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9-11 13:29:20
以“藥食同源”為主打牌的中藥新資源食品,將成為中藥產業走向新興的又一利器。
記者觀察
投資中藥衍生品當三思
中藥衍生品是一個寬闊的范疇,涵蓋中藥保健品和中藥新資源食品,伴隨消費升級和人口老齡化推動,中藥衍生品正成為未來投資的黃金地帶。但與藥品投資不同的是,中藥衍生品屬于營銷驅動型領域,再精明的投資機構,也需要在出手前多用幾次試金石,才能辨明標的企業的成色。
國內保健品領域有三個成長案例一直為創投機構津津樂道,分別是腦白金、黃金搭檔、三株口服液,三株口服液的一夜消失較前兩者的成功更讓創投人士記憶猶新。在他們看來,保健品領域適合賺錢,但不一定適合創投投資,在政策管控、行業自律和市場認知三層約束下,品牌、廣告和宣傳通常更為有效。“保健品應該是營銷領域最高的一個境界。”一位創投合伙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創投機構似乎難以對之進行量化。
保健品很容易被人聯想到廣告狂轟濫炸、效果夸大其詞上,隨著近來食品藥品領域“黑天鵝事件”的頻發,保健品行業的原料、功效、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產品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必須有貨真價實的功效,才能贏得市場追捧。”上述創投人士如此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公眾的消費習慣也逐漸表現得理性,由20世紀末期流行的禮品消費和跟風消費,過渡到如今的功效和品牌消費,中藥企業的品牌優勢、研發優勢和信譽優勢開始凸顯,一定程度上成為機構的投資依據。但中藥衍生品顯然更為復雜,一是它無法回避常規保健品領域的一些弊病,如原料分散、進入門檻低、行業格局散亂等,二是中藥的功能和成分等至今無法厘清,使得行業標準的制定和產品推廣受到影響,不利于市場投資判斷。
在此背景下,是投資一個營銷團隊,還是投資一個產品,成為讓創投資金最糾結的問題。湯臣倍健的營銷經驗或許值得借鑒,在醫藥流通整合的大環境下,公司利用捆綁百強連鎖藥店的形式實現了產品快速覆蓋,建立起廣泛的營銷網絡,借助公司品牌形象的樹立、原料基地的擴展和渠道層面利益機制的完善,最終贏得了市場份額,公司自2011年三季度以來凈利潤同比增幅連續超過100%。
在中藥企業品牌、研發優勢的基礎上,多數中藥衍生產品做大做強可期,如云南白藥牙膏最初走高價路線并不被看好,但在優秀營銷策略的推動下,最終成為繼高露潔、佳潔士之后的第三大牙膏品牌;而王老吉涼茶在經歷加多寶和廣州藥業的是非恩怨后,也變得更加炙手可熱。誠如醫藥行業研究員所說的,中藥衍生品企業投資有三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分別是企業公信力的培育、優秀營銷網絡的建立和過硬的產品品質,三個因素共同發力,才能產生優秀的中藥衍生品企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