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后兩會”行情:為何而跌,因何能漲?

2012-03-17 01:43: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編者按:“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這是“三十六計”中“瞞天過海”的原文。

本周A股市場行情,3月14日成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分水嶺:3月14日之前,“維穩”態勢明顯,13日滬指甚至還上漲0.86%;但3月14日下午,滬指開始瘋狂跳水,當天大跌2.63%。

“GDP增速下調至7.5%”、“房價調整遠未到位”的表態成了眾人皆然的下跌原因。但本周五,滬指已反彈了1.30%。“三十六計”那段話的含義是:秘密是潛藏在公開現象之內而非在對立面上,公開現象發展至極端,其本身反而成了醞釀變數的最隱秘狀態。因此,對于“后兩會”行情,我們不僅要關注跌的根由,還要覺察漲之緣起。

/市況播報/

“兩會”結束 股市下跌

在“兩會”召開前,市場各方紛紛回顧以往歷史,不少觀點都認為A股市場在“兩會”之前和之中都將“維穩”,而會后行情將更勝一籌,然而,僅從本周行情看,這一預期落空。3月14日,“兩會”結束,但A股市場驚現巨陰殺跌,滬指一舉跌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三重支撐,由于其下跌時成交額創出近一年來新高,市場陡然彌漫恐慌氣氛。

滬指放巨量下跌

3月14日,2012年“兩會”閉幕。而就在當日13時30分左右,滬指出現放量跳水,當日下跌64.56點,跌幅高達2.63%。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亦分別下跌3.19%、3.79%、4.53%。

統計顯示,滬指2.63%的跌幅已創出去年11月30日以來單日跌幅新高,隨后兩個交易日A股繼續弱勢,并導致周K線收陰,而滬指3月14日1707.4億元的成交額創出去年4月11日以來的新高。這表明市場分歧很大。

當天的跌幅榜上,前期表現活躍的傳媒、軍工、建材、地產等板塊重挫,玻璃、水泥、房地產板塊則成下跌主力軍。個股方面,榮安地產(000517,收盤價7.72元)、萊茵置業(000558,收盤價3.83元元)、棱光實業(600629,收盤價6.78元)排名跌幅榜前列。

下周行情成關鍵

就歷史數據而言,以“兩會”結束后10天內滬指行情來統計,過去17年呈現出“13漲4跌”的局面;而以“兩會”結束后20天內滬指行情統計,過去17年行情則是“14漲3跌”,兩者都好于“兩會”期間的“12漲5跌”。正是有這些數據作支撐,所以市場頗為期待“后兩會”行情能加速上揚。

本次“兩會”期間,由于滬深主板指數走勢平穩、深市小盤股也表現活躍,這與史上“兩會”行情非常相像,但如前所述,A股竟然在“兩會”結束當天就變臉了。

當然,本周后3個交易日的下跌還不足以給“后兩會”行情下結論,因為歷史經驗顯示,只要不是在大熊市中,“兩會”后就不會出現大跌。

這也有一個反證,比如“兩會”后大跌的2005年和2008年,本身是處于熊市中,而在2012年之前,A股市場已持續兩年下跌,根據滬指年K線“陰不過二”的慣例,今年股市再走熊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2011年、2010年“兩會”結束后的前幾天,市場同樣不給力,但隨后卻重拾升勢。所以分析人士認為,下周的行情表現才能真正地檢驗出歷史經驗能否再度應驗。

/跌因探秘/

市場不再豪賭政策放松

為什么“兩會”結束當天市場就迫不及待下跌呢?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兩會”期間傳遞出的種種信號是下跌主因。這一信號就是:市場已不再相信“政策放松”,也不敢再豪賭政策放松行情了。

不“保八”滬指小跌

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本年度GDP預期是7.5%,這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不保八”。對這一政策基調的重要變化,市場很快用下跌予以回應。

滬指在3月5日10時后沖高回落,隨后一直被均線壓制逐級走低,尾盤收跌0.64%。6日,滬指低開低走一舉擊穿5、10日均線,收盤跌幅1.41%。

而受到震動的還不止國內市場,3月5日晚歐美股市開始下跌,6日,歐美股市主要指數均出現大陰殺跌,意大利、法國、德國主要股指跌逾3%,而美國三大股指的跌幅也都超過1%。其中,納斯達克中國指數3月5日、6日分別下跌2.36%和3.76%。

