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3-08 08:47:35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東方海外(00316.HK)日前發布2012年業績報稱,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下稱集團)2012年收入上升7.4%至64.59億美元(下同),而凈利潤則大漲63%至2.97億。
東方海外對此表示,主要得益于集團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OOCL)上半年及第三季度表現出色,在激烈的競爭及總體貨量下滑的環境下,航運商的共同努力,以及然后價格從上半年高位回落。但集團主席董建成表示,未來在貨運需求乏力以及大量新增運力的情況下,將面臨嚴峻挑戰。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全球航運業低迷,貨量需求乏力與運力過剩的背景下,2012年集運企業抱團取暖,削減運力持續提價的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而未來行業冰川期依然漫長,2013年他們的這種策略仍將繼續,畢竟在此階段,生存才是硬道理。
東方海外盈利大增63%
東方海外3月6日在發布的2012年業績報中表示,該年度凈利潤實現2.97億美元,較上一年度相比上漲了63%。
“OOCL上半年業績出色,第三季仍表現可人,但年末季度利潤水平由于運費受壓而備受打擊。亞洲/歐洲航線競爭尤其激烈,在整體貨量倒退之環境下,航運商全力爭逐以維持載貨量”,東方海外董事會主席董建成表示,“燃油價格從上半年高位回落,持續至年底時保持穩定,略為舒緩部分市場競爭壓力。”
“在全球航運業處于冰川期的背景下,眾多航運企業均處于虧損的艱難境地,而東方海外卻實現盈利業績,確實喜人”,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對此表示,“在終端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只有加強運力控制欲削減、匹配終端需求,同時著力成本管理,提升經營效率,才能艱難的生存、度過寒冬。正是出色的成本與運力控制,才使得東方海外取得喜人的業績。”
事實上,東方海外的盈利是繼馬士基集團此前宣布其航運公司實現扭虧盈利4.61億美元之后,又一家集運公司宣布盈利。
而國內代表的集運上市公司中海集運(601866.SH,02866.HK)不久前也曾發布業績預盈公告稱,預測2012年度實現凈利潤約5.2億人民幣,與2011年度的虧損27.4億元相比成功實現扭虧。盡管該公司兩度出售集裝箱業務對其業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斷提升運價的努力也為其盈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某集運公司相關人士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過去一年里,運價長期處于不可持續狀況,集運企業一直在為運價恢復與削減運力以保障收益而努力著,但由于需求相對較弱,尤其是下半年的歐線,因得不到貨量的支撐下而導致提價的效果比并不理想。
今年抱團取暖策略繼續
對于2012年取得的盈利,東方海外卻表示未來的集運市場并不樂觀。
“雖然集團于2012年保持盈利,但對整體貨柜運輸業而言,仍將面對于需求疲弱增張態勢下,吸納大量新船運載力之嚴峻挑戰”,董建成直言,“運費于2012年初時陷于谷底,然后在上半年逐步回升,并延續至下半年。在此期間,業界成功吸納新船下水所增加之運載力,但由于歐盟體系經濟條件進一步惡化及美國增長放緩導致供過于求,令運費及運載率于第四季下滑,未能為全年劃上完美句號。”
董建成表示,未來情況預期將如2012年艱困,集裝箱運輸受環球經濟及貿易貨量所左右,且遠比其他行業要嚴重。雖然美國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經濟復蘇步伐依然緩慢,消費需求仍舊疲弱難興。而歐洲方面,長期通縮已令其亞洲進口貨量下跌,歐元區經濟舉步為艱,可能還需進一步收縮才真正復蘇。
“2013年,全球經濟將維持相對低迷的態勢,快速復蘇提升的可能性不大。航運業作為與宏觀經濟聯系緊密的行業,行業冰川期仍然漫長”,蔡建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各航企不斷削減與控制運力,行業供過于求的現狀將有所改變,各航企將保持抱團取暖、加強成本控制的過冬策略。在此階段,生存才是硬道理。”
東航海外國際表示,隨著2013年新船下水將導致運力的進一步增加,勢必會帶來更為激烈的競爭而運費壓力也將隨之加重,市場能否吸納新增的運力將備受考驗。
馬士基航運北亞區首席執行官施敏夫(Tim Smith)不久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坦承,雖然馬士基方面預測2013年全球海運集裝箱的需求預計增長4-5%,但全球運力增長8%左右,市場何時實現供需平衡難以估計。
“面對行業性的經營危機,集運公司抱團過冬的提價與削減運力等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甚至對于短期運價的影響超過供需本身”,某航運業資深分析師認為,“對集運公司來說,繼續實行這種策略,尋求合力,共同提價是航運企業當前的共識。”
據了解,3月15日,東方海外、馬士基航運等皆醞釀新一輪的運價提升計劃,而行業對此次提價也頗有信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