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6 00:51: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標桿房企的業績并未因樓市調控而停滯,伴隨著上市房企三季度業績報告的發布落下帷幕,大部分標桿房企交出的“成績單”印證了這一說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世茂、招商、中海、中駿、越秀等多家房企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此外,據統計有17家A股上市房企發布了全年業績預報,其中預增的企業達到了11家,占比超過6成。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三季報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萬科、招商等大型房企業績增長態勢明顯,而一部分中小房企持續虧損,不得不選擇賣地求生。
多家房企業績增長明顯
昨日(11月5日),融創發布了前十月銷售業績。截至2012年10月底,融創中國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合約銷售面積約153.4萬平方米。
鑒于融創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曾公開表示將融創原定的22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提升到300億元。從目前融創前10月的銷售成績來看,300億元的目標并不遠。
此外,包括中駿、世茂、越秀、禹州、招商、中海等在內的房企都已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計劃。
根據招商地產公告,今年1~9月,公司實現簽約銷售面積172.94萬平方米,實現簽約銷售金額247.08億元。這意味著,招商地產今年前三季度已經完成全年210億元的銷售目標。
而中海今年前9月累計銷售額為919億港元,銷售面積約590萬平方米,其前9個月累計銷售額已經超過年初定下的全年銷售800億港元的目標。
此外,據相關機構統計有17家A股上市房企發布了全年業績預報,其中預增的企業達到了11家,占比超過6成。
“從目前情況來看,樓市以價換量已經結束,第四季度出現降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北京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三季度是最近兩年成交量最高的季度,而第四季度也將依然維持高位。“在土地溢價已經出現上漲的情況下,開發商對利潤的要求可能會更高。”
大房企好過,小房企艱難
“接下來還是會人為控制一下銷售速度,因為今年的任務已經完成。”一位一線房企的營銷總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四季度推出的新一期房源并不會采取好水快流的銷售策略,而是會放慢速度,“為明年積攢一些業績。”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標桿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達到了81%。顯然,對于大多數一線房企來說,年內銷售壓力并不大。
然而,已經公布完畢的三季報,再次顯現出目前房企兩極分化的態勢。包括龍湖、SOHO中國在內的多家房企,都通過融資積極儲備資金以應對市場復蘇;同時,也有包括榮安地產、名流置業等企業賣地求生的案例。大品牌房企可以通過“以價換量”來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時,而中小房企在儲地有限、項目有限的狀態下,壓力則愈加明顯。
“這樣的趨勢仍將持續。”張大偉指出,中小房企將繼續受制于銷售狀況以及資金鏈的緊張。
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企業占到了整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92.5%,這部分企業中,超過8成的企業其生存狀態便是手中持有的項目在5個以下,存活雖不是問題,但也并不輕松,“特別是近兩年北京的土地市場,幾乎難再見到中小型的開發企業。”
對此,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徐楓則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土地市場逐漸壟斷化的發展,更是加劇了中小型公司在一線城市拿地的難度。“房地產行業慢慢走向壟斷,公司間的資源整合成為趨勢,中小房企同樣可以謀求合作,或需要適度考慮發展路徑,是否適合在地產行業長線發展。”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