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3D打印:數字化制造夢想照進現實

2012-09-01 00:56:00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鐘舒    

每經實習記者 鐘舒

本周,A股市場3D打印概念橫空出世,一時間與之相關的一串股票遭遇市場爆炒。3D打印,這個對許多人來說還很陌生的概念,突然間變成了實實在在接觸到的現實——3D打印雖然概念很美,但這個行業的發展還面臨很多瓶頸,在國內的應用還沒有大規模鋪開。在面對3D概念股的爆炒時,投資者需要仔細辨別。

0.02%,這是3D打印技術生產的商品占2011年全球制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如果需要更生活化地理解這一數據的“微不足道”,你可以在淘寶里輸入關鍵詞“3D打印”,彈出的“相關寶貝”只有2000件左右,如果縮小搜索范圍至“3D打印機”,更是只剩下三十幾件產品。

來自科技行業獨立咨詢公司Wohlers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為17.1億美元,預計2012年將增長25%至21.4億美元,2015年將達到37億美元。盡管種種跡象顯示數字化制造業時代正在慢慢臨近,但對于再度被市場熱炒的3D打印機而言,距離工業規模應用甚至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有一段路要走。

3D無限復制來臨?

3D打印界傳出的最新勁爆消息絕對要屬以下這兩條了:2012年7月2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宣布用改進的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了鮮肉,這種利用糖、蛋白質、脂肪、肌肉細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類相似的口感和紋理。

就在這條新聞出來后不久,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稱,空客公司的機艙設計師宣布將從打印飛機的小部件開始,最終在2050年左右用3D打印機打印出整架飛機。之所以會有這一想法,是因為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飛機相較傳統方法制造出來的飛機不僅更便宜,而且重量輕65%。

作為這項浩大工程的步驟之一,空客商務機今年年底將首次使用3D打印的部件——A380客艙里的行李架。就在空客采取行動的同時,其競爭對手波音也表示,公司未來將有能力在不使用任何金屬的情況下,利用3D打印技術打造一塊完整的飛機機翼。

雖然空客和波音的 “3D打印大型飛機”的夢想還未實現,但首款“3D打印小飛機”SULSA已于2011年在英國成功試飛。據悉,這架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工程師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 “3D打印”小型無人駕駛飛機,包括機翼、整體控制面和艙門均是打印而成,可以在幾分鐘內不使用任何工具就組裝完畢。

同樣是在2011年,世界首款“3D打印汽車”Urbee在經過了15年的艱苦研制后也亮相;科學家利用3D打印和多光子聚合技術成功“打印”出了人造血管;德國小提琴制作公司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復制品;荷蘭時尚設計師IrisvanHerpen發布了他用3D打印機制作的錦綸立體服裝……

仍面臨三大瓶頸

“新買了一臺RepRap(注:DIY3D打印機),參數調節好了,感覺還不錯!加工優點就是一次成型,干凈無切屑,包括中空、倒鉤甚至螺紋在內的復雜結構都可以做出來,但缺點是精度不太高,再調節一下會更好……”在國內某知名的綜合模型論壇上,一位網友興奮地發布了自己購買家用3D打印機后的體驗帖。

由于不需要繁復的組裝流程,3D打印技術對每一個模型發燒友來說都是令人興奮的。然而,要普通消費者中推廣3D打印技術卻并不容易。

首先,并非所有人都精通3D繪圖軟件,目前恐怕更多需要求助于專業的3D打印公司。此外,現有的可打印原料較少也是一大瓶頸。此外,3D打印價格昂貴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3D打印行業的現狀,東北證券日前在其題為 《3D打印行業點評:雖非萬能,卻是趨勢》的研報中提到,“目前3D打印技術僅可在形狀、顏色、材質方面具備創造自由度,但離功能實現還有很多細節需研究。現有3D打印技術成熟度低,不利于規模應用。”

不過,擁有全球兩家3D打印機制造巨頭的美國正在加快對3D技術的研發投入。2012年8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在俄亥俄州建立一所由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出資8500萬美元的制造業創新研究所,專業研發3D打印技術。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機將可以從事小規模生產,制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工藝品和商品。

