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11-01 16:20:15
又一家實體書店全面停止營業了,甚至遭到欠款
書商的哄搶,可謂斯文掃地,悲乎哀哉!
繼微博上“真愛廈門”呼吁當地政府和市民拯救光合作用之后,今天幾位媒體人和出版人在微博上召集志愿者,以俱樂部的形式使光合作用重生。問題是,給一點“陽光”,光合書店就能重生嗎?
光合作用書店在全國有19家分店,營收上億元,算是國內實體民營書店中規模較大的了。但它仍然沒能逃脫凋敝的命運。至于原因,在之前策劃的關于民營書店的系列報道中,已經有所分析。具體看一下光合作用自己的問題,看下來,覺得它的倒閉是必然的。
一名在光合作用工作過的人說,無論是推薦還是本周銷售排行,都是一個人做的,并且幾乎沒有任何數據依據。光合想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書店,有些書在店里是買不到的,不是進不到貨,而是不賣,或者說,不屑于賣。光合對自身的定位是一個能夠引導大眾讀書品味的書店,所以推薦與銷售排行可以說是一個用來引導消費者的手段,但這一手段用得并不好。很多人并不會照著排行榜來買書。
另外,光合確實是“零庫存”,說是倉儲式書店貌似又抬舉了它。我做過報訂,一周兩次,大部分的書一般庫存在2~5本之間,一些書只有1本,暢銷書在10~20本之間,特別暢銷的書,比如當年爆流行的《于丹論語心得》,也不過50本、100本的儲備。
光合作用也賣非書類。早先并不多,就是一些CD、筆記本、書簽、彩色鉛筆之類,與整體氛圍還算搭調,但是08年后,又開始賣筆記本電腦了。給人的感覺是賣書已經不掙錢了,否則沒必要把自己辛苦經營十多年的品牌書店搞得如此不倫不類。
在光合書店內部的管理方面,也是漏洞百出。這名前員工說,2006年年底五道口店盤點,10萬元碼洋的書不翼而飛。一是防盜系統陳舊、落后,完全不防盜;二是內部人員利用結賬漏洞貪污和監守自盜。
至于咖啡館,味道如何不好說,但是肯定不算很好或者非常好。并且無論是五道口還是現代城,周圍都不缺專業咖啡館,尤其是五道口。
因此,光合的老板孫池已經對外承認原因是“資金鏈出了問題”。光合作用這幾年擴張太快,光在北京就開了十幾家店,但書店或咖啡店本來利潤率也不高,再加上經營不善,在外部環境變差時資金鏈斷裂幾乎是必然的。
另外,從書店哄搶書店這一點,推測出一個原因是,管理層挪用部分流動資金或預付款進行短線投機,把錢投入股市、樓市,甚至更高風險的期貨市場,一旦虧損或被套牢,往往會嚴重拖累主業。這種情況在連鎖企業中相當普遍。
可以加以印證的是,我一位前同事2007年采訪過孫池兩次,發現她那時候就已經不太去書店看經營現場了(她自己承認,他身邊的員工也這么說)。時光合作用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開店選址、讀者調查、選書等流程,她可能過于相信既成的管理模式或者一些MBA課程教授的套路(她學過MBA但沒去拿學歷證書)。后來書籍選品一再下降,和了解到的孫池的做法對照來看,結論就是20年以后她的心思沒有真的放在書店的經營細節上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