表面看,“不保八”導致A股下跌的原因是市場擔憂經濟增速下降,但本質是市場對于政策預期放松的落空。“當政府已認可7.5%的GDP增速后,政策放松就難了”,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樓市調控不改 滬指大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不保八”,但不少觀點均認為GDP實際增速很有可能仍將超過8%。然而,3月14日溫總理的表態,徹底將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打消了。

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就本輪房地產調控和房地產發展發表了最新看法。他認為,房地產市場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阻力較大,本輪調控獲得一定成效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調控決心堅定不動搖,二是采取了針對性措施抑制投機和投資性需求。

此外,溫總理的以下表態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房地產長期健康和穩定發展。”

由于此表態向市場傳達了調控不會放松以及將促使房價繼續下行的信號,市場反應強烈,直接導致14日當天A股大跌。

中金公司分析師寧靜認為,這意味著在二、三季度間,市場有望看到一波較為明顯的房價下調。方正證券分析師湯云飛認為,政策調整將首先集中在貨幣信貸寬松上,放松地產調控可能性小。

熱錢外流 市場“缺血”

除上述兩個基本面利空以外,近日市場還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即人民幣悄然貶值、熱錢持續外流。這對股市構成了一定的抽血效應。

統計顯示,3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359元,創出近3個月以來新低。而此前數據顯示,本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持續震蕩走低。與上月末相比,本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累計下跌440個基點。

對于人民幣貶值,分析人士認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從整體上看,2012年GDP“不保八”導致全球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擔憂,導致一部分熱錢外流;其次,樓市調控不放松導致政策放松預期落空,博取短期利益的熱錢缺乏炒作由頭,隨即離場;而最重要的是,隨著希臘債務危機暫告一段落,美國經濟各項數據也趨于好轉,美聯儲議息會議明確表示 “美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失業率將逐步下降”,這些因素導致海外熱錢回流本國,且短期內尚無逆轉跡象。

“經濟不保八,政策又不放松,所以導致熱錢外流”,前述投資人士指出,A股此前的反彈都是圍繞政策放松這一主線展開的,如今放松預期落空,市場上漲動力也就消失了。

/熱點變化/

市場更關注經濟基本面動向

在政策放松預期落空的背景下,市場是否將重回跌勢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歷史經驗看,上漲行情往往會分為多個階段。如果將滬指2132點以來的反彈稱之為“預期放松式上漲”,那么之后或有必要考慮“經濟復蘇推動型上漲”的可能。

政策預期沒有那么糟?

3月5日,GDP“不保八”的政策導向導致A股出現下跌,但不少分析人士紛紛表示:GDP“不保八”不等于最終結果就達不到8%。2005年以來GDP一直說的是“保八”,但最終每年GDP增速遠遠大于8%,這表明,GDP增速預期的目標一般都會定得相對謹慎。

有分析人士指出,經濟增長目標調降并不意味著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回落,今年GDP增速或在8.5%~9.0%之間,樂觀估計或在8.9%。由于市場的再解讀得出了上述新認識,本周五(3月16日)市場在兩天下跌后大幅反彈1.30%。

那么,溫總理的講話對樓市調控是否又是一座巨大的“五指山”呢?

長城證券分析師張琢認為,市場的下跌更多是一種情緒宣泄與過度反應,溫總理對于地產問題的嚴厲措辭引發了投資者對于地產鏈條的擔憂。但是在此前很多有關地產調控的講話中,都表達了調控不放松的態度,因此溫總理的表態也是具有連續性的。

一直力挺股市并得出政策放松“三階段論”的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認為,總理對地產調控的表態一直沒有變化,這并不影響政策從嚴厲回歸平衡,未來或將作出一定修正,影響政策局部松動的核心因素,比如房價調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地方財政壓力增加、產業鏈壓力增加等均未發生變化。而政策從嚴厲回歸平衡、從全面打壓回歸“有保有壓”則是確定的,剛需購買力需要得到支持,日前七部門及央行表態支持首套貸就是一個證明。

經濟或能軟著陸

雖然政策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但隨著支撐市場反彈的政策放松預期消失,市場缺乏反彈動力,A股要上漲,也到了必須找到另一種上漲動力的時候了。

長江證券分析師鄧二勇表示,溫總理關于“房價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調控不能放松”的講話,有助于市場回歸理性,將焦點從政策放松轉到對經濟基本面的關注上,市場將回歸經濟基本面。

