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 00:06: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雨 實習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張雨 實習記者 鐘舒
歐元區瀕臨解體,歐洲經濟陷入衰退泥潭,2012年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可能都想回避。但資本市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同時充滿了絕望和希望。比如,新興市場在經受歐債沖擊后能否在2012年覓得良機?又比如美國能否獨步于歐債外繼續穩步復蘇?
美元“迎春”、黃金存“機”
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導致資金流入避險資產,于是美元迎來難得的“春天”。
據悉,美國五大投行之一——摩根士丹利預言,2012年是美元之年。摩根士丹利稱,歐債危機深化將導致歐元始終存在貶值的風險,同時由于受經濟放緩的影響,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也將面臨貶值壓力,這使得2012年將注定成為美元之年。該行還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范圍內金融機構一直在“去杠桿化”,隨著新監管規定要求歐美銀行有更高的資本充足率,全球的銀行將繼續收縮資產負債表。而歷史規律表明,避險貨幣在“去杠桿化”的大環境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值,而美元的獨特優勢在于,美國是G10國家中唯一一個不刻意壓制美元升值的國家。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美元將在2012年四季度見頂,前提條件是隨著2013年世界經濟開始恢復增長,在新一輪量化寬松(QE)的過程中,美元再次進入貶值周期。
不過,摩根士丹利的觀點并未得到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的認可,麥嘉華表示,“我主張不要只持有美元資產,而應該讓資產多元化,盡管美元短期內受市場需求的影響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揚,但從長期來看,美元和包括歐元在內的其他紙貨幣將呈貶值趨勢。”麥嘉華認為,相比于主流貨幣的長期走弱,看好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長期趨勢。
有意思的是,看好2012年貴金屬走勢的還大有人在。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美國著名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11月17日在2011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表示,歐美經濟體的高負債率將繼續拖累全球經濟,未來兩年要比2008年更糟糕。除了預測未來兩年中國股市還將繼續低迷外,他堅定看多黃金、白銀及農產品。他表示,自己對于黃金和白銀非常樂觀。“不過,今天我不會去買黃金和白銀。如果它們的價格下降我就進入市場,要是價格下降很多,我就會買更多,因為金銀價格在接下來十年中會上漲。”羅杰斯斷言,黃金、白銀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有一些投資機會,此外,未來十年投資機會還包括小麥和其他農產品。
新興市場與美國“雙驅動”
事實上,作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心,美國在本輪歐債危機中受到的影響遠小于市場此前的預期,隨著2012年將至,美國經濟呈現出“這邊風景獨好”的局面。而翻閱眾多投資大鱷與國際頂級機構對2012年的展望,“看多”美國2012年經濟表現的人與機構并不少見,甚至大有超過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勢頭。
而包括花旗、瑞銀在內的超級機構看好美國的一大前提正是歐債危機最終可控。實際上,美國在處理歐債危機上并非袖手旁觀。為降低流動性風險,保護美國自身經濟在歐債危機下避免承受潛在的美元資產拋售導致的風險,從短期措施入手,美聯儲此前聯手其他五大央行,將美元互換利率下調50個基點。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Dudley就這一舉措的出臺表示,“美聯儲提供美元互換,正是為了保護危機背景下的美國經濟。”
花旗預測稱,2012年歐元區解體或出現債券國無序違約的可能性不大。歐債危機升級最終會迫使歐洲央行和債權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以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它同時表示意大利和西班牙從根本上說是有償債能力的,只要這兩個國家采取適當的財政緊縮政策,實行經濟改革,并以適當的利率獲得貸款。另外,瑞銀在其2012~2013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在私人消費需求回暖、企業財政狀況好轉、出口增長推動下,美國經濟將更顯韌性,維持近期溫和的再加速態勢。
除美國外,新興市場仍然是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區域。麥嘉華認為,長期來看在新興市場的投資將有一個較好的回報。“現在世界上還有什么地方能夠收到7%的投資回報?我想到了亞洲市場,你可以買一只高股息的亞洲股票,收益率就有可能達到5%~7%。”
對于歐債危機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高盛在其2012~2013年展望之研究報告中就指出,在全球資金流不出現重大斷裂的情況下,歐洲以外的新興市場受到歐債危機溢出效應較小。新興市場在實行了持續的緊縮貨幣政策后,以“金磚國家”為首的經濟體通脹水平在近期已顯示回落趨勢。而隨著通脹壓力的暫時緩和,經濟政策更加傾向于保增長,這樣看來新興市場仍有抗挑戰的彈性。
在論證以亞洲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仍將成為2012年世界經濟的增長點這一預測時,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帕多安就表示,新興經濟體增速或將放緩,但不會太嚴重。若能利用外圍經濟形勢帶來的巨大壓力,抓住機遇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反而將增強經濟的彈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