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汽車

每經網首頁 > 汽車 > 正文

2012全球汽車論壇在蓉開幕主題:合資與自主博弈升級

2012-09-07 00:57: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祝賀 劉衛琰 發自成都 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祝賀 劉衛琰 發自成都 北京

面對全球汽車行業仍處回落時期,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在持續增長。但是,自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加速回調,銷量增幅一再收窄。這一市場狀況持續到2012年,因此今年全球汽車論壇定調為“寰球同此涼熱”。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今年全球汽車論壇的主題,仍然是在變革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但不同的是,中國汽車業所面臨的市場形勢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將維持低速增長的時期”。

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競爭與合作之間的界限不再是敵我矛盾,而尋找市場增長點成為眾多車企的共同目標。北汽集團副總裁毛海表示,未來新一輪汽車產業調整中,國內汽車企業之間的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勢在必行。

重組“緋聞”纏身的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更加直接指出,處于困難之中的企業要下決心退出,否則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

“微增長”成業界共識

眼下,“微增長”這一概念被汽車企業、行業人士廣泛提及。最初明確提出這一觀點的正是東風汽車公司。

朱福壽說,“當前中國汽車工業最大的變革是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過渡,其中顯著的特征是已經進入微增長時代?!彼A計,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過去十年年均25%的高速增長,對于未來十年,“我們盼望市場平均增幅維持個位數,增長幅度不會超過10%”。

談及原因,朱福壽認為,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1億,而且基數越來越大。眾所周知,汽車是一個高耗能產業,高增長帶來的環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問題都將逐一顯現,從而制約汽車產業高速發展。

“微增長”給自主品牌企業的考驗尤其嚴峻。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主流的自主品牌生產企業銷量都出現了10%以上的下滑。

朱福壽認為,在此市場環境之下,自主品牌在品質基礎以及品牌內涵等深層次的競爭因素上處于劣勢,合資品牌的價格不斷下降,“自主品牌遇到了較大阻力,合資企業在擠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p>

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處境很艱難,市場占有率在萎縮,產品競爭力不足?!暗?,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歐洲、美國、日韓的汽車產業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相信中國的自主品牌能闖出一片天地”。

在王瑞祥看來,自主品牌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但不可“嬌慣”養育,要在競爭中求生存,自主品牌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開端,未來寄望“有路必有中國車”。

兼并重組或大行其道

面對當下中國汽車市場較為艱難的環境,擴大兼并重組以及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被業界視為共渡難關的重要方式。

朱福壽表示,在過去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作用下,要想整合是“非常困難的”。

“退出機制已經建立?!敝旄壅f,“一些于困難之中的企業要早下決心,否則面臨的將不是被兼并重組,而是更為嚴峻的生存問題?!彼J為,未來五年兼并重組的趨勢將持續。

據介紹,今年1~7月,位于行業前三的汽車集團——上汽、一汽、東風的增長都是超出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前十家汽車公司銷量比重比去年同期又上升了1.3個百分點”。同時,“而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競爭力不強的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朱福壽說。

在此背景之下,行業的兼并重組加快。分析認為,可以預見未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成政府行為轉變以企業為主導,政府輔助,國家汽車產業調整進一步加快。

除此之外,企業間的技術聯盟與戰略合作也是中國企業必須加以重視的方面。比如,寶馬跟標致雪鐵龍聯盟開發新型汽油發動機,戴姆勒跟豐田合作開發燃油電池,這些聯盟可以在技術研發、采購工藝、生產制造、海外市場等領域形成強有力的優勢互補,有效應對市場。

毛海說,“中國汽車企業之間這種合作還非常少見,未來 ‘中中聯合’非常有可能在企業間發展,形成共同應對市場挑戰的聯盟格局?!?/p>

/出口/

汽車出口有望首超百萬輛 商務部鼓勵車企海外設廠避風險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成都

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在2012年第三屆全球汽車論壇上預言,未來五年,出口將成為自主品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自主品牌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面臨了較大非議,對此,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支陸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100萬輛出口絕大多數都是以單純的貿易方式出口,這種情況在全球都非常罕見。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支陸遜表示,所有的全球出口的汽車生產大國,都是出口生產大國,并且它的出口大多是由在海外生產實現的。中國是生產大國中的唯一例外。