/海外表現/

3D打印進入個人領域 相關巨頭迎來盛宴

每經記者 楊可瞻

一項名為3D打印的技術,正將人類想象力和自18世紀興起的工業技術革命推向極致。盡管這些充滿潮流感的打印機造價不菲,但由于集打印建筑、汽車、假肢功能于一身,3D打印正在成為極客、設計狂人以及投資者的新寵。

3D打印的原理,即搜集打印物體的3D數據后,將該數據轉換成疊加的二維圖像,一層層打印并疊加,最后形成一個固態物體。與傳統打印最大的區別是,3D打印的原料可以是有機或無機材料,最關鍵的一點是可以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如在制造業,3D打印不需要任何工廠和工人,只需要一臺機器就可以制造出各種零部件;在醫療領域,又可在手術中現場打印各種尺寸的骨骼用于臨床使用;而在航空航天領域,空客設計師們甚至透露將在2050年前直接打印飛機零件。

3D打印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據美國沃勒斯同仁咨詢公司數據,現有3D打印的市場規模約為17億美元,到2015年會增加至37億美元。

伴隨一些3D打印商紛紛將目標客戶拓展至個人,低價策略也成為了一種趨勢。比如3DSYSTEM公司的競爭對手STRATASYS,就推出了適合個人的MOJO3D打印機 (售價9900美元)。該機型不依靠激光作為成型能源,可以將各種絲材加熱溶化成型。

3D打印的熱潮更蔓延至了資本市場。

目前,美國股票市場上主要有2家專業3D打印公司,分別是3DSYSTEMS(DDD)和STRATASYS(SSYS)。前者是3D打印技術的創始者,后者則開發了行業標準技術FDM。

投資者也給予了3D打印足夠的認同。數據顯示,截至周四,STRATASYS收報65.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2倍,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10%;同期,3DSYSTEMS收報42.42美元,較發行價漲153%,今年累計漲幅176%。

今年二季度,3DSYSTEMS營業收入8361萬美元,創2010年一季度以來新高,同比增長52%,其中計算機產品收入為5228萬美元;同期,STRATASYS收入為4941萬美元,同比上升31%,且為連續9個季度上升。有意思的是,雖然兩家公司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均有所回落,但毛利率均超過了50%。

一個繼續推高兩者股價的理由是:估值并不算離譜。3DSYSTEMS最新動態估值為61倍,雖然高于標普500指數的14倍,但作為一個革命性行業,這樣的溢價是可以理解的。歷史上,其最高估值竟至331倍(2004年)。相比而言,STRATASYS動態估值為68倍,不僅低于2010年時的105倍,也離上市初期的452倍相去甚遠。

/市場投資/

辨別3D打印概念股真假:重在核心技術

每經記者 趙陽戈

當“第三次工業革命”這頂高帽子扣在“3D打印”頭上的時候,相關概念股注定近期成了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一馬當先提出要進軍該領域的銀邦股份(300337,收盤價21.98元),最大漲幅已超過了30%。然而,潮水雖猛,總有退時。在本周還沒結束的時候,相關概念股就出現了分化,并且有些公司還應交易所要求及時發布了是否涉足3D打印的澄清公告。

表現已有分化

銀邦股份在8月15日宣稱涉足3D打印領域之后,市場一下子炸開花,公司股價從消息出臺的20元不到,一下漲到最高24元,成為這波行情的領軍者。接下來,蘇大維格(300331,收盤價37.15元)、光韻達(300227,收盤價18.29元)、宏昌電子(603002,收盤價6.29元)、華中數控(300161,收盤價17.10元)、大族激光(002008,收盤價7.61元)、中航重機(600765,收盤價8.19元)、中海達(300177,收盤價13.00元)、金運激光(300220,收盤價25.28元)等一系列沾邊個股都遭到了資金的青睞,而南風股份(300004,收盤價23.31元)繼銀邦股份之后投資的“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項目”,更是使得3D打印概念這股旋風吹得風生水起。

