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7 00:58:20
以往行之有效的傳統風險控制模式為什么突然失控?銀行的風險控制出了什么問題?
一場金融風暴席卷浙江。
根據 《經濟觀察報》、浙商網等媒體報道,因為互保、聯保刮起的信用安全風暴,正在席卷浙江省內銀行,以往以風險控制與盈利見長的浙江省內銀行正在經歷一場危機。銀行的傳統風險控制手段互保與聯保,催生出龐大的新危機。
據浙商網報道,浙江擔保網絡風險觸發點始于2011年12月20日,浙江天煜建設有限公司下屬江蘇分公司經理因非法集資被法院立案,天煜建設全部賬戶和房產陸續被法院凍結查封。2012年1月起,受天煜建設信用不良影響,為其互保、聯保的多個企業開始遭遇多家銀行收貸。與天煜相互擔保的企業,成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上百家杭州企業受牽連,遭遇來自銀行的抽貸、壓貸壓力。
到今年6月14日,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俞中江被刑拘;3月28日,浙江中科邁高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洪漢民跑路,被浙江省安吉縣公安局經偵大隊以“涉嫌騙取銀行貸款”為由,立案調查。《經濟觀察報》報道,一份由杭州某銀行繪制的互保圈信貸關系圖,將上述這4家企業 (包括天煜建設),通過43家集團公司串聯了起來,“此圖僅顯示集團間的互保關系,旗下各有分公司、子公司級別的互保,約涉及法人單位600至700家,資金數百億元”。換句話說,浙江當地的銀行、企業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風險范圍已經很大,還可能更大。在5月底的一次企業協調會上,杭州市經信委副主任許虎忠表示,“互保圈到底有多大,金融辦是直接到銀監局去了解的,到現在為止,整個盤子擴散到底有多大,我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不難理解,溫州等地銀行的不良貸款為什么大幅上升。2011年6月,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37%,系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最低的地級市;到今年2月末,溫州不良貸款率為1.74%,3月末為1.99%,4月末為2.27%,5月末為2.43%,6月末為2.69%,出現了連續12月的上升。
以往行之有效的傳統風險控制模式為什么突然失控?銀行的風險控制出了什么問題?
應該承認,在正常情況下,互保與聯保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比如一家大企業的擔保就能解決數家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而溫州當地的企業家借助互保聯保,能結成一個龐大的信用蜘蛛網。當地企業家互幫互助,你吃肉我喝湯,其樂融融。
企業家也好,銀行也好,政府也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在正常年景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未必能在高風險年份同樣行之有效,相反,還可能讓情況更加糟糕,一些尚能經營的企業就因為互保圈陷入破產深淵。銀行業的風險控制系統未能防范極端狀態的出現,這是銀行監管與銀行風險控制系統的嚴重失職。
在極端情況下,風險關聯性會將大大小小的企業全部拖入破產深淵。
所謂風險關聯性,有幾種關聯方式。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如果都以造船航運業為生,那么航運業景氣周期下行的時候,所有的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會受到沖擊,此時風險不僅不會下降,還會上升。
風險相關性不僅僅表現在產業相關,還表現在同樣經濟模式的相關性。比如,溫州、東莞等地均為外向型經濟重鎮,當中國的出口紅利消失的時候,大面積的互相擔保就會造成企業風險的互相傳染,幾家大型出口企業的倒閉就會把風險傳遞到當地的許多企業。這就像在鋼鐵業下行期,一些鋼貿大縣目前互保企業普遍處于困境的根本原因。
最可怕最極端的情況就是,經濟風暴來臨,不管是不是上下游產業鏈,不管是不是同一區域,通過產業傳染鏈、同鄉互保傳染鏈、上市公司傳染鏈等,很快形成嚴重的金融恐慌。這一恐慌將蔓延到互保與聯保同樣眾多的股票市場,以及債券市場。2000年證監會出臺有關規定,上市公司為股東提供擔保相對得到抑制,但上市公司之間的互保行為愈演愈烈,業內人士將互保、聯保公司形容為“如同一根繩上的螞蚱”。
這就像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CDO,一家金融公司或者房貸公司倒閉,相關的企業萬難幸免,這就是金融危機的傳染威力。為今之計,政府首先要防止銀行業、債主抽逃資金,拖垮好企業;其次嚴命銀行檢查聯保與互保公司,測定風險底線;最后要對銀行的傳統風險控制系統開始掃描,意識到建立在傳統人情社會的風險控制系統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必須建立新型的現代金融控制系統。
中國秦代有連坐,以預防犯罪。互保與聯保,相當于金融風險控制中的連坐。但是,別以為有了連坐就不會有犯罪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