豐田公司50%車輛都是在海外生產的,大眾汽車在海外生產的車型占比達到總量的60%~70%,而通用汽車這一生產比例達到90%。

反觀中國汽車出口,支陸遜用兩句話概況現狀:第一,我們的產品實現了國際化,但是企業沒有完全實現國際化;第二,我們的國內市場已經國際化了,國際上的大部分汽車跨國公司都在中國,包括零部件,但是我們的產業沒有國際化。

究其原因,首先是差距問題。在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已經走到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從2001年的20多個億,迅速增長到2011年將近500億,實現了國際化。但是,我國自主品牌企業從經營理念、管理、思想、文化、品牌、研發,到企業戰略、售后服務等諸多方面,都與國際上的跨國企業有很大的差距,沒有完全國際化。

另一方面,支陸遜表示,因為現在的出口依然是依靠國有民營企業,跨國公司沒有參加到我們的出口行列里面來。

這一問題具體到企業層面,支陸遜認為,中國汽車企業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出口的戰略規劃非常欠缺。他舉例說,“1980年日本在美國建廠的時候,它用了整整6年的時間,1974年就派調研組去做前期的可行性調研,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只要有訂單馬上就出口了。”

鼓勵海外建廠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目前,中國車企出口主要是以單程貿易方式出口,很少有中國企業在海外生產這種方式實現的。

支陸遜表示,這種方式帶來諸多弊端。以俄羅斯市場為例,2007~2008年,俄羅斯是我國汽車出口量最大的市場,但是針對我國汽車單純以貨物貿易出口的方式,俄羅斯出臺了一個工業主張抵制這種行為,因此2009年,我國對俄羅斯市場整車出口下降了90%。

作為2011年我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巴西,我國企業面臨同樣問題。去年,我國對巴西整車出口超過10萬輛,占我國出口比例超過10%。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們對巴西汽車出口降幅接近90%。這是由于今年年初巴西提高了進口關稅,對沒有在當地產業配套達到一定程度的汽車產品要增關稅。

基于以上情況,在當地建造生產工廠,對于未來我國整車的出口將有重要作用。支陸遜分析,因為我們現在的出口方式是單純以貨物貿易出口,沒有在進口國建廠設點,對當地的產業、就業稅收帶動有限,所以就受其很大的法規制約。

除此之外,他還強調,自主品牌走出去最大的阻力來自自身。除了出口戰略計劃的欠缺,在產品同質化方面,我國自主品牌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低價競爭”現象異常明顯。此外,針對目標市場的適應性改進,以及售后方面的重要缺失,都是阻礙我國自主品牌企業發展的原因所在。

/合作/

商用車企反思乘用車合資模式中方主導“后合資”時代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盡管中國本土的商用車公司占據著國內絕對的市場份額,但是仍然難以阻斷外資進入的念頭。

在2012第三屆成都全球汽車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納威司達與江淮汽車成立發動機合資公司之后,雙方計劃合作生產美式校車產品。

納威司達中國區總裁方如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計劃采用一種非合資的模式共同生產校車?!?/p>

進入校車領域,或者是外資公司“曲線”的以細分市場為切口,導入中國市場的一種方式。但與此同時,面對外資公司的涌入,中國商用車企走出去的速度也在加快。

“合資只是中國汽車企業尋求合作的途徑之一,但是商用車企業尋求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要避免形成乘用車企業在今天形成的合資模式?!标兤瘓F董事長方紅衛表示。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亮也表示,在“后合資”時代,中方要學習合作,最終成為技術主導。

微增長下的市場結構調整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商用車保持了15%以上的復合式增長速度,截至目前,市場容量已經超過400萬輛。

但是隨著中國整個車市遇冷,我國的商用車市場也出現急劇滑坡。北汽福田汽車公司副總經理趙維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預計:“我國商用車將結束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時代,未來5~10年,中國車市都會保持個位數的增長,中國商用車市場已經進入微增長時代?!?/p>

據趙維純介紹,成熟市場商用車增長幅度相對穩定。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商用車大概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近5年每年的增長幅度基本上維持在3%左右。

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表示:“重卡市場受政策的影響較大。目前由于國家出臺了多個輕量化、環保、燃油排放控制等政策,影響了商用車的發展,如果未來國家依然不會出臺振興經濟、推動工程、物流等行業的發展政策,我國的商用車市場將持續保持低速增長?!?/p>

