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8 01:03:50
1949點,是大熊市后的大底嗎?市場人士的觀點比較謹慎,股指還未收復年線,暫時宜將行情定義為反彈。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王硯丹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王硯丹
氣勢磅礴的反彈,滬指一周大漲4.12%,今年首次出現。
12月,天氣驟涼,滬指月初猝不及防“感冒”,一個噴嚏砸出1949.46點新低。不過萬事無絕對,多頭資金知恥后勇,市場上演奇跡般的逆襲,放量筑出兩根長陽,滬指沖至2061.79點,重回“2”時代。
資金不停涌動,市場本周勾勒出游資、QFII、機構爭先炒底的畫卷。1949點,是大熊市后的大底嗎?市場人士的觀點比較謹慎,股指還未收復年線,暫時宜將行情定義為反彈。
游資、QFII猛抄底龍虎榜上誰與爭鋒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游資大佬回來了!國泰君安成都北一環路營業部、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營業部、銀河證券寧波翠柏路營業部蜂擁出動,席卷漲停板。
QFII抄底了,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涉足“美國中國”概念,海通證券國際部頻現大宗交易平臺。加之機構席位再度活躍,沉寂的市場出現久違的活躍。
游資大佬頻繁登上龍虎榜
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絕對的游資佼佼者。11月,市場低迷之時,五礦深圳金田路出擊頻率不算高,直到11月下旬,開始重點突擊事件性機會題材,比如“無人機”概念的山東礦機以及重組獲批的重慶鋼鐵。不過,雖然時常上榜,但是一天上榜次數有限。直到12月3日,本周一滬指大跌,市場哀聲一片,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居然反常地出現在長航鳳凰、華智控股以及深信泰豐三只個股交易席位中,并且大幅買入華智控股和深信泰豐。
12月4日,A股觸底反彈,南化股份以及長城開發成為五礦金田路的獵物,12月6日,在獲利賣出羅頓發展和騰達建設后,游資大佬又強勢購入豐林集團,極為活躍。
同樣,西部游資的代表——國泰君安成都北一環路營業部,12月也是強勢出擊。縱觀11月,國泰君安成都北一環路鮮在龍虎榜露面,涉足個股只有珠江實業、海虹控股、興源過濾、順發恒業等10余只個股,上榜次數僅17次。12月剛過一周,國泰君安成都北一環就已經上榜10次,強勢買入過海南瑞澤、南化股份、威化股份等個股。
再看江浙游資代表——銀河證券寧波翠柏路營業部,12月以來,該營業部也是同樣頻頻上榜。寧波建工、北新路橋以及沙河股份均有涉及,帶動這個板塊市場人氣回升。
QFII大肆搶購藍籌股
為了給QFII更多的施展空間,今年國慶前后,交易所和中介機構針對境外大型養老金和主權基金,舉行了境外QFII推介活動。期間,各代表團與養老金等大型機構舉行了73場一對一會談,舉行了8場集體推介會,會見境外投資機構近200家,其資產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
在市場見底前夕,在美國和加拿大,有19家機構計劃申請或增加投資,現有和潛在QFII預計申請額度合計約31億美元;在歐洲,13家機構明確表示將申請QFII或增加額度,預計申請額度合計約80億美元。在中東,已經獲得QFII資格的阿布扎比投資局希望增加到10億美元額度,科威特政府投資局也希望能突破10億美元額度上限。
證監會日前表示,近期QFII申請和資金匯入速度明顯加快,QFII整體持股比例出現明顯上升。不難看出,當A股越低迷,QFII就越有抄底的信念和沖動。而本周,他們以實際行動告訴市場,QFII大軍出動。
根據12月4日大宗交易平臺信息顯示,海通證券國際部分別買入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296萬股、500萬股、440萬股、235萬股與812萬股,累計投入資金1.38億元。與此同時,還分別動用千萬資金買入812萬股中國太保、46萬股中國神華、199萬股大秦鐵路和142萬股寧滬高速,大舉搶購大盤藍籌股。
機構謹慎抄底超跌藍籌
相比游資和QFII的迅猛抄底,機構在本周的表現還是稍顯猶豫,有不少機構選擇趁反彈出逃。
本周前兩個交易日,機構一直扮演著繼續殺跌的主力,股價大跌的五糧液、閏土股份、桂林三金、古井貢酒以及白云山A等個股,均是機構殺跌的“犧牲品”。
不過,到了反彈的時刻,機構同樣不會吝嗇自己的“子彈”,蒙草抗旱連續調整后,機構首先將其選擇為抄底對象,12月4日,兩家機構分別買入蒙草抗旱1246.73萬元和647.33萬元,排在買入席位第一和第三位,同時有兩機構選擇在抄底當日暴跌的登海種業,買入金額為580.65萬元和407.75萬元,排在買入席位前兩名。
日前,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目前市場對于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逐步降低,“政策底”基本形成,而近期經濟企穩的跡象愈發明顯,令市場對“經濟底”的預期也不斷升溫,在這種背景下,短期“市場底”有望形成,而將會根據逢低的節奏逐步加倉。
