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01:15:29
核電產業相關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國內核電項目建設正式重啟,同時也剎住過去核電發展大躍進之風,此次規劃更多從安全角度考慮,體現中央對核電發展的謹慎態度。
宋亮
核電產業相關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國內核電項目建設正式重啟,同時也剎住過去核電發展大躍進之風,此次規劃更多從安全角度考慮,體現中央對核電發展的謹慎態度。
2011年3月份日本福島核事故,讓世界反核聲浪再起,我國也停止了核電審批和在建核電站建設工作。然而,能源需求日益增長及頻發的“電荒”,特別是我國長期以來能源分布不均衡,華南、華東等經濟重鎮能源需求量大,自給能力不足,同時迫于節能減排壓力,電力產業又不能過度依靠煤炭、石油,而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滿足現時需求,鞭長莫及。在此背景下,發展核電產業,不得不說是折中妥協的辦法。
在筆者看來,傳統化石能源向新型能源轉變過程中,需要有類似過渡性質的能源,既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同時又可以做到清潔、環保,降低減排壓力。這類能源就是當前政府大力鼓勵發展的包括天然氣、核電在內的能源。
但長期來看,隨著圍繞太陽能展開的新能源以及各地因地制宜形成的風電、潮汐電等能源產業發展起來,屆時不僅將減少化石能源需求,同時也將減少對核電的依賴。這樣的發展規律,從法國、德國等能源產業發達國家就有跡可循。目前,法國、德國的新能源產業有了極大發展,對核電需求依賴逐步降低,這使得兩國極大減少了核電產業發展的投入,而德國已經陸續開始關閉陳舊核電站。
從安全角度來看,中國核電產業發展仍存在很多變數。首先,此次規劃規定,建設核電站必須嚴格適用第三代核技術,該項技術的安全系數要比二代技術提高100倍。但實際上,任何設施,比如水庫、大壩、水電火電、核電站都不是永久性的,都存在設備老化的問題;其次,當前我國核電站主要建在沿海地區,對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要有充分認識,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戰爭帶來的影響;再次,我國是貧核國家,大多數原料需要進口,作為戰略性資源,核電必然受到進口安全威脅。
可見,在中國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整個階段里,都不能過分渲染核電。中國核電發展應堅持穩步有序、合理有度的原則。穩步有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核電站的選址要謹慎。通常核電站選址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要充分考慮到當地自然環境及環保問題。另外,核反應廢液、廢渣仍有很強的放射性,必須做好處理工作。
其次,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及應用。目前,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率已達70%,但剩余30%的核心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外資手中,如不能掌握,用核安全便無從談起。另外,“有序推進”也體現在技術升級及應用上,目前四代技術已日趨成熟,需要考慮如何在三代技術基礎上,實現電站對四代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合理有度,重點是從整個能源產業長遠發展角度出發,考慮多種能源形式的替代及平衡問題。當前各地鼓勵多種形式能源產業的全面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各地要重點考慮如何因地制宜發展主要新能源形式及其他各種能源在總量方面的控制,避免因大力發展核能,從而擠占其他新能源產業。核能除清潔外,最大優勢是價格低廉,相比而言,光伏、風電即使成為主導產業,在價格上也不具備優勢。但從歐洲核能產業退出及太陽能廣泛應用可以看出,新型能源主要以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更清潔、安全的能源形式為主。因此,各地在推動核能建設時,一定考慮未來如何處理新能源與核能的替代和選擇。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