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5 02:54:12
2011年,東風日產成立八周年。
八年來,東風日產以三倍于行業增速的速度在中國車市狂飆突進,2011年汽車銷量將突破80萬輛大關。在30年中國汽車企業合資的浪潮里,有人萎縮,有人離場,東風日產卻成為不多的幾家始終保持穩健增長的汽車合資公司之一,并真正成長為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的領導者之一。
東風日產憑什么?
更為關鍵的是,在中國車市經過最近十幾年爆發性增長之后,各界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日漸焦慮,東風日產穩健快速的生長模式,對整個產業是否也有可資借鑒的價值?
思考的不僅僅是我們,也包括東風日產本身。11月21日,廣州車展,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親手揭開了東風日產啟辰品牌首款量產車的神秘面紗。對于東風日產的奠基者任勇來說,也許他已經從漸漸浮出水面的啟辰中,看到了企業發展的全新未來。
這個未來,或許也正是中國合資汽車公司的一個新未來。2011年第九屆廣州車展當天,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接受了專訪,而這個帶領東風日產一路走來的勇士,這一次,也再度成為我們關注的主角。
八年成就,任勇更看重未來
問:許多人對東風日產過去八年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驚訝,作為企業領導者本身,您自己怎么看待東風日產過去八年所取得的成績?
任勇:東風日產自2003年成立以來,經過八年的磨合和打拼,成長為一家對中國汽車市場有所貢獻的汽車企業,對于這些業績的取得,我們一方面感到欣喜,一方面也感到責任重大。
成立八年來,東風日產一直秉承“人·車·生活”的企業愿景,并以“共創價值、共謀福祉”作為企業的使命,竭盡全力為客戶創造價值。正是在這樣的企業愿景和使命指引下,我們始終堅守對市場的承諾,不斷將最好的產品和最先進的技術帶給中國消費者,以讓更多中國的消費者體驗到“人·車·生活”的魅力。在這樣的努力下,八年來,東風日產成為國內最快達成300萬產銷量的合資汽車企業,取得這個成績,離不開消費者對東風日產的關愛,正像我們之前所一直強調的,“這一句謝謝,值得我們說300萬次”。
問:2011年對國內很多的汽車企業來說,都是遭遇調整的一年,東風日產2011年截止到目前的情況如何?
任勇:2011年是東風日產的 “同心筑夢”年。截止到目前,東風日產的各項經營指標都保持良好,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年對所有東風日產人來說都將是“夢想照進現實”的一年。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2011年中國車市遭遇了一些調整,但東風日產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再度經受住了考驗。2011年,我們不僅有望完成年初制定的77.2萬輛的產銷目標,現在看來,突破80萬輛的挑戰目標也指日可待。在產品布局方面,隨著豪華跑車型SUV樓蘭的引入以及新奇駿的上市,我們的車型陣容進一步擴充,產品矩陣更為完善。在產品競爭格局方面,包括天籟、TIIDA、逍客、陽光、驪威在內的五款車型都進入了 “萬輛俱樂部”,天籟更是繼7月份獲得半年銷量冠軍之后,現在更有望獲得全年的中高級車銷量冠軍。而在服務方面,2011年是東風日產的“感心服務年”,我們的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易租車”、“保險管家”、“車易換”等服務品牌,也為用戶提供了領先行業的汽車增值服務,使我們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啟辰品牌,東風日產的新起點
問:在本屆車展上,東風日產的自主品牌啟辰無疑是一大亮點。可否簡單地介紹一下啟辰的品牌形象?
任勇:“啟辰”是東風日產體系力八年發展而來的必然結果,它既是基于我們對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洞察,也體現了東風日產在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啟辰將以“尊重”為信念,以“親和力”“信賴感”為品牌特征,依托東風日產的強大實力、資源積累以及優秀團隊,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具價值感的產品與服務。
問:啟辰品牌對東風日產未來的發展意味著什么?
任勇:可以說,啟辰品牌是東風日產在合資經營八年后的一個新起點。從這個新起點開始,東風日產人要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培育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這個任務,對所有中國的汽車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對東風日產人來說,同樣如此。另外,發展啟辰品牌也意味著東風日產從一個制造基地上升為完整意義的汽車企業,我們的全價值鏈鏈條由此更加完整。最后,從整個中國的汽車產業層面,有了像啟辰這樣的合資自主品牌,合資公司的自主研發實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驗證和提升,中國汽車市場上實力最為雄厚的合資汽車公司之一,才能真正地把自己手里的資源轉化成生產力,致力于為中國的汽車消費者提供“中國價格,國際品質”的高品質汽車生活。最近幾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誰才是中國的“國民車”話題,現在,我們可以說:隨著啟辰量產車的上市,誰才是中國“國民車”的討論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答案,國際品質、中國價格的品質最適化轎車,才是中國消費者期待已久的“國民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