但是,天弘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佳章表示,股市向下或震蕩的大趨勢尚未見到扭轉,本次大漲只是一個反彈,是否能演進為中級反彈還要進行動態觀察。
五年熊市大底已現?市場人士:收復年線后再說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王硯丹
進入12月以來,A股正在經歷一場來自政策面、經濟面以及資金面上的積極變化,這為反轉奠定了基本面基礎。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的“牛熊分界線”——年線還未收復,目前從技術面看只能算反彈。熊市長河中,構成大底需要諸多因素“共振”,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天時:熊市長周期到頭
從2007年開始,A股市場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五年熊市。如果按下跌趨勢達一年或以上來衡量熊市的話,那么迄今為止已經發生了四次熊市。
第一輪熊市的起點發生在1993年2月,到1996年1月結束,歷時35個月。
這一輪熊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續三年之久的宏觀調控。1993年5月銀行利率從7.56%提到9.18%,兩個月后又提到10.98%。宏觀調控政策造成全國信貸規模急劇緊縮,銀根的緊縮使股市失血,滬指最多時跌了79%,部分股價跌去九成。
第二輪熊市由東南亞經濟危機引發,從1997年5月12日開始,至1999年5月18日結束,歷時24個月。期間滬指從1510點跌至1047點。另外,擴容、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滬深證交所劃歸證監會直接管理,三個因素導致股市資金供需不平衡,拉動股市進一步下滑。
第三輪熊市是時間是從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滬指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這一次的熊市對于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可謂是鈍刀子割肉。
第四輪熊市從2007年10月至今,已經有5年時間,是歷史上最長的一輪熊市。
股市和經濟永遠會輪回,五年熊市過后,2013年是否到了轉折關口?
從海外歷史來看,A股市場還屬于非常年輕的市場,因此就此說五年時間熊市見底似乎不大科學。海外股市牛熊輪回時間往往更長。日本股市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從1988年開始,日本股市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熊市時間長達24年,甚至超過A股市場歷史。
根據莫尼塔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市場經驗來看,自1877年以來,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共經歷了三個完整的結構性熊市周期,每次周期平均持續時間為15.8年。從中也可以看出,五年一個周期對于一個成熟市場來說,并不算太長。
第二,從過去幾次熊牛轉換來看,政策對A股市場走勢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如2005年提出的股改成為2006年~2007年A股牛市的主因,而2009年小牛市則是因4萬億政策刺激而出現報復性反彈。
本輪熊市時間周期看似已到,但是未來如何選擇,僅從時間來解讀,尚不明朗。
地利:政策暖風 經濟回暖
當熊市周期到頭時,市場需要助推力,這個助推力是政策面春風不斷和經濟回暖。
2008年一年的熊市后,2009年A股走出單邊上漲行情,這輪小牛市的發起者,便是政策刺激,首先是4萬億的投資出臺,后續則是各種刺激經濟復雜的政策。如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和輕工業、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單靠政策面刺激,肯定不是不能帶動股市前行的,不過當時經濟回暖無疑給了市場一針強心劑。
2009年4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實現GDP(國內生產總值)65745億元,同比增長6.1%,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6%。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在GDP增長6.1%里,有4.3%來自于消費,有2%來自投資。消費所占比重由此前的40%左右上升到約70%。一季度GDP所呈現出的環比增長非常高,而GDP數據所反映出的經濟運行反彈強度及速度則都超出預期。
此外,資金面的松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入市,令2009年一掃2008年大熊陰霾,走出小牛行情,也讓1644點成為一次階段大底。
