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1-28 09:35:31
剛成立或者獲批的新基金對此業務雖然稱好,但實施尚屬困難,風險、信息安全等顧慮不得不讓基金公司暫時放棄業務外包的想法。
盡管是寒冬臘月,基金公司招聘信息仍不斷。行業人才的匱乏不得不把基金業務外包又推到了臺前。
但是通過《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的采訪,剛成立或者獲批的新基金對此業務雖然稱好,但實施尚屬困難,風險、信息安全等顧慮不得不讓基金公司暫時放棄業務外包的想法。
深圳的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表示,“由于各方面細則還沒有出來,外包業務也面臨信息安全、風險等因素,因此考慮的都不是很成熟。”
基金公司發人頭費至少
需發一只10億規模股基
2012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就《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 (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關于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若干問題的通知》修訂草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擬修訂多項基金管理辦法,其中一項是“豐富組織形式,明確設立專業子公司和業務外包的要求。允許基金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將部分業務進行服務外包。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各家基金公司從業人員數量,《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統計顯示,全國有數據可考的70家基金公司,從業人員數量共有10125人,平均每家基金公司145人。
一位基金行業人士保守估計,一家基金公司平均145人,基金行業年人均工資至少也在10萬以上,比如一人一年10萬推算,平均一家基金公司一年所承擔的人力成本至少也在1450萬元。而按照通常情況下,一只股票型基金管理費為1.5%推算,這1450萬元人力成本需要發行一只規模接近10億元基金。
事實上,基金公司在IT系統架構所承擔的壓力也在不斷增長。業內人士指出,以TA系統為例,許多基金公司僅TA系統的構建和維護就耗資千萬元之巨。 而且,在基金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和基金數量的增多,基金會計的數量也相應增加。一般基金都是雙審制,即兩名會計對應一只基金,即便是某些基金公司采取兩名會計核算多只基金的比例配置,人才依舊為基金公司的運營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且,除了基金會計,許多企業運營中需要的后臺人員也消耗了企業的大量資金和資源。
據了解,一些基金公司后臺人員占到了公司人數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加上系統的投入,其一年產生的費用很可能高于基金銷售的傭金費。
外包風險多
基金公司望而卻步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員表示:“如果后臺外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則表示,基金業務外包可以涉及很多領域,包括人力資源,營銷及客戶維護等等。但是這是一件大事情,老基金公司需要裁員,新基金公司未必敢嘗試,因為其中風險性、信息安全性都是問題”。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采訪發現,基金公司考慮更多的是,與“誰”合作更安全更靠譜更全面?其一,假如后臺外包給銀行渠道來做,選擇工農中建其中的一家銀行,但是另外三大行肯定不愿把客戶數據給基金公司負責外包業務的這一家銀行;其二,如果外包給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做,信息安全性如何保證?
“因此我們公司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業務外包雖然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所承擔的風險很多。”深圳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表示,“這要看基金行業整體發展的趨勢,而且業務外包不是個小問題,關系到人員縮減,短期內是不會考慮的。”
鼎韜服務外包研究副總監沙琦認為,基金業務的外包,最需要考慮的是能否保證質量,基金公司在實施外包戰略時,應全面分析外包戰略的可行性,科學選擇外包業務,并充分調研市場,選擇可靠的服務商。另外,隨著基金外包業務的發展,伴隨外包業務的經營風險、戰略風險、泄密風險、信譽風險、供應商選擇風險、時空風險等都有可能對基金公司帶來很大的影響和損失,基金公司對外包風險的識別和控制將越來越重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