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4-05 11:25:59
社?;鸨硎?,市場不要誤讀為入股市,并表示將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的產品如國債、銀行存款、企業債、金融債等。
每經記者 魏玉卿
3月29日, 由招商基金主辦的2012年春季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因前有廣東千億養老金委托全國社?;鹄硎聲ㄒ韵潞喎Q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在撩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以至原本低調的閉門會議備受矚目。
與往年一樣,國內外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分析、以及社保基金委托投資工作是會議的主題,會議的重點是在社?;饘芾砣说耐顿Y業績進行評估,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而廣東養老金投資運營問題則并未被提上此次會議的日程。
不論養老金
不過,按照前兩年的慣例,和往年召開的時間不同,此次比前兩年都要晚了一個月,這似乎和社?;鹦际芡型顿Y運營廣東千億養老金有關,在3月20日,社?;鸢l布公告稱,已受到廣東省政府委托,投資運營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
與此同時,A股市場正值一蹶不振,“千億養老金入市”無疑是在撩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隨后,社保基金表示,市場不要誤讀為入股市,并表示將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的產品如國債、銀行存款、企業債、金融債等。
3月26日,財政部對外掛出《關于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其中地方財政部門不得動用基金結余進行任何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間接投資。
該內容立即引起了市場的廣泛討論:“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運營會不會因此被叫停?”另一邊,哪些管理人能分食到千億蛋糕也正成為媒體持續追蹤的焦點。
在不到10天時間里,可謂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正因為此,市場對此次社保基金在3月29日召開的管理人研討會給予了高度關注。
令市場遺憾的是,并沒有相關信息在閉門會議上傳達。“沒有對廣東養老金的投向、招標做討論。廣東養老金入市是一種嘗試、試點并且在尋找投資渠道、方式,方向是對的,要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與會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談A股:謹慎樂觀 顯現投資價值
即便是撇開廣東養老金投資運營問題,社保基金一年兩度召開的管理人研討會,完全能稱得上是國內基金公司大佬們聚集的一次“盛會”,國家隊--社?;鸬囊慌e一動都是資本市場上的風向標,足以吸引市場的關注。
這一整天的會議安排緊湊,全國社?;鹄硎聲ㄒ韵潞喎Q社?;穑├硎麻L戴相龍、副理事長孫小系、16家基金公司負責人和中金、中信兩家券商負責人等業界大佬聚首一同出席。
上午是一場主體論壇,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摩根大通龔方雄應邀作為國內外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分析的主講人;博時、南方、富國、易方達、嘉實等管理人對 2012年A股投資、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也做了發言。下午則是分為三場不同類型的圓桌討論會議。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參與發言的管理人,對A股市場略有分歧,整體謹慎,稍見樂觀。其中包含社?;稹⒁恍┕芾砣嗽趦葎t是謹慎樂觀,從投資角度認為,現在市場具備了投資價值,不過,支持趨勢性看好的因素還未顯現。
稍微偏悲觀的管理人則認為,目前A股仍處于供過于求,新股仍在不停的發,股市的估值結構存在矛盾等。另外,管理人對于債券市場則是持樂觀的態度。
18家管理人的業績評估
據悉,此次會議的重點是在社?;饘芾砣说耐顿Y效益進行評估,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社保基金在國內的委托投資主要是通過18家管理人實現,前兩批管理人有10家機構分別為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易方達、招商、國泰9家基金公司和中金公司,在2010年又增選了第三批8家機構,大成、富國、工銀瑞信、廣發、海富通和匯添富7家基金公司入選,還有一家是中信證券。
在社?;鹫匍_第四屆理事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戴相龍理事長在報告中指出:“截止到2011年底,社?;饡顿Y運營總資產8689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為5042億元,占58.03%;委托投資資產為3647億元,占41.97%。到2011年底,各大類資產的實際比例分別為:固定收益占50.66%,股票資產占32.39%,實業投資占16.31%,現金及等價物占0.64%。”
按照社保基金公布的投資情況,2011年基金投資已實現收益431億元,實現收益率5.58%;交易類資產當期公允價值變動額為-357億元,全年基金投資收益74億元,投資收益率0.85%。在2001年~2011年的11年里,全國社?;鸸矊崿F投資收益2847億元,年均收益率為8.41%,比同期通脹率高出6個百分點。
社?;鹫J為,這18家管理人整體業績不錯,但相對前幾年,超額收益出現了下降,并且18家管理人之間的業績差距較大,有些基金的賬戶業績表現比公募還差。
除了要求管理人的產品結構要多樣化外,之前固定的管理費可以浮動也是社保基金對管理人改進措施之一,比如業績表現好的賬戶,則增加規模,上浮管理費等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