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6 00:50:04
東土科技本次募投項目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公司利潤來源對政府補貼及稅收優惠也有著較大程度的依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實習記者 李映泉
每經記者 趙笛 實習記者 李映泉
今日(9月26日),東土科技發布上市公告稱,公司公開發行的1340萬股股票將于9月27日在創業板上市交易。公司曾在2010年闖關IPO中折戟,二次上會成功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東土科技本次募投項目或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不僅如此,公司在利潤來源方面對于政府補貼及稅收優惠也有著較大程度的依賴。
公司:產品市場容量較大
東土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IPO預計募資1.30億元,其中將有7008萬元投資于“SICOM系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生產線擴建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將新增年產3萬臺SICOM系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的生產能力,屆時SICOM系列交換機的產能將由目前的1.2萬臺增加至4.2萬臺,產能將擴張2.5倍。
招股書還指出,SICOM系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為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其銷售收入分別占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的55.44%、67.47%、75.86%和81.10%,成為近幾年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公司主打產品的SICOM系列交換機,其產銷率出現逐漸下滑趨勢。在2010年、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其產銷率分別為101.81%、96.81%、88.10%。與之相對應的是,公司同期庫存商品 (產成品)的金額分別為490.24萬元、613.07萬元、883.20萬元,呈現逐漸上升勢頭。分析人士認為,產銷率下滑而庫存商品金額上升,似已有產能過剩的跡象。另外,SICOM系列交換機的毛利率也出現下滑,從2009年的72.37%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69.78%。
在此背景下,東土科技仍選擇大手筆產能擴張,且擴張產能高達現有產能的2.5倍,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盡管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工業以太網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廣闊替代空間,公司產品在電網建設、電源建設、高鐵及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擁有較大的市場容量,但如此解釋似乎仍無法完全平息投資者對產能過剩的疑慮。
依賴稅收優惠及補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東土科技在利潤來源方面也受到質疑。招股書顯示,公司2010年、2011年凈利潤分別為2495.31萬元、3783.70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9.73%和51.63%。但在如此高速業績增長的背后,卻是公司對于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的較大程度依賴。
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嵌入式軟件生產企業,分別享有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方面的優惠。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公司分別獲得稅收優惠559.8萬元、693.25萬元、1095.64萬元和378.44萬元。此外,公司同期還獲得來自政府方面的補貼,金額分別為304.84萬元、25.25萬元、778.83萬元和71.97萬元。據此計算,公司2009年以來凈利潤對補貼和稅收優惠的依賴程度分別高達51.88%、28.79%、49.54%、39.58%。
分析人士認為,稅收優惠雖然對企業形成了一定的支持,但并不能代表企業的真實業績,一旦企業對稅收優惠形成較大依賴,則其主營產品為公司產生的利潤就可能會打折扣。
公司也在招股書中對此坦言,如果今后稅務機關對上述稅收優惠做出調整,或公司未持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等相關資質認證,將不再享有上述稅收優惠政策,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和利潤水平將會產生一定影響。
除此之外,募投項目所帶來的巨大固定資產折舊對公司而言也是一項負擔。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固定資產凈額為556.64萬元,而2012年上半年公司折舊費僅為5.66萬元。據公司預計,本次募投項目將新增固定資產9156萬元,平均每年新增固定資產折舊約500萬元。一旦募投項目不能如期達產達效,僅折舊費一項對公司而言都可能形成不小的包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