不過這一現象并沒有持續太久。就在8月30日,隨著龍頭銀邦股份無情跌停,資金的炒作也開始陸續剎車。南風股份當天盤中最低下跌8.88%,收盤下跌4.71%;宏昌電子跌停;中航重機一度跌停。光韻達雖盤中受影響,漲停板打開過數次。不過該公司在8月30日午時出具了一份澄清公告,這讓場內資金夠嗆,8月31日該股沖高回落。雖然蘇大維格在8月30日調整后于第二天再度創造了上市以來的新高,但資金對于3D概念股的炒作明顯已經降溫。

核心技術是關鍵

廣東某券商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D打印技術在海外已經出現了20余年,但市場規模并沒有想象那么大,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分散,有熔積成型,也有激光燒結,而且市場有不同細分,3D打印行業還沒有普適性的、也就是萬能的通用技術,推廣上自然就有難度。

上述分析師認為,該技術并不像智能手機一樣,市場可以迅速開拓。“目前該技術做做樣品和教學還可以,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應用都是不計成本的。可能以后這個行業會發展成像惠普打印機一樣,設備很便宜,賺取耗材的錢。

至于被市場炒得風生水起的3D打印概念股,該分析師表示,“我跟一些公司溝通過,股價的異動讓他們很頭疼,因為證監會要詢問他們是否有什么消息泄漏。對于3D打印概念股的命運,該分析師稱,市場會回歸理性,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公司的基本面,也就是有無核心技術這一層面上。

重點公司一覽

每經記者趙陽戈實習記者李映泉

雖然3D打印概念股名單被市場資金牽出來一長串,但實際上真正與之有關的寥寥無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后發現,其實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僅4家直接涉及該領域。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了這幾家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和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就公司3D打印業務進行了交流。

銀邦股份:計劃自行生產原料

8月15日,銀邦股份與無錫安迪利捷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成立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框架協議,這家合資公司正是銀邦股份進軍3D打印的運營主體。合資公司將利用3D打印技術之一的激光快速成型技術,生產高密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醫療器械零部件等產品。

資料顯示,公司的合作伙伴無錫安迪利捷貿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吳鑫華,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多學科研究中心教授、先進材料設計和加工研究室主任以及英國材料協會院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銀邦股份在近期開展了數次關于3D打印技術的電話會議。就在最近,國金證券、華泰證券兩大券商剛剛發布了銀邦股份最新的調研報告,在報告中也頻頻提及“3D打印”的字眼。

NBD:公司關于3D打印的工藝流程是怎樣的?

公司:我們公司的激光快速成型大致原理是將構件分成非常多層數的平面,然后用激光熔融金屬粉末形成每一層的形狀,通過每層形狀無限的疊加最終形成完整的構件。

NBD:這種3D打印加工工藝應用于哪些方面?

公司:3D打印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快速制造技術,省去了開發模具的過程,可以大大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設計領域。同時,3D打印技術還可以生產結構非常復雜的產品,突破原有加工技術,從而可以進行大量的定制化生產。

NBD:3D打印生產所需的3D打印機設備從何而來?金屬粉末原料是公司自己生產的產品嗎?

公司:我們的生產設備是從歐洲進口的,生產所需的金屬粉末原料暫時也是從國外進口的。未來公司將自己進行金屬粉末的生產。

NBD:既然生產設備是公司進口的,如果其他公司進口同樣的設備,是不是也能生產出與公司相類似的產品?