實際上,也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

2月CPI同比大幅回落至3.2%,重新恢復自去年8月以來的回落趨勢,銀河證券分析師潘向東指出,今年政策方面或以“相機抉擇”為主,這意味著決策者在接受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同時,還要注意物價和房價的上升,只有使物價、房價等價格水平下降,經濟才會實現“軟著陸”。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認為,從經濟增長來看,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投資實際增速略高于去年四季度,消費實際增速稍有回落,出口增速下滑幅度較大,經濟呈現出投資較高、消費較穩和出口較低的平穩態勢,經濟處于繼續“軟著陸”過程中。房地產投資并沒有因為持續調控和房價下跌而大幅下滑,商品房投資和非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經濟或將于二季度最終實現“軟著陸”,三季度有望企穩,四季度或可回升。

歐美經濟形勢向好

除了國內經濟,國外經濟的復蘇步伐似乎更為明顯。

在歐洲方面,希臘成功執行PSI(希臘私人債權人參與計劃),第二輪貸款獲批,首輪援助將于3月20日前到位。希臘將避免硬違約,而惠譽也將希臘評級上調至B-。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或在6個月內相對穩定,短期內將不再是市場擔心的焦點。

而在美國方面,從GDP增速來看,其經濟2010年持續回落,2011年1季度見底后持續回升,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出現了加速回升趨勢。住宅投資對GDP的貢獻與新屋開工季度環比增速密切相關,過去兩年新屋開工持續低迷,而在2011年底出現上升的勢頭,2012年住宅投資貢獻或能增加。此外,美國周度和月度數據均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改善。

而就業市場的復蘇也將提振消費。自2010年3月以來,美國私人部門新增就業已經連續24個月正增長,累計增加就業393.8萬人。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也導致私人部門連續24個月新增就業為負,累計減少就業887.4萬人,和金融危機之前相比,私人部門就業人數仍凈減少將近500萬人,但就業市場復蘇趨勢仍然非常明顯。

流動性有所改善

政策雖然是股市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資金面對股市的影響則更為明顯。目前,人民幣貶值和熱錢外流趨勢明顯,但國內流動性或有好轉。數據顯示,前期在銀行存款大幅回流與月底貸款集中發放下,市場資金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債券回購利率和票據直貼利率均顯著下行,目前Shibor隔夜利率下降到2.3%,七天利率在3%左右,創下了自去年5月份以來的低點。直接反映民間資金成本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票據直貼利率下降到5%左右,創下9個月來新低。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判斷,3月市場資金面將持續好轉。首先,3月公開市場到期資金比前兩月大幅增加,共有2540億元到期;其次,3月財政存款季節性投放,給銀行間市場注入資金,估計金額約在1500億元左右。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利率有望繼續維持在3%以下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M2目標是增長14%,這一預期遠遠低于往年。分析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看,“低預期高終值”的情況往往利于股市上漲。

/市場前瞻/

踏空資金入場 關注二線藍籌

分析人士認為,本周的下跌或將令A股的上漲動力發生改變。作為行情分水嶺,3月14日之前的行情時反彈的第一階段,即政策放松預期刺激的上漲;而3月14日之后,市場或將進入反彈的第二階段,即有經濟復蘇動力推動的上漲,這一點從消費股的崛起可見一斑。

如果這是一次“假摔”,那么市場踏空資金就獲得了一次絕佳的進場機會。因此重要的是,未來市場熱點在哪里?

市場寄望消費板塊

統計顯示,從滬指1月6日見底2132點至3月13日“兩會”閉幕的前一天,A股加權漲幅最多的行業板塊依次是非金屬品、船舶制造、玻璃行業、化工行業等。然而,3月14日~16日,加權漲幅最大的兩個板塊分別是釀酒和食品行業。相反,玻璃、水泥、房地產等行業跌幅居前。

分析人士認為,在上漲第一階段,市場關注重心是制造業。在2011年貨幣緊縮背景下,實體經濟遭受不小打擊,不少企業資金鏈困難。由于本輪上漲的動力是政策放松預期,市場就會更為關注在貨幣政策放松下,制造業的快速反彈。

而在“兩會”之后,政策放松預期落空。制造業以及政策關聯度更強的房地產等行業板塊因利好落空而出現殺跌。GDP目標已調降至7.5%,但長久以來出口和投資增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三駕馬車”中唯一能寄希望的或許就是消費了。而釀酒、食品等板塊在3月14日獲得資金關注,原本踏空的資金終于尋找到一條攻擊路線。