根據方紅衛的判斷,今年我國重卡市場的整體規模大概在65萬輛左右。但是對于中國商用車的微增長形勢,趙維純認為這并不是壞事。

“這次市場的變化將帶來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將促進低端、高端市場萎縮,中端市場不斷擴張,這對于中國市場是一個好事,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壁w維純表示。

同時,面對國內商用車市場的下滑態勢,多數車企達成共識,大力開拓國外市場是商用車未來重要的出路之一。

后合資時代中的中方主導權

雖然中國的重卡市場將不斷萎縮,并長期保持微增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重卡企業就沒有出路。

業內人士表示:“擴大出口市場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目前我國重卡企業必須要爭取的重要市場?!?/p>

趙維純表示:“目前全球重卡市場大概在1600萬輛的規模。歐洲和美國等不少成熟商用車市場開始萎縮,所占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但是中國的重卡企業在國外市場還具有較大的優勢?!?/p>

數據顯示,中國商用車占全球商用車市場的比重為25%,其中,我國重卡、大中型客車、輕型商用車、輕型商用車在全球商用車市場中分別占據43%、57%、50%、62%的份額。

方紅為表示:“今年陜汽的出口規模為9萬輛左右,占整體銷售量的20%左右,目前除了北美、歐洲,陜汽的相關車型開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出口的品類也從之前以重卡為主,擴展到目前的重卡、物流車等多種車型兼備?!?/p>

“中國的商用車百分之百的是本地企業生產的。在不斷發展前行的過程中,商用車企業的研發、生產、品牌推廣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這也就為商用車企業走出國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壁w維純也表示。

“在出口方面,我國企業并非沒有問題?!狈郊t衛說,“以陜汽為例,出口產品的利潤較低,產品還是以高性價比著稱,同時,我們的產品目前難以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品牌和技術還不能被當地市場和消費者所認可?!?/p>

對此,周亮也深有同感,:“這主要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的汽車工業,也包括商用車,在技術開發方面長期使用拿來主義,沒有參與到產品研發的各個環節,沒有做到共同研發創新開發流程,掌握核心技術?!?/p>

