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 01:32:30
益子修對“新興市場”的重視明顯側重于中國,而這一觀點也契合了眾多跨國公司正在執行與推進的中國戰略。而身在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企,已不得不改變以往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尋求能與跨國公司相抗衡的良策。
跨國巨頭加大開拓力度昨日,在第二屆全球汽車論壇上,三菱汽車株式會社社長益子修表示,隨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將可能進一步波及到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需求將持續低迷,但新興國家市場穩步增長的格局不會發生改變。
益子修認為,未來的道路上,汽車產業內的競爭角色正在發生變化,過去是日歐美各國汽車生產商角逐全球市場,現在新興國家的年輕汽車制造商也開始加入到競爭行列中,這使得全球競爭更加地激烈,意味著超競爭時代的到來。
目前,全球的核心市場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汽車市場在在2009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汽車市場。而跨國巨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在提升,隨著外資品牌的產品線不斷下壓,目前已經與中國自主品牌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同時,跨國巨頭開始在中國布局未來的新能源競爭,豐田汽車高級顧問渡邊捷昭當天介紹了豐田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路線。他透露,目前豐田正在對混合動力車、外插式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展開全方位的開發,并按照中國的政策,本著適時、適地、適車反復研究,為中國市場和顧客提供最適合的產品,以期進一步加快節能及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普及。
自主品牌厘清差距與跨國公司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相比,眼下自主品牌的市場環境不容樂觀。經歷了過去十年的高速增長,自主品牌粗放的增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中國汽車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與轉型的速度正在加快。
“過去十年,我們的自主品牌大多是從低端起步,通過低水平的模仿和低廉的價格占據了合資品牌無暇顧及的低檔車市場,獲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當現在合資品牌的價格空間普遍下沉,我們必然面臨品牌枷鎖的進一步收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坦率地承認自主品牌面臨的艱難處境。
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也認為,“2010年全球汽車產業的分布中,主要的汽車生產、制造、創造的企業還是全球的跨國公司,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汽車排名中還是比較低的。”
而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則分析認為,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只有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利用戰略性的并購重組這一捷徑,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主業相關多元化經營,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發展新趨勢,才能夠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對于兼并重組,北汽集團近幾年做過了很多嘗試,并在近兩年操作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購。例如,北汽在2009年底收購了薩博品牌的知識產權,收購了瑞典偉威格爾電池箱廠等。
徐和誼表示,做自主品牌,北汽就是要走開放創新的道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走,高舉高打,絕不再走低端起步的老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