中金公司分析師郭海燕指出,2季度促進消費的政策或將陸續涌現。如“兩會”后召開的流通工作會議上,將4月~5月作為促銷月,號召企業開展各類營銷活動,豐富節假日市場;雖然以舊換新等政策已經退出,但預期還會出臺廢舊家電處理等相關的后續政策。此外,二季度可能會推出針對高能效家電的補貼政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數據看,滬指998點、1664點之后的大牛市都是由“雙重底”構成的,且第二個底部要高于第一個底部。如今,2132點只是第一個底部,后面顯然還需要出現第二個底部并得到確認。

從歷史經驗看,第二個底部回調幅度會比較大。998點時幾乎是回到了第一個底部的位置;1664點時則是回到了上一波上漲一半的位置。

關注“兩會”后股市新政

如果說“兩會”的基調是維穩,各項政策還只是提交討論的話,“兩會”后,各類政策就將陸續出臺了。

從資本市場的制度性改革看,溫總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這與年初全國金融會議上“把制度建設和投資者權益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的提法是吻合的,但同時又沒有再片面強調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兩會”后關于A股改革的政策將陸續出爐。

有意思的是,本周,證監會繼上周嚴打新股炒作后,又推出一個“新政”,即收緊創業板開戶資格。

資料顯示,此前投資者若想在創業板開戶,只要求開戶人簽訂《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自愿承擔市場風險并抄錄“特別聲明”,之后就可開戶。而根據最新要求,投資經驗不足兩年的投資者“原則上”將被盡量“勸離”創業板。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政策與滬深交易所分別修改新股首日交易規則有異曲同工的味道,政策導向也十分明顯,就是嚴格控制新股尤其是小盤股的炒作。

此外,在“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股市稅收政策改革,這涉及股市的3個稅種,即印花稅、紅利稅和資本利得稅。

光大證券分析師范敏指出,增設資本利得稅的可能性較小,但降低印花稅和紅利稅是有可能的。比如印花稅調節市場節奏作用的作用消失,國際上的趨勢是取消;而紅利稅打擊上市企業分紅積極性,國際上趨勢則是降低。范敏表示,紅利稅和印花稅合計超過1000億元,占財政部稅收總比例在1.5%左右,要完全取消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在減輕稅賦但又不過多降低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從鼓勵企業分紅、鼓勵長期投資者的角度出發,適度降低印花稅和紅利稅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市稅收政策的變動對A股走勢將構成很大影響。2007年的“5·30”暴跌正是因為印花稅率“半夜”上調所致。而印花稅下調往往又是大熊市行情中政策托底的一個關鍵籌碼。

業內看好二線藍籌股

市場除q了關注宏觀經濟外,對股市本身也一直存在一個糾結:郭主席力挺藍籌股的表態為什么沒有推動藍籌股大漲呢?

“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將郭主席關于藍籌股估值便宜、鼓勵大家投資藍籌股的觀點稱為‘論點’,證監會勢必會通過一連串的‘論據’來‘論證’這個命題是真的”,昨日,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作了上述表示。該人士指出,無論是新股發行制度還是交易規則的改革,也不論是嚴打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抑或是鼓勵大股東增持、修改紅利稅等政策,無一不是對小盤股炒作構成實質打擊,而將資金往藍籌股上面趕。

“第一階段的上漲,大家都想賺快錢,豪賭政策放松,并不仔細研究個股;而第二階段,市場將趨于理性,挖掘那些真正受益經濟、受益政策導向的個股”,該人士如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券商分析人士看好的藍籌并不是“國字號”或“大塊頭”,而是更傾向于業績優、管理好、分紅有保障、行業景氣度高、總市值并不算很大的二線藍籌股。

比如,申銀萬國分析師金澤斐就看好2012年全國消費促進月(4月2日~5月4日)活動。他認為,政策著力點主要在5個領域:品牌消費、信用消費、網絡消費、綠色消費和餐飲消費,所對應的利好行業包括百貨服裝、耐用消費品、網絡零售商、生鮮超市和餐飲企業。而在這些消費領域不乏二線藍籌股,如永輝超市(601933,收盤價30.53元)、蘇寧電器(002024,收盤價11.28元)等。

