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2-09-16 13:45:26
商標,是產品的“身份證”,更是產品敲開市場大門的“通行證”。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廣西防城港市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并運用商標助農的辦法,幫助大批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如今,全市各類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36個,培育了‘茅嶺江’鱸魚、‘那良江’紅衣花生、‘百喜’金花茶等一批廣西著名商標,幫助大批企業和農民成功開拓了中外市場。”防城港市委書記劉正東自豪地說,在品牌農業帶動下,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00元,居廣西各市之首。一只海鴨蛋,賣出三倍價錢
“當年,‘紅樹林’海鴨蛋每只僅賣六角錢,現在每只已賣到一元八角!”海鴨蛋的旺銷,令防城港市紅樹林農牧海產有限公司老板吳月濤感到十分意外。吳月濤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公司的“紅樹林”海鴨蛋產品已20多次發貨到北京,銷量超萬盒。同時,還銷往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地區。
“紅樹林”海鴨蛋由該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產銷一條龍的模式進行經營,他們把松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吳月濤說,當年,他到外地辦事,經常帶些海鴨蛋送給親朋好友,結果大受歡迎。從中他看到了商機,便率先做起了海鴨蛋生意。
為證明自己的海鴨蛋與眾不同,他專門將海鴨蛋送到國家權威部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海鴨蛋富含鈣、鐵、鋅、鍶等18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營養價值很大。于是,他在防城港市工商局幫助下,成功注冊了“紅樹林”牌海鴨蛋商標,海鴨蛋價格因此上揚。
紅樹林是當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生物資源量非常豐富。而作為生態、特色農產品,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紅樹林”海鴨蛋引起了外界的興趣和關注。
據了解,廣西北部灣沿海這些養鴨場一般建在有紅樹林的沙灘附近。紅樹林根系發達,生命頑強,根部在海水漲潮時被淹沒,退潮時又將根部裸露出來。紅樹林的枯枝落葉會分解成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是魚、蝦、蟹、貝的食物,因此,紅樹林區域的生態環境良好,海水污染程度低,魚、蝦、蟹等水產資源豐富。村民們利用這樣的環境,讓海蛋鴨在紅樹林下覓食以改變鴨群的食物鏈,讓它們的體質變得更好。北部灣淺海灘涂廣闊,豐富的海生餌料為發展海蛋鴨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海洋牧場。鴨群覓食海灘中的魚、蝦、貝、藻類所產的蛋稱為“海鴨蛋”。
“海鴨蛋中富含鈣、碘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吳月濤對“海鴨蛋”頗有研究。
“當地放養海蛋鴨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但大規模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統一包裝,注冊商標,當地群眾紛紛把貧瘠的鹽堿灘改建成養鴨場,大力發展海蛋鴨養殖業。”防城港市市長莫恭明說,現在“紅樹林”海鴨蛋讓大批養殖戶走上了致富路。致富后的農戶,更加注重保護好紅樹林和灘涂生態環境,從而實現了環保與經濟的“雙贏”。
有品牌就能賣出好價錢
在防城港,沿海群眾靠海鴨蛋發了財,內地群眾則靠種火龍果實現增收。
今年,防城港市防城區華石鎮紅豐潤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吟春”牌火龍果賣到了每斤8元,每斤單價比沒注冊商標前提高了3元多。今年39歲的合作社社長陳耀輝感慨道:“是商標,使我們的火龍果賣得了好價錢;有了商標,我們的產品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商機。”
火龍果是當地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很多農戶紛紛種植火龍果。但由于沒有注冊商標,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產品同地、同品種、同品質,經濟收益卻大不相同。
“沒有身份就沒有身價。必須盡快注冊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在防城港市工商局局長朱宇云建議下,種植戶在大力提升果品質量的同時,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社,并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商標。于是,華石鎮紅豐潤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農味實足的火龍果商標“吟春”也躍然于火紅的外包裝上。
如今,紅豐潤合作社的火龍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600多畝,年產火龍果180多萬斤。按每斤價格8元計算,今年該合作社火龍果銷售收入比沒有注冊商標前增收550多萬元。
“紅姑娘”紅薯則讓地處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河洲村火了起來!
日前,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給東興市“侖河”牌“紅姑娘”紅薯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這是該市農產品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綠色食品證書。
經過多年的推廣,“紅姑娘”紅薯不僅熱銷北京、上海等地,還出口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東興市委書記廖汝奮說,今年全市紅薯脫毒苗種植推廣將在8000畝以上,將全面提升紅薯的產量和品質,同時繼續舉辦紅薯節等一系列活動,全面提高“紅姑娘”紅薯在區內外的知名度。
著名商標讓農民得實惠
金花茶是防城港市市花,防城港市防城區被授予“中國金花茶之鄉”。“國家批準金花茶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后,桂人堂金花茶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品牌,還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廣西桂人堂金花茶產業集團董事長劉志新說。
作為開發金花茶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桂人堂金花茶產業集團一直致力于金花茶的研究與開發,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2500多個農戶簽約種植金花茶,向農戶低價出售種苗,進行技術培訓、種植維護和技術指導,使金花茶種植農戶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帶動周邊大批種植戶走上了致富路。
從一般商標到廣西著名商標,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的“昌菱”品牌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過去,企業只注重抓種植與生產,對商標重視得不太夠。2011年3月,該公司的“昌菱”商標獲批為“廣西著名商標”,為企業贏得了發展機遇。如今,該公司的主導產品遠銷華中和江浙地區,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多元,年繳稅1.2億多元。
企業的快速發展,讓農民種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該公司的原料蔗基地已發展到20多萬畝,帶動上思縣三個鄉鎮的1.1萬戶、4萬多農民種植甘蔗,年產原料蔗110多萬噸,蔗農在種蔗中實現總收入5億多元,人均年收入13000多元。同時,大批蔗農還發展蔗下養雞,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大幅增收。
<!--/enpcontent-->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