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15 00:58:15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白糖期貨在昨日(11月14日)強勢收漲2.81%,成為昨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領漲品種。數據顯示,昨日有至少22款產品上漲,棕櫚油、滬銀、菜油、豆粕漲幅均逾1%。
數據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在上周就表現出止跌反彈的跡象,上周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為144.3,較前一周上升0.7點,增長0.47%,各分類指數中升幅最大的是食糖類,上升3.23%。
國內大宗商品上漲跟近日國儲收市多種商品的消息有一定關系。其中白糖收儲情況是今年12月至明年1月收儲360萬噸。但未有官方消息證實。
“業內對于收儲的消息其實在一個星期之前就比較了解了,從目前的收儲規模來看,只能對庫存起到降低作用,而不能完全改變市場的結構。”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朱鳴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朱鳴元指出,近期國內外的政治局勢趨穩,國內經濟也有回穩的跡象,大宗商品市場正處于一個回暖的過程。
收儲刺激短期反彈
昨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除了白糖吸引眼球以外,其它產品也表現強勁,共有22個品種上漲,少數幾個品種下跌。其中農副產品多數上揚,豆粕低位反彈,重上3200關口,漲1.04%,棕櫚油、菜油均漲逾1%。
金屬品種方面,除了螺紋鋼小幅下跌以外,其余品種均小幅上揚,其中滬銀報6816元/千克,漲1.46%。能源化工產品也多數上漲,橡膠漲近1%,而焦炭有小幅的下跌。
有報道稱,繼橡膠 、棉花等商品收購之后,國儲收購大豆和玉米的消息也正式得到確認。發改委發出《關于做好2012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將在東北四省區繼續實行玉米、大豆臨時收儲。另外,國儲局近期也將從國內鋁廠招標采購16萬噸原鋁,預計本輪收儲原鋁將達到40萬噸,另外還將收儲16.5萬噸精銅。
“收儲的消息對整個市場起到了提振的作用。”首創期貨分析師劉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利空利多的因素皆有,市場認為在這個階段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向,所以收儲的消息出來之后,會給市場形成一種刺激性影響。
數據顯示,在十一月第一周(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為143.7,環比上升0.1點,增長0.01%。到了第二周,CCPI為144.3,環比上升0.7點,增長0.47%。
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朱鳴元則認為,縱觀昨日大宗商品市場,由于整個市場對于收儲的消息在上周就比較了解,因此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不大。
“據我們不完全估計,鋁的庫存在100萬噸左右,這樣的收儲規模只是對庫存的一個降低作用,而不能完全改變市場的結構。”朱鳴元指出,收儲的目的是緩解國內冶煉廠的資金壓力,因此在價格上會出現一個企穩的過程,短期內會表現出消息性的上漲,是此前下跌的一個價格修復,并不就意味著上行空間很大。
另外,朱明遠指出,近兩周大宗商品的走勢主要是得益于內外的政治局勢趨穩。“歐債各國的國債收益率都出現下降傳達出短期不穩定因素在下降的信號。另外,國內經濟情況有回暖的跡象,PPI遠低于CPI,意味著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在下降,產品價格相對穩定,企業在四季度的利潤預計會有一定的恢復。”
長期關注消費
從大宗商品的利空因素來看,朱鳴元認為主要是幾乎所有的工業品消費情況都不理想,很多品種出現了貼水,也就是遠期價格比現貨便宜。而利多因素,主要就是庫存在下降。
“比如大家都不看好螺紋鋼的庫存,但是螺紋鋼庫存之前是連續降低幾個月后已經回到低點,塑料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庫存都在往下走,其實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利多影響。”朱鳴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近兩個月,發改委基建項目審批加快。9月5日發改委批復了25個軌道交通項目、20個其他交通倉儲項目、1個能源管道工程項目和3個企業借用境外商業貸款項目。次日,發改委再批復了11個基礎設施項目。
“按照當時的計劃,在2013年這些項目是要全部啟動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備貨,所以我們覺得對明年初是市場的一個看點。一來如果資金到位會有一定的備貨,另外工業品每年春節以后都是一個消費旺季,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疊加效應,加上這次收儲對庫存的降低,有可能會在明年年初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也就有望出現一波真正的上漲。”朱鳴元表示。
短期來看,首創期貨分析師劉旭認為,利多和利空兩種因素的都沒有形成趨勢性的力量去主導市場,因此預計短期內市場會處于一種震蕩性的狀態。朱鳴元也認為,市場目前只是找到一個相對高一點的平臺來進行盤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