地產股雖然遭受非議,但也有分析人士依舊看好。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建議逢調整時,勇敢者可低配并逐步加倉一二線優質公司,他還維持行業“增持”評級以及預期2012年地產股絕對收益或能達到50%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笛 編者按:“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這是“三十六計”中“瞞天過海”的原文。 本周A股市場行情,3月14日成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分水嶺:3月14日之前,“維穩”態勢明顯,13日滬指甚至還上漲0.86%;但3月14日下午,滬指開始瘋狂跳水,當天大跌2.63%。 “GDP增速下調至7.5%”、“房價調整遠未到位”的表態成了眾人皆然的下跌原因。但本周五,滬指已反彈了1.30%。“三十六計”那段話的含義是:秘密是潛藏在公開現象之內而非在對立面上,公開現象發展至極端,其本身反而成了醞釀變數的最隱秘狀態。因此,對于“后兩會”行情,我們不僅要關注跌的根由,還要覺察漲之緣起。 /市況播報/ “兩會”結束股市下跌 在“兩會”召開前,市場各方紛紛回顧以往歷史,不少觀點都認為A股市場在“兩會”之前和之中都將“維穩”,而會后行情將更勝一籌,然而,僅從本周行情看,這一預期落空。3月14日,“兩會”結束,但A股市場驚現巨陰殺跌,滬指一舉跌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三重支撐,由于其下跌時成交額創出近一年來新高,市場陡然彌漫恐慌氣氛。 滬指放巨量下跌 3月14日,2012年“兩會”閉幕。而就在當日13時30分左右,滬指出現放量跳水,當日下跌64.56點,跌幅高達2.63%。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亦分別下跌3.19%、3.79%、4.53%。 統計顯示,滬指2.63%的跌幅已創出去年11月30日以來單日跌幅新高,隨后兩個交易日A股繼續弱勢,并導致周K線收陰,而滬指3月14日1707.4億元的成交額創出去年4月11日以來的新高。這表明市場分歧很大。 當天的跌幅榜上,前期表現活躍的傳媒、軍工、建材、地產等板塊重挫,玻璃、水泥、房地產板塊則成下跌主力軍。個股方面,榮安地產(000517,收盤價7.72元)、萊茵置業(000558,收盤價3.83元元)、棱光實業(600629,收盤價6.78元)排名跌幅榜前列。 下周行情成關鍵 就歷史數據而言,以“兩會”結束后10天內滬指行情來統計,過去17年呈現出“13漲4跌”的局面;而以“兩會”結束后20天內滬指行情統計,過去17年行情則是“14漲3跌”,兩者都好于“兩會”期間的“12漲5跌”。正是有這些數據作支撐,所以市場頗為期待“后兩會”行情能加速上揚。 本次“兩會”期間,由于滬深主板指數走勢平穩、深市小盤股也表現活躍,這與史上“兩會”行情非常相像,但如前所述,A股竟然在“兩會”結束當天就變臉了。 當然,本周后3個交易日的下跌還不足以給“后兩會”行情下結論,因為歷史經驗顯示,只要不是在大熊市中,“兩會”后就不會出現大跌。 這也有一個反證,比如“兩會”后大跌的2005年和2008年,本身是處于熊市中,而在2012年之前,A股市場已持續兩年下跌,根據滬指年K線“陰不過二”的慣例,今年股市再走熊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2011年、2010年“兩會”結束后的前幾天,市場同樣不給力,但隨后卻重拾升勢。所以分析人士認為,下周的行情表現才能真正地檢驗出歷史經驗能否再度應驗。 /跌因探秘/ 市場不再豪賭政策放松 為什么“兩會”結束當天市場就迫不及待下跌呢?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兩會”期間傳遞出的種種信號是下跌主因。這一信號就是:市場已不再相信“政策放松”,也不敢再豪賭政策放松行情了。 不“保八”滬指小跌 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本年度GDP預期是7.5%,這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不保八”。對這一政策基調的重要變化,市場很快用下跌予以回應。 滬指在3月5日10時后沖高回落,隨后一直被均線壓制逐級走低,尾盤收跌0.64%。6日,滬指低開低走一舉擊穿5、10日均線,收盤跌幅1.41%。 而受到震動的還不止國內市場,3月5日晚歐美股市開始下跌,6日,歐美股市主要指數均出現大陰殺跌,意大利、法國、德國主要股指跌逾3%,而美國三大股指的跌幅也都超過1%。其中,納斯達克中國指數3月5日、6日分別下跌2.36%和3.76%。 表面看,“不保八”導致A股下跌的原因是市場擔憂經濟增速下降,但本質是市場對于政策預期放松的落空。“當政府已認可7.5%的GDP增速后,政策放松就難了”,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樓市調控不改滬指大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不保八”,但不少觀點均認為GDP實際增速很有可能仍將超過8%。然而,3月14日溫總理的表態,徹底將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打消了。 