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3 01:02: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正在反彈的A股周三反身下跌,走勢頗為突然。周三收盤,滬綜指跌0.50%報2107.71點,深綜指跌0.74%報884.73點,成交略縮。
隔夜外盤走勢較強,加上美元大跌,這些原本明顯利好A股,然而A股走勢仍然不振,說明A股自身較弱。A股雖然不常與外盤同步,但目前位置較低且形勢不錯,這種情況下仍與外盤反做,或暗示場中主力底氣不足。
地產股仍為主要做空力量,對股指拖累作用頗大,因這個板塊個股較多,其中不少權重也較大。ST個股因一些個股摘帽利好而漲,但這有可能使得投資者信心不足,因這令市場顯得更加難以操作和不可預期。
當樓市調控越來越脆弱時,也許房產稅試點擴大或推出的可能性將更大。
最近房產稅方面消息較多也較亂,投資者雖然對此類混亂消息吃不太準,但也應多加關注。筆者個人認為,房產稅未來試點擴大并最終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筆者甚至不認可甚囂塵上的減稅呼吁,因這連基本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也不懂,減稅的同時必然是在其他地方加稅。
因此,與其呼吁減稅,還不如呼吁政府改革,減少冗員,大幅削減“三公”消費,消除壟斷企業的厚利,相對更公平地分配社會財富。
房產稅顯然是重大政策,就此類等級政策而言,一開始通常會試探性放風,更為正式的消息將稍晚些公布。因此,當某一項較重大消息或傳言忽然大量增加時,投資者就應跳出事件本身,不可再側重純技術性論證,更不必到處打聽。筆者認為,消息多且亂,本身就能說明問題。
就股指而言,如果指望其中長期見底,那么多數權重板塊應大致跌到位,很少有高高在上板塊。從目前A股情況看,權重的地產股顯然有下降空間。銀行股爭議稍大,但筆者個人認為仍有較大的下跌空間。
此外,汽車、電器等消費類股可能也有較大的下跌空間,因工業生產不景氣及失業增加最終將損及消費,未來消費增長極有可能放緩,從而對一些相關股票構成壓制。
中線堪憂無疑,但就短期走勢來看,A股很難就此連續、大幅地殺跌。筆者認為,不排除股指短期內還有新低可能,但暫時極可能跌不深。這是因為場中主力必看到今秋重大會議機會,所以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甩賣。因此操作方面,近期如果股指急殺,倉輕的投資者仍可適當炒作。
短線可能較好介入時點是在出利空之時,比方說,在IPO預披露重新露頭的相關消息明朗之后,或者是未來一周多大量差報表一擁而上之時,或者是其他一些意外利空消息公布之后。
大盤之所以暫時走不好,可能是因為一些私募資金太“精”,竟搶先一步惡炒起創業板及其他題材股。主流機構即使想有所作為,在這個時候也會暫時隱忍。如果晚幾拍才想起拉升權重股,那么幾乎可以肯定,當一輪炒作周期結束時,屆時游資開溜會相對更容易,而拉升最晚的大機構和大資金或將成為冤大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