公司:不可否認,生產設備是非常關鍵的,但并不是說有設備就能輕易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還涉及一系列關鍵的技術和工藝參數,這些對最終成品的性能有重要影響。

南風股份:已做出核電樣件

8月25日,南風股份稱,控股51%的子公司南方風機研究所決定投資 “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產業化項目”。據悉,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1.676億元,內容包括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的研發、工程化裝備的研制以及產業化的實施,應用前景在核電、火電、水電、冶金、化工、船舶等行業高端重型裝備制造等領域,項目建設期為2年,正常生產將實現年銷售收入預計5億元,總成本費用為3.02億元,凈利潤為1.22億元,項目回收期為6.06年(稅后)。

持股南方風機研究所31%股份的股東王華明來頭不小。據悉,該人士背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以下簡稱北航),為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特聘教授,在鈦合金結構激光快速成型工藝、成套工藝裝備及工程化方面有十多年的研究經驗,目前研究方向為 “激光熔覆多元多相過渡金屬硅化物高溫耐磨耐蝕多功能涂層”、“定向生長柱晶鈦合金激光區域約束熔鑄冶金材料制備與發動機葉片等復雜零件激光直接成型新技術”等。

NBD:公司投資的3D打印項目市場前景怎樣?

公司:這個項目嚴格意義來說不算是 “3D打印”,3D打印是指針對微型產品,我們則是針對重型金屬構件,應用領域不同,這個不能混為一談。這個項目我們經過前期長時間的調研,對未來市場比較看好。

NBD:相關技術都是公司自己的嗎?

公司:如果這個做出來,從公開信息來看是全世界獨有的,是我們的首創。

NBD:做出來的市場在哪里?

公司:主要還是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內的需求已經很大。

NBD:出過樣品嗎?

公司:已經有一些核電方面的樣件做出來了。

中航重機:立足航空拓展業務

雖然銀邦股份和南風股份對自己的投資廣而告之,但就進度而言,有著軍工背景的中航重機,在3D打印方面已經有些門道。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1年7月,中航重機加上中航(沈陽)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ST航投)、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北航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王華明及其研發團隊等6家合資創辦中航激光,注冊資本1億元,中航重機持股20%。資料顯示,中航激光主要發展激光快速成型技術,以鈦合金等金屬粉末為原料,通過激光熔化逐層沉積(“生長制造”),直接由零件CAD模型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整體結構件的成型。

上面提到的王華明,與南方風機研究所股東王華明為同一人。也就是說,中航重機與南風股份的技術靠山,或都是北航。

據悉,中航重機與北航合作發明了鈦合金大型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型新工藝,研制出具有一系列 “原創”核心關鍵技術、迄今世界最大的大型鈦合金結構件。2009年10月,北航與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用時不到兩個月,實現了我國首架大型客機C919機頭工程樣件Ti-6Al-4V鈦合金主風檔窗框大型復雜結構件的激光成型制造、熱處理、數控加工和交付應用,同時也是世界上首次實現激光成型鈦合金構件在民用客機研制上的應用。

NBD:中航激光如今業務怎樣?

公司:已經在做一些鈦合金、高溫合金產品,現在做的都還是軍用品。

NBD:以后打算怎么發展?

公司:打算立足航空,然后向其他方向拓展,但沒必要向下延展,我們做的都是高端產品。

NBD:這部分的業務數據什么時候能夠體現在定期報告里?

公司:估計是明年下半年吧。

華中數控:3D打印未形成商用

中國機床網信息顯示,在今年7月17日富士康的技術發表大會上,華中數控受邀參加,當時展出的產品就提到3D打印設備。華中數控也被資金搞成3D打印概念股并不奇怪,因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華中科技大學在從事3D打印的研究,并且已經有所成就。

華中科技大學于1991年成立快速制造中心;1998年史玉升教授進入該中心工作,開始負責如何用各種粉末材料快速造出各種任意復雜結構的零部件;近1年研發后,史玉升教授帶領團隊造出了一個計算機鼠標。而如今,史玉升帶領團隊已造出1.2米×1.2米工作面、基于粉末床的激光快速制造裝備。

NBD:公司給富士通提供什么3D打印設備?

公司:我們只是參加了一個展會,沒有提供過設備。

NBD:公司是否有3D打印業務?

公司:我們主營是數控,3D打印這塊在跟華中科技大學數控工程中心合作研發,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商用,處于研發階段。

NBD:只做數控配套的東西?

公司:軟硬件都有研發,CAD程序也是自己設計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亚洲天堂久久伊人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亚洲激情视频欧美专区 |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