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就本輪房地產調控和房地產發展發表了最新看法。他認為,房地產市場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阻力較大,本輪調控獲得一定成效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調控決心堅定不動搖,二是采取了針對性措施抑制投機和投資性需求。 此外,溫總理的以下表態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房地產長期健康和穩定發展。” 由于此表態向市場傳達了調控不會放松以及將促使房價繼續下行的信號,市場反應強烈,直接導致14日當天A股大跌。 中金公司分析師寧靜認為,這意味著在二、三季度間,市場有望看到一波較為明顯的房價下調。方正證券分析師湯云飛認為,政策調整將首先集中在貨幣信貸寬松上,放松地產調控可能性小。 熱錢外流市場“缺血” 除上述兩個基本面利空以外,近日市場還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即人民幣悄然貶值、熱錢持續外流。這對股市構成了一定的抽血效應。 統計顯示,3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359元,創出近3個月以來新低。而此前數據顯示,本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持續震蕩走低。與上月末相比,本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累計下跌440個基點。 對于人民幣貶值,分析人士認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從整體上看,2012年GDP“不保八”導致全球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擔憂,導致一部分熱錢外流;其次,樓市調控不放松導致政策放松預期落空,博取短期利益的熱錢缺乏炒作由頭,隨即離場;而最重要的是,隨著希臘債務危機暫告一段落,美國經濟各項數據也趨于好轉,美聯儲議息會議明確表示“美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失業率將逐步下降”,這些因素導致海外熱錢回流本國,且短期內尚無逆轉跡象。 “經濟不保八,政策又不放松,所以導致熱錢外流”,前述投資人士指出,A股此前的反彈都是圍繞政策放松這一主線展開的,如今放松預期落空,市場上漲動力也就消失了。 /熱點變化/ 市場更關注經濟基本面動向 在政策放松預期落空的背景下,市場是否將重回跌勢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歷史經驗看,上漲行情往往會分為多個階段。如果將滬指2132點以來的反彈稱之為“預期放松式上漲”,那么之后或有必要考慮“經濟復蘇推動型上漲”的可能。 政策預期沒有那么糟? 3月5日,GDP“不保八”的政策導向導致A股出現下跌,但不少分析人士紛紛表示:GDP“不保八”不等于最終結果就達不到8%。2005年以來GDP一直說的是“保八”,但最終每年GDP增速遠遠大于8%,這表明,GDP增速預期的目標一般都會定得相對謹慎。 有分析人士指出,經濟增長目標調降并不意味著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回落,今年GDP增速或在8.5%~9.0%之間,樂觀估計或在8.9%。由于市場的再解讀得出了上述新認識,本周五(3月16日)市場在兩天下跌后大幅反彈1.30%。 那么,溫總理的講話對樓市調控是否又是一座巨大的“五指山”呢? 長城證券分析師張琢認為,市場的下跌更多是一種情緒宣泄與過度反應,溫總理對于地產問題的嚴厲措辭引發了投資者對于地產鏈條的擔憂。但是在此前很多有關地產調控的講話中,都表達了調控不放松的態度,因此溫總理的表態也是具有連續性的。 一直力挺股市并得出政策放松“三階段論”的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認為,總理對地產調控的表態一直沒有變化,這并不影響政策從嚴厲回歸平衡,未來或將作出一定修正,影響政策局部松動的核心因素,比如房價調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地方財政壓力增加、產業鏈壓力增加等均未發生變化。而政策從嚴厲回歸平衡、從全面打壓回歸“有保有壓”則是確定的,剛需購買力需要得到支持,日前七部門及央行表態支持首套貸就是一個證明。 經濟或能軟著陸 雖然政策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但隨著支撐市場反彈的政策放松預期消失,市場缺乏反彈動力,A股要上漲,也到了必須找到另一種上漲動力的時候了。 長江證券分析師鄧二勇表示,溫總理關于“房價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調控不能放松”的講話,有助于市場回歸理性,將焦點從政策放松轉到對經濟基本面的關注上,市場將回歸經濟基本面。 