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9-22 20:33:02
□ 張小軍
如果教訓可以量化,它值多少錢?財經作家林軍和他的朋友唐宏梅算了一筆賬,互聯系網行業創業的10個公司案例的教訓值10億美金。
他們得出這個價格源于互聯網行業10個案例,在他們看來這10個案例的主角如果能避免教訓所指問題,然后超越對手或者緊跟對手,那么都至少能成為十億美金的公司。
可能這樣的假設并不被多數人認同,可多數人一定不反對教訓是有價值的。
從馬云到馬化騰,再看看富豪榜,互聯網行業創業的造富效應讓諸多人認為這個行業充滿機會,當然事實也證明,互聯網行業如同杠桿支點,智力撬動財富驚人。
然而中外創業史都表明,追求財富的步伐多數人踏空,就像中國股市那些6000點入市,選擇在3000點堅守,2500點出局的菜鳥。
互聯網行業既充滿鮮花更充滿陷阱,這和股市異曲同工,幸好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一個真理,經驗很重要,如果能汲取教訓,成功的把握更大。
林軍是關注互聯網的大腕級作家了,他寫作的《沸騰十五年》十分暢銷,這是一本以編年方式描述中國互聯網史的作品,繼此書之后,他和唐宏梅搭檔推出新作《十億美金的教訓》,此書重點關注互聯網英雄人物和創業故事,他們的寫作更多在于總結那些曾經的英雄人物的悲劇經驗和教訓,基于這些總結,他們做了這個讓人咋舌的10億美金的定價。
如林軍所述,國內二十年互聯網風云,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兩種結果,不同方向,卻往往只是一線之隔。創業者個人能力欠缺、團隊渙散、經營方向把握不當、資金動用失措或者時局不利……這其中有哪一個細節被忽視,都可能是企業失敗的導火索!他們留給我們怎樣的教訓與啟示?后來者要怎樣才能跳出失敗之殤?
這對搭檔選擇的10個公司案例分別是51.com、3721、ITAT、PPG、分眾、港灣、FM365、聯眾、盛大盒子、8848。十分有趣的是,互聯網行業包括林軍所敘述的諸多案例中的主人公,不僅是英雄,而且都是大英雄。比如李一男,不論其在華為還是借華為內部分流在高級副總裁之位上主動進行內部創業的舉動,都蕩氣回腸。又如江南春,他在司空見慣的電梯發現分眾的模式,開啟新媒體世界。
其實英雄無價,英雄也有犯錯的時候,請不要把這些案例誤解為“互聯網大敗局”,其實這些英雄中還有一些至今在商界光芒四射,他們堅持了過來,其中一些盡管遭遇挫折,但他們的經驗依然值得景仰。
還是回到核心上來,價值10億美金的教訓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創業者是否能實現從個人英雄到商業領袖的跨越。創業者英雄主義的存在是很多創業公司開始的基礎,不過這些精彩的案例表明,如果公司的創始人不能完成個人英雄向商業領袖的轉變,恐怕難以做大,更容易埋下危機。
這樣的經驗放到非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同樣適用,以培訓行業為例,新東方和瘋狂英語于創業者而言,俞敏洪超越李陽最大的并非商業模式,而是新東方是一個團隊在戰斗,而瘋狂英語至今依然是個人英雄式的階段。
第二是團隊是否給力?或者說如何讓明星團隊更給力。PPG擁有全球化和本土化結合的團隊,港灣云集離開華為的厲害角色,但是他們。另外,聯眾、8848港灣也擁有夢之隊,但遺憾的是,或者存在內斗,或者沒有形成合力,或者執行力出問題。
“團隊炫目,但是卻沒有形成一支強執行力的團隊,特別是當英雄沒有成為領袖,無法帶領大家時,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公司政治中去了。”不少創業者有夢之隊的情結,但事實卻是夢之隊更多在夢里。
夢之隊其實最容易陷入群龍無首的困境,請記住謹慎的打造你的團隊,合力最大化不失為努力方向。
第三:小心涌來的錢。為什么創業,對財富的追求恐怕是重要驅動力,不過你得更警惕突然來的熱錢。
詩人出身的方興東反思自己所創辦的博客網失敗時說:錢太多了,讓自己亂了分寸。《十億美金的教訓》選擇的主人公都曾經非常成功,但是其中不少人在涌來的熱錢面前亂了陣腳,“失去了真正的自我驅動的欲望,放棄了對自我的約束”。錢多了,什么都想做,于是找人來做,再然后卻不知道怎么控制和管理,最終使整個公司處于一種狂躁的境地甚至失控的邊緣。
第四:沒有堅持用戶價值第一。10個案例中,商業模式都沒有問題,甚至非常創新,可是你會發現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在細節上做錯了,他們對用戶價值尊重得不夠,因此功虧一簣。比如盛大盒子,瞄準三網融合的趨勢,這顯然沒錯,但問題是用戶是不是需要?盛大盒子希望激發需求,可互聯網電視沒完全成形,用戶為什么要用你的盒子?也許你有個一個好點子,但請多想一想人們需要它嗎?愿意為此掏錢嗎?
其實這些教訓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商界的傳奇案例因為這些教訓的避免并改進者,有的已是超級巨無霸,當然它們也并非什么秘訣,關鍵在于執行,少走彎路,十分期待創業的公司更多成為10億美金級的公司!
如果有人因為此書有所改進并獲得進步,這是莫大的成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