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01:09:47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聽得最多的就是“寒潮”、“降溫”和“史上罕見低溫”這類用語。如此冰天雪地,讓我再次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觀點產生懷疑。再看A股市場,上周剛剛立春,大盤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些暖意,但昨天再次出現窄幅弱勢震蕩,是否又意味著“倒春寒”即將來臨?所謂“倒春寒”,是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而春季后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即前暖后冷的現象。
我們來具體看看昨日(2月6日)的盤面:受益“一號文件”的農業板塊雖然還有些熱度,但顯然已經沒有上周五那么光彩照人了,取而代之更受市場關注的是燃氣股板塊,炒作這一板塊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寒潮來了,當然要炒作可以“取暖”的燃氣股了,但游資的這種炒作手法有可能是是一種快進快出沒有底氣的表現。因為如果真的要炒取暖概念個股,最應該炒的還有煤炭股,“雪中送炭”啊,可是煤炭股的表現明顯要比燃氣股弱得多;另外ST股板塊再次集體大漲,這些都不算是太好的現象。因為炒作煤炭股消耗的資金將更大,但現在的資金依舊沒有體現出大規模進場的跡象,那就只有短線亂炒,于是昨日成交量有所萎縮也就在所難免。
上周我曾指出,市場要想有更好的表現,成交量必須有效放大,否則在壓力位之下,市場一旦躊躇不前就很容易再次展開調整。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即便真的“倒春寒”來臨,我認為應該也是短暫現象,這不會改變市場轉暖的趨勢。從上周五的美國股市來看,受其良好經濟數據的推動,道瓊斯指數大漲1.23%,股指即將創出2008年以來的新高。另外,納斯達克指數漲勢更猛,已經創下了2000年底以來11年的新高。這些都意味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并非只是傳說。
所以我的看法是,短線在操作上有必要提防“倒春寒”的來臨,但反彈的整體趨勢或不會被打破,調整結束之后,市場還將有所作為。
(張道達)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