實際上,也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 2月CPI同比大幅回落至3.2%,重新恢復自去年8月以來的回落趨勢,銀河證券分析師潘向東指出,今年政策方面或以“相機抉擇”為主,這意味著決策者在接受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同時,還要注意物價和房價的上升,只有使物價、房價等價格水平下降,經濟才會實現“軟著陸”。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認為,從經濟增長來看,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投資實際增速略高于去年四季度,消費實際增速稍有回落,出口增速下滑幅度較大,經濟呈現出投資較高、消費較穩和出口較低的平穩態勢,經濟處于繼續“軟著陸”過程中。房地產投資并沒有因為持續調控和房價下跌而大幅下滑,商品房投資和非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經濟或將于二季度最終實現“軟著陸”,三季度有望企穩,四季度或可回升。 歐美經濟形勢向好 除了國內經濟,國外經濟的復蘇步伐似乎更為明顯。 在歐洲方面,希臘成功執行PSI(希臘私人債權人參與計劃),第二輪貸款獲批,首輪援助將于3月20日前到位。希臘將避免硬違約,而惠譽也將希臘評級上調至B-。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或在6個月內相對穩定,短期內將不再是市場擔心的焦點。 而在美國方面,從GDP增速來看,其經濟2010年持續回落,2011年1季度見底后持續回升,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出現了加速回升趨勢。住宅投資對GDP的貢獻與新屋開工季度環比增速密切相關,過去兩年新屋開工持續低迷,而在2011年底出現上升的勢頭,2012年住宅投資貢獻或能增加。此外,美國周度和月度數據均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改善。 而就業市場的復蘇也將提振消費。自2010年3月以來,美國私人部門新增就業已經連續24個月正增長,累計增加就業393.8萬人。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也導致私人部門連續24個月新增就業為負,累計減少就業887.4萬人,和金融危機之前相比,私人部門就業人數仍凈減少將近500萬人,但就業市場復蘇趨勢仍然非常明顯。 流動性有所改善 政策雖然是股市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資金面對股市的影響則更為明顯。目前,人民幣貶值和熱錢外流趨勢明顯,但國內流動性或有好轉。數據顯示,前期在銀行存款大幅回流與月底貸款集中發放下,市場資金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債券回購利率和票據直貼利率均顯著下行,目前Shibor隔夜利率下降到2.3%,七天利率在3%左右,創下了自去年5月份以來的低點。直接反映民間資金成本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票據直貼利率下降到5%左右,創下9個月來新低。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判斷,3月市場資金面將持續好轉。首先,3月公開市場到期資金比前兩月大幅增加,共有2540億元到期;其次,3月財政存款季節性投放,給銀行間市場注入資金,估計金額約在1500億元左右。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利率有望繼續維持在3%以下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M2目標是增長14%,這一預期遠遠低于往年。分析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看,“低預期高終值”的情況往往利于股市上漲。 /市場前瞻/ 踏空資金入場關注二線藍籌 分析人士認為,本周的下跌或將令A股的上漲動力發生改變。作為行情分水嶺,3月14日之前的行情時反彈的第一階段,即政策放松預期刺激的上漲;而3月14日之后,市場或將進入反彈的第二階段,即有經濟復蘇動力推動的上漲,這一點從消費股的崛起可見一斑。 如果這是一次“假摔”,那么市場踏空資金就獲得了一次絕佳的進場機會。因此重要的是,未來市場熱點在哪里? 市場寄望消費板塊 統計顯示,從滬指1月6日見底2132點至3月13日“兩會”閉幕的前一天,A股加權漲幅最多的行業板塊依次是非金屬品、船舶制造、玻璃行業、化工行業等。然而,3月14日~16日,加權漲幅最大的兩個板塊分別是釀酒和食品行業。相反,玻璃、水泥、房地產等行業跌幅居前。 分析人士認為,在上漲第一階段,市場關注重心是制造業。在2011年貨幣緊縮背景下,實體經濟遭受不小打擊,不少企業資金鏈困難。由于本輪上漲的動力是政策放松預期,市場就會更為關注在貨幣政策放松下,制造業的快速反彈。 而在“兩會”之后,政策放松預期落空。制造業以及政策關聯度更強的房地產等行業板塊因利好落空而出現殺跌。GDP目標已調降至7.5%,但長久以來出口和投資增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三駕馬車”中唯一能寄希望的或許就是消費了。而釀酒、食品等板塊在3月14日獲得資金關注,原本踏空的資金終于尋找到一條攻擊路線。 中金公司分析師郭海燕指出,2季度促進消費的政策或將陸續涌現。