而在2009年,央行于3月12日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發行了2009年第八期央票,值得注意的是,該期央票發行在當時寬松貨幣政策為主基調的大環境下,卻創出了3月期央票近10個月來的最大單期發行量。而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公開市場操作狀況則顯示,過去幾次準備金率下調之前,央行均有提前加大流動性回籠的舉動。
再觀經濟正處于低迷的2012年,進入12月以來,A股正在經歷一場來自政策面、經濟面以及資金面上的變化。
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專家稱,推進城鎮化將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城鎮化10年將帶來40萬億元的投資。
政治局會議定調經濟工作重心,令市場擔憂的政策面變化消失,與此同時,國內經濟也出現好轉。
作為經濟一致性指標,隨著經濟逐漸回暖,全國貨物運輸形勢也逐漸轉好。據鐵道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路貨源形勢持續好轉,全路日均請求車達到20萬車,比10月份增加了近2萬車。
另外,據交通運輸部統計,今年前10月,全國完成公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為263.3億噸公里和48543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6.3%,較前9月份14%和16%的同比增速均有所加快。
對于市場見底反彈,大成基金也認為,大盤短線出現強勢反彈可能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指出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適時適度進行微調和預調,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等,釋放了明年經濟政策的新信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擔憂情緒。其次,11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延續前期的升勢,前10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轉正等,均顯示我國經濟依然處于改善回暖態勢中。
人和:沖破年線成為關鍵
回首A股歷史,每一次的大底,在技術面上,都必須沖破年線。
杭州著名游資章先生分析認為,“第一,市場大底部都是自然走出來的,絕對不是靠政策救市,或者其他外力干擾形成的;第二,底部的量能應該有序放大,不斷形成賺錢效應;第三,底部要有龍頭板塊,要有引領人氣的龍頭股;第四,從技術看上,均線結束空頭排列。因此從技術來講,目前只能算反彈。”
2001年,一場時間跨度長達4年半之久的慢熊出現,讓投資者損失慘重,在這期間,股指一直在年線之下運行,2005年,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指導意見》,股改的出臺,讓整個市場出現轉機。2005年下半年,A股在低位持續震蕩,于當年破繭而出,成功上穿年線,啟動一波史上最長的牛市。
2009年的小牛市,大盤同樣沖過年線,股指一直在3000點上下浮動,處于相對強勢狀態。
從這兩波行情來看,A股都是先出現反彈,但是只有出現跨過年線的反彈,才能最終被確立為反轉到位。例如,2005年年末沖過年線,最終令滬指漲至6124點大頂;2009年的一輪反彈,反彈高度同樣達到了3478點。
廣東晟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黎仕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時間上講,市場如果要形成歷史性大底,往往要連續殺跌1年左右的時間,如2008年、2005年等,而在技術分析上,則還需要市場強有力地連續放量一周時間以上,而指數還必須要站上60日均線,最終才能確定年線有效突破。因此,這些都是可以判斷市場即將形成歷史性大底的一些信號。但是,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年線是否能被市場突破并站穩在上方,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年線是牛熊分界線,年線之下的指數運行都是屬于熊市范圍,而指數在年線之上運行,則都是屬于牛市范圍。因此,能否突破并站穩在年線之上,則將被看作市場重要拐點的一個技術信號。”
從目前滬指反彈高度來看,離2225點附近的年線位置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并且離2100點的半年線也存在差距,作為史上大底的重要特征之一,年線能否收復,將成為市場能最終走多遠的關鍵因素。
黎仕禹最后補充到,“年線俗稱‘牛熊分界線’,它在技術分析上的作用是最為重要的。凡是指數或個股沒有突破并站穩在年線之上,市場的上漲都可以稱之為‘技術反彈’或‘技術反抽’。而市場一旦突破并站穩在年線之上,若還能繼續上漲,那么此時市場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牛市,也即是我們常說的‘技術反轉’”。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