“在后合資時代,我們向外方學習的不再僅僅局限于制造領域,而是從研發、銷售、物流、金融各個領域進行學習與合作,同時當訴求轉變后,中方將在合資公司中成為技術主導,而外方將轉化為輔助性的角色。”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亮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劉旭祝賀劉衛琰發自成都北京 面對全球汽車行業仍處回落時期,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在持續增長。但是,自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加速回調,銷量增幅一再收窄。這一市場狀況持續到2012年,因此今年全球汽車論壇定調為“寰球同此涼熱”。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今年全球汽車論壇的主題,仍然是在變革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但不同的是,中國汽車業所面臨的市場形勢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將維持低速增長的時期”。 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競爭與合作之間的界限不再是敵我矛盾,而尋找市場增長點成為眾多車企的共同目標。北汽集團副總裁毛海表示,未來新一輪汽車產業調整中,國內汽車企業之間的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勢在必行。 重組“緋聞”纏身的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更加直接指出,處于困難之中的企業要下決心退出,否則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 “微增長”成業界共識 眼下,“微增長”這一概念被汽車企業、行業人士廣泛提及。最初明確提出這一觀點的正是東風汽車公司。 朱福壽說,“當前中國汽車工業最大的變革是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過渡,其中顯著的特征是已經進入微增長時代?!彼A計,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過去十年年均25%的高速增長,對于未來十年,“我們盼望市場平均增幅維持個位數,增長幅度不會超過10%”。 談及原因,朱福壽認為,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1億,而且基數越來越大。眾所周知,汽車是一個高耗能產業,高增長帶來的環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問題都將逐一顯現,從而制約汽車產業高速發展。 “微增長”給自主品牌企業的考驗尤其嚴峻。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主流的自主品牌生產企業銷量都出現了10%以上的下滑。 朱福壽認為,在此市場環境之下,自主品牌在品質基礎以及品牌內涵等深層次的競爭因素上處于劣勢,合資品牌的價格不斷下降,“自主品牌遇到了較大阻力,合資企業在擠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 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處境很艱難,市場占有率在萎縮,產品競爭力不足。“但是,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歐洲、美國、日韓的汽車產業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相信中國的自主品牌能闖出一片天地”。 在王瑞祥看來,自主品牌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但不可“嬌慣”養育,要在競爭中求生存,自主品牌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開端,未來寄望“有路必有中國車”。 兼并重組或大行其道 面對當下中國汽車市場較為艱難的環境,擴大兼并重組以及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被業界視為共渡難關的重要方式。 朱福壽表示,在過去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作用下,要想整合是“非常困難的”。 “退出機制已經建立。”朱福壽說,“一些于困難之中的企業要早下決心,否則面臨的將不是被兼并重組,而是更為嚴峻的生存問題。”他認為,未來五年兼并重組的趨勢將持續。 據介紹,今年1~7月,位于行業前三的汽車集團——上汽、一汽、東風的增長都是超出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前十家汽車公司銷量比重比去年同期又上升了1.3個百分點”。同時,“而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競爭力不強的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朱福壽說。 在此背景之下,行業的兼并重組加快。分析認為,可以預見未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成政府行為轉變以企業為主導,政府輔助,國家汽車產業調整進一步加快。 除此之外,企業間的技術聯盟與戰略合作也是中國企業必須加以重視的方面。比如,寶馬跟標致雪鐵龍聯盟開發新型汽油發動機,戴姆勒跟豐田合作開發燃油電池,這些聯盟可以在技術研發、采購工藝、生產制造、海外市場等領域形成強有力的優勢互補,有效應對市場。 毛海說,“中國汽車企業之間這種合作還非常少見,未來‘中中聯合’非常有可能在企業間發展,形成共同應對市場挑戰的聯盟格局。” /出口/ 汽車出口有望首超百萬輛商務部鼓勵車企海外設廠避風險 每經記者劉旭發自成都 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在2012年第三屆全球汽車論壇上預言,未來五年,出口將成為自主品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自主品牌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面臨了較大非議,對此,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支陸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100萬輛出口絕大多數都是以單純的貿易方式出口,這種情況在全球都非常罕見。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支陸遜表示,所有的全球出口的汽車生產大國,都是出口生產大國,并且它的出口大多是由在海外生產實現的。中國是生產大國中的唯一例外。 豐田公司50%車輛都是在海外生產的,大眾汽車在海外生產的車型占比達到總量的60%~70%,而通用汽車這一生產比例達到90%。 反觀中國汽車出口,支陸遜用兩句話概況現狀:第一,我們的產品實現了國際化,但是企業沒有完全實現國際化;第二,我們的國內市場已經國際化了,國際上的大部分汽車跨國公司都在中國,包括零部件,但是我們的產業沒有國際化。 究其原因,首先是差距問題。在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已經走到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從2001年的20多個億,迅速增長到2011年將近500億,實現了國際化。但是,我國自主品牌企業從經營理念、管理、思想、文化、品牌、研發,到企業戰略、售后服務等諸多方面,都與國際上的跨國企業有很大的差距,沒有完全國際化。 另一方面,支陸遜表示,因為現在的出口依然是依靠國有民營企業,跨國公司沒有參加到我們的出口行列里面來。 