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1 01:08: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基尼系數是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關鍵指標,繼國家統計局公布2000年的基尼系數之后,日前有民間機構公布了我國2010年的基尼系數,引發業界熱議。
上周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基尼系數為0.61,城鎮家庭間的基尼系數為0.56,農村家庭間的基尼系數為0.60。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CHFS)主任甘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確實存在收入不平等現象,但這是經濟高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常見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出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
報告稱中國基尼系數為0.61
基尼系數反映了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其值在0和1之間。該數值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趨向平均,接近1則相反。
自從2000年公布中國基尼系數為0.412之后,官方再也沒有對這項統計公布過具體數字。在國家統計局的 《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 (2011)》中僅提到,“2010年基尼系數略高于2000年的0.412”。
CHFS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2010年基尼系數為0.61,而據世界銀行統計,2010年全球基尼系數為0.44。對于這一差異,甘犁說,這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自然結果,包括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也曾在某一時間段基尼系數大幅攀升至0.5以上。
具體而言,據CHFS估算,2010年中國城鎮家庭戶均可支配收入為7.2萬元,是農村家庭的2.5倍。生產性收入的差距是城鄉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養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鄉家庭收入差距的25.3%,拉大了城鄉差距。
而對于城市貧困家庭而言,收入較低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戶主未完成義務教育的家庭,其年收入為2.6萬元左右,僅約為戶主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
專家建議二次分配做文章
甘犁介紹說,在不考慮轉移支付的情況下,意大利現在基尼系數高達0.53,美國基尼系數0.49,德國0.50,這說明在市場初次分配的過程中基尼系數都非常高,我國基尼系數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說明二次分配做得不夠。
當前正值收入分配方案出爐前夕,如何平衡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關系備受關注。甘犁認為,重點應該是后者。
根據相關研究,最低工資每增加10%,企業人均勞動工資將上漲0.4%,但企業雇傭人數整體下降0.6%。
反之,從經合組織成員的經驗看,轉移支付對降低收入不平等、減少貧困有明顯作用,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的一項報告,通過政府轉移支付,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年收入由7600美元上升到約3萬美元,基尼系數從0.49下降到0.38。
根據CHFS的數據,如果我國對最低收入的60%家庭戶均補貼15800元,中國的基尼系數將從0.61降至0.40,而農村的基尼系數將從0.60降低至0.27。
近年來,國家財政收入以20%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長;2010年國企實現利潤1.98萬億元。專家建議,若將政府每年新增的財政收入與國企留存利潤用于再分配,則政府每年可拿出大約3.8萬億元進行轉移支付,而在長期,則需要通過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實現機會均等。
“如果教育的邊際回報不變,將我國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到經合組織中30多個成員的平均水平,我國的基尼系數將降到0.44。”甘犁說。
有望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基尼系數偏高是 “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標志: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巴西等拉美國家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后,人均GDP長時間徘徊于3000~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而中國目前的人均GDP也正處于這一區間。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基尼系數與“中等收入陷阱”的聯系拋出后,得到了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較為樂觀的回應。
他說,十八大報告很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指出未來一定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再照著過去對投資和出口過度依賴的模式。
“最近十年,我國投資或者資本對增長的貢獻在加大,這會影響收入差距,因為越有錢的人,資本就越雄厚,資本的回報就越多,拉大了收入差距。”潘建成說。
潘建成表示,未來改革的趨勢是,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的過度依賴,注重內需的增長,尤其是消費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甘犁還稱,我國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從總量上看,達到應該不困難,目前來看,中國現在收入增長率遠超GDP增長率,但是收入倍增更多的應該是“窮人”收入倍增,否則收入差距問題會越來越大。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