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1 01:13:32
關于業績下降,露笑科技表示應收票據貼息費用居高不下,同時IPO相關支出使得管理費用較上年增加。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蘇
每經記者 楊蘇
最令A股投資者無奈的,莫過于公司上市后業績大變臉了。2月28日,去年9月上市的露笑科技(002617,收盤價15.07元)公布了上市后首份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11.93%。而在上市前的2010年,其凈利潤同比大增143.45%。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露笑科技表示是應收票據貼息費用居高不下、導致財務費用增加,同時IPO相關支出使得管理費用較上年增加所致。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公司方面在上市前就已經知曉財務費用大幅增加的情況,但在招股書和2011年三季報中,公司并未直接言明票據貼現帶來的財務風險。
對于上述情況,露笑科技工作人員也表示,公司在信披上存在瑕疵。
貼息費用吞噬利潤 招股書避談
僅僅上市三個多月后,露笑科技全年凈利潤就迅速“變臉”。
2011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68億元,同比增長6.38%,但利潤數據卻全部同比下降。其中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383.7萬元、6023.49萬元、5126.4萬元,同比分別下降8.13%、14.04%、11.9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露笑科技稱2011年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增長,那么導致公司業績變臉的原因是什么呢?
對此,露笑科技解釋,營業收入增長是由于公司積極拓展市場,銷售規模有所增長。而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屬資金密集型企業,2011年毛利率雖然有所提高,因2011年宏觀貨幣政策持續偏緊,應收票據貼息費用居高不下,同時IPO相關支出也使管理費用較上年增加。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應收票據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而收到的商業匯票。而應收票據貼現是指企業用沒有到期的應收票據,向銀行融通資金,銀行則按票據的應收金額扣除一定期間的貼現利息后,將余額付給企業的籌資行為。票據期限一般在半年之內,這其中扣除的貼現利息,就是公司在資金流通中損失的部分,計入財務費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露笑科技財務費用與當年凈利潤不相上下,在2011年上半年甚至超過了當期凈利潤,對公司的凈利潤影響巨大。但是在招股書和2011年三季報中,露笑科技均沒有提及應收票據貼息造成財務費用大增這一情況。
招股書顯示,露笑科技2011年1~6月、2010年和2009年凈利潤為3528.81萬元、5820.87萬元和2390.96萬元,而財務費用分別是4178.49萬元、4054.52萬元和1756.54萬元。
對于財務費用的來源,露笑科技解釋稱,主要是銀行借款所產生的利息支出。
在露笑科技2011年三季報中,也沒有提到應收票據貼息會導致財務費用的大幅增加。
公司承認信披存瑕疵
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露笑科技,證券部朱姓工作人員坦言,公司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瑕疵。對于財務費用增加的情況,上市前的管理層會議已經有所涉及。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露笑科技在面對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時,都相對弱勢,在很多往來款時不得不收取票據,然后去銀行貼現,支付一定費用后,再將現金支付給客戶。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2011年公司票據貼息造成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朱:具體的數字不清楚,2011年正式財務報表正在審計。但是這個費用較2010年翻了一倍以上。
NBD:但是招股書里并沒有提到2010年這筆費用是多少。
朱:是。因為這個問題當初沒有考慮到。
NBD:招股書里的財務費用主要指的是銀行借款產生的費用,似乎并沒特別指出貼現費用的影響。
朱:對。但是由于去年銀根收緊,各大銀行貸款都貸不出來。我們從客戶那兒的現金收款就非常少了。
NBD:客戶都支付給你們票據?
朱:我們收到的票據大約占到了收款總額的70%~80%左右。
NBD:但是你們拿著票據半年也等不到,就必須立刻去銀行貼現嗎?
朱:如果收到的票據占總額的比例達到70%~80%,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只能去貼現。而且期限差不多都是6個月的。
NBD:招股書為什么沒有提到票據貼現的費用?2011年上半年難道沒有這種情況嗎?
朱:上半年這種情況已經開始,但是沒有表現得那么明顯。
NBD:但2011年上半年的財務費用就超過了2010年全年,是2009年的2倍。
朱:我們招股書可能是忘記提到這一點。我認為是這樣,到7、8月份以前,公司對這個問題(就已經)有所考慮。
NBD:您說的“有所考慮”是基于什么情況?
朱:我們在各個管理層會議上看到了財務費用(增加)這個事實。
NBD:上半年看到這個情況,為什么公司不在招股書里詳細提示?
朱:我們預期是在2011年三季報里做提示。
NBD:三季報里有嗎?
朱:三季報里沒有,這個是工作的疏忽。因為在三季報里,我們看到了這個問題。在10月份的時候,公司召開了股東大會,把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臨時性補充了流動資金,就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降低財務費用。所以之后我們收到的票據都沒有去貼現了,盡量采取措施降低這方面的費用。
NBD:票據貼現導致財務費用增加,其他上市公司也有類似情況,但他們對此進行了披露。你們為什么沒這樣做?
朱:公司在披露上出現了瑕疵,是吧?現在我們也在考慮這個事情。公司剛剛上市,沒有經驗,有些信息沒有及時公告,導致外界對公司存在意見,有些反應比較強烈。公司上市后流動資金有很大改善,目前貼現費用降了下來。我們不必把所有的票據都在當月貼現,進而承擔高額的貼現費用。
公司上游供應商比較強勢,比如云南銅業,江西銅業,我們和他們簽訂的是全年的合同,其中規定了票據的比例,其他的部分必須支付現金。下游的客戶也是比較強勢的企業,有些是世界500強,我們的談判能力相對弱一些。
NBD:你們一定要將票據貼現后付現金給供應商嗎?由于上下游都比較強勢,只能是公司承擔其中的財務費用?你們將采取什么方式提高談判地位?
朱:目前是這樣的。公司現在有一體化的戰略考慮,前向一體化發展電機行業,后向涉足絕緣漆方面。通過自己制作原材料和電機,來緩解一部分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