這一問題具體到企業層面,支陸遜認為,中國汽車企業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出口的戰略規劃非常欠缺。他舉例說,“1980年日本在美國建廠的時候,它用了整整6年的時間,1974年就派調研組去做前期的可行性調研,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只要有訂單馬上就出口了。” 鼓勵海外建廠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目前,中國車企出口主要是以單程貿易方式出口,很少有中國企業在海外生產這種方式實現的。 支陸遜表示,這種方式帶來諸多弊端。以俄羅斯市場為例,2007~2008年,俄羅斯是我國汽車出口量最大的市場,但是針對我國汽車單純以貨物貿易出口的方式,俄羅斯出臺了一個工業主張抵制這種行為,因此2009年,我國對俄羅斯市場整車出口下降了90%。 作為2011年我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巴西,我國企業面臨同樣問題。去年,我國對巴西整車出口超過10萬輛,占我國出口比例超過10%。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們對巴西汽車出口降幅接近90%。這是由于今年年初巴西提高了進口關稅,對沒有在當地產業配套達到一定程度的汽車產品要增關稅。 基于以上情況,在當地建造生產工廠,對于未來我國整車的出口將有重要作用。支陸遜分析,因為我們現在的出口方式是單純以貨物貿易出口,沒有在進口國建廠設點,對當地的產業、就業稅收帶動有限,所以就受其很大的法規制約。 除此之外,他還強調,自主品牌走出去最大的阻力來自自身。除了出口戰略計劃的欠缺,在產品同質化方面,我國自主品牌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低價競爭”現象異常明顯。此外,針對目標市場的適應性改進,以及售后方面的重要缺失,都是阻礙我國自主品牌企業發展的原因所在。 /合作/ 商用車企反思乘用車合資模式中方主導“后合資”時代 每經記者劉衛琰發自北京 盡管中國本土的商用車公司占據著國內絕對的市場份額,但是仍然難以阻斷外資進入的念頭。 在2012第三屆成都全球汽車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納威司達與江淮汽車成立發動機合資公司之后,雙方計劃合作生產美式校車產品。 納威司達中國區總裁方如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計劃采用一種非合資的模式共同生產校車?!? 進入校車領域,或者是外資公司“曲線”的以細分市場為切口,導入中國市場的一種方式。但與此同時,面對外資公司的涌入,中國商用車企走出去的速度也在加快。 “合資只是中國汽車企業尋求合作的途徑之一,但是商用車企業尋求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要避免形成乘用車企業在今天形成的合資模式。”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表示。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亮也表示,在“后合資”時代,中方要學習合作,最終成為技術主導。 微增長下的市場結構調整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商用車保持了15%以上的復合式增長速度,截至目前,市場容量已經超過400萬輛。 但是隨著中國整個車市遇冷,我國的商用車市場也出現急劇滑坡。北汽福田汽車公司副總經理趙維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預計:“我國商用車將結束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時代,未來5~10年,中國車市都會保持個位數的增長,中國商用車市場已經進入微增長時代?!? 據趙維純介紹,成熟市場商用車增長幅度相對穩定。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商用車大概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近5年每年的增長幅度基本上維持在3%左右。 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表示:“重卡市場受政策的影響較大。目前由于國家出臺了多個輕量化、環保、燃油排放控制等政策,影響了商用車的發展,如果未來國家依然不會出臺振興經濟、推動工程、物流等行業的發展政策,我國的商用車市場將持續保持低速增長?!? 根據方紅衛的判斷,今年我國重卡市場的整體規模大概在65萬輛左右。但是對于中國商用車的微增長形勢,趙維純認為這并不是壞事。 “這次市場的變化將帶來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將促進低端、高端市場萎縮,中端市場不斷擴張,這對于中國市場是一個好事,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壁w維純表示。 同時,面對國內商用車市場的下滑態勢,多數車企達成共識,大力開拓國外市場是商用車未來重要的出路之一。 后合資時代中的中方主導權 雖然中國的重卡市場將不斷萎縮,并長期保持微增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重卡企業就沒有出路。 業內人士表示:“擴大出口市場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目前我國重卡企業必須要爭取的重要市場?!? 趙維純表示:“目前全球重卡市場大概在1600萬輛的規模。歐洲和美國等不少成熟商用車市場開始萎縮,所占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但是中國的重卡企業在國外市場還具有較大的優勢?!? 數據顯示,中國商用車占全球商用車市場的比重為25%,其中,我國重卡、大中型客車、輕型商用車、輕型商用車在全球商用車市場中分別占據43%、57%、50%、62%的份額。 方紅為表示:“今年陜汽的出口規模為9萬輛左右,占整體銷售量的20%左右,目前除了北美、歐洲,陜汽的相關車型開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出口的品類也從之前以重卡為主,擴展到目前的重卡、物流車等多種車型兼備。” “中國的商用車百分之百的是本地企業生產的。在不斷發展前行的過程中,商用車企業的研發、生產、品牌推廣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這也就為商用車企業走出國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趙維純也表示。 “在出口方面,我國企業并非沒有問題?!狈郊t衛說,“以陜汽為例,出口產品的利潤較低,產品還是以高性價比著稱,同時,我們的產品目前難以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品牌和技術還不能被當地市場和消費者所認可?!? 對此,周亮也深有同感,:“這主要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的汽車工業,也包括商用車,在技術開發方面長期使用拿來主義,沒有參與到產品研發的各個環節,沒有做到共同研發創新開發流程,掌握核心技術?!? “在后合資時代,我們向外方學習的不再僅僅局限于制造領域,而是從研發、銷售、物流、金融各個領域進行學習與合作,同時當訴求轉變后,中方將在合資公司中成為技術主導,而外方將轉化為輔助性的角色?!蹦暇┮谰S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综合不卡一区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斤 | 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 |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