如“兩會”后召開的流通工作會議上,將4月~5月作為促銷月,號召企業開展各類營銷活動,豐富節假日市場;雖然以舊換新等政策已經退出,但預期還會出臺廢舊家電處理等相關的后續政策。此外,二季度可能會推出針對高能效家電的補貼政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數據看,滬指998點、1664點之后的大牛市都是由“雙重底”構成的,且第二個底部要高于第一個底部。如今,2132點只是第一個底部,后面顯然還需要出現第二個底部并得到確認。 從歷史經驗看,第二個底部回調幅度會比較大。998點時幾乎是回到了第一個底部的位置;1664點時則是回到了上一波上漲一半的位置。 關注“兩會”后股市新政 如果說“兩會”的基調是維穩,各項政策還只是提交討論的話,“兩會”后,各類政策就將陸續出臺了。 從資本市場的制度性改革看,溫總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這與年初全國金融會議上“把制度建設和投資者權益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的提法是吻合的,但同時又沒有再片面強調“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兩會”后關于A股改革的政策將陸續出爐。 有意思的是,本周,證監會繼上周嚴打新股炒作后,又推出一個“新政”,即收緊創業板開戶資格。 資料顯示,此前投資者若想在創業板開戶,只要求開戶人簽訂《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自愿承擔市場風險并抄錄“特別聲明”,之后就可開戶。而根據最新要求,投資經驗不足兩年的投資者“原則上”將被盡量“勸離”創業板。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政策與滬深交易所分別修改新股首日交易規則有異曲同工的味道,政策導向也十分明顯,就是嚴格控制新股尤其是小盤股的炒作。 此外,在“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股市稅收政策改革,這涉及股市的3個稅種,即印花稅、紅利稅和資本利得稅。 光大證券分析師范敏指出,增設資本利得稅的可能性較小,但降低印花稅和紅利稅是有可能的。比如印花稅調節市場節奏作用的作用消失,國際上的趨勢是取消;而紅利稅打擊上市企業分紅積極性,國際上趨勢則是降低。范敏表示,紅利稅和印花稅合計超過1000億元,占財政部稅收總比例在1.5%左右,要完全取消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在減輕稅賦但又不過多降低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從鼓勵企業分紅、鼓勵長期投資者的角度出發,適度降低印花稅和紅利稅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市稅收政策的變動對A股走勢將構成很大影響。2007年的“5·30”暴跌正是因為印花稅率“半夜”上調所致。而印花稅下調往往又是大熊市行情中政策托底的一個關鍵籌碼。 業內看好二線藍籌股 市場除q了關注宏觀經濟外,對股市本身也一直存在一個糾結:郭主席力挺藍籌股的表態為什么沒有推動藍籌股大漲呢? “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將郭主席關于藍籌股估值便宜、鼓勵大家投資藍籌股的觀點稱為‘論點’,證監會勢必會通過一連串的‘論據’來‘論證’這個命題是真的”,昨日,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作了上述表示。該人士指出,無論是新股發行制度還是交易規則的改革,也不論是嚴打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抑或是鼓勵大股東增持、修改紅利稅等政策,無一不是對小盤股炒作構成實質打擊,而將資金往藍籌股上面趕。 “第一階段的上漲,大家都想賺快錢,豪賭政策放松,并不仔細研究個股;而第二階段,市場將趨于理性,挖掘那些真正受益經濟、受益政策導向的個股”,該人士如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券商分析人士看好的藍籌并不是“國字號”或“大塊頭”,而是更傾向于業績優、管理好、分紅有保障、行業景氣度高、總市值并不算很大的二線藍籌股。 比如,申銀萬國分析師金澤斐就看好2012年全國消費促進月(4月2日~5月4日)活動。他認為,政策著力點主要在5個領域:品牌消費、信用消費、網絡消費、綠色消費和餐飲消費,所對應的利好行業包括百貨服裝、耐用消費品、網絡零售商、生鮮超市和餐飲企業。而在這些消費領域不乏二線藍籌股,如永輝超市(601933,收盤價30.53元)、蘇寧電器(002024,收盤價11.28元)等。 地產股雖然遭受非議,但也有分析人士依舊看好。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建議逢調整時,勇敢者可低配并逐步加倉一二線優質公司,他還維持行業“增持”評級以及預期2012年地產股絕對收益或能達到50%以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真实高潮国产对白视频 | 日本一区喷水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