拿地產生直接影響,雖然限購令尚未塵埃落定,但還是給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前景帶來了不確定因素,所以開發商普遍持一種先觀望,不急于拿地的心態。
“限購令”影響土地市場
“限購令”直接影響到樓市成交,但也會在土地市場上有所反映,今年上半年以來,“限購限價”已經讓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熱浪有所降溫。
中國指數研究院7月份發布的土地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130個城市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為7524億元,同比下跌5.5%。土地出讓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出現下跌的5個城市全部為一線城市或者發達的二線城市,同比降幅最大的為北京,降48.32%,降幅最小的為上海,降21.97%。
相對來說,“雙限”之外的二三線城市則相對樂觀,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漲的5個城市均為相對欠發達的二線城市。
但一旦限購令降臨,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的“樂觀”局面恐怕難以為繼。
僅以珠三角為例,盡管住建部尚未圈定即將實行限購的城市名單,但前述兩個流拍事件折射出的一個事實是,“限購風”已經開始讓開發商在拿地時望而卻步。地產專家韓世同也表示,一旦限購,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將陷入觀望,成交也會隨之萎縮。
如此一來,對于急于完成土地出讓收入的地方政府來說,矛盾就難以化解,國土部數據顯示,上半年住房用地供應僅完成今年全年供地計劃的26%。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殷旭飛指出,下半年政府出讓土地的數量將發生改變,部分房地產行業發展較慢的地方政府將選擇低價轉讓的方式以獲取財政收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