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9 01:05:48
一個在業內有“保薦王”美譽的保薦機構,卻將一家“變臉”公司保薦到市場上,這充分反映A股IPO市場亂象。
◎周俊生
國信證券在最近IPO企業財務自查結束后的抽查中,有6個項目列入其中,成為證監會抽查重點,引起市場密切關注。在此次IPO企業財務自查中,國信證券的IPO項目撤單達到11家,在各保薦機構中列于榜首。屋漏偏逢連夜雨,由國信證券保薦的兩家上市企業——隆基股份和科恒股份,2012年上市當年即出現業績大變臉。
一個上市公司上市當年即出現虧損,這只能說明它在IPO和上市過程中有嚴重的舞弊嫌疑。不僅這個公司是可疑的,而且為其IPO擔任保薦的券商也難逃干系。按照證監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若發行人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虧損,證監會自確認之日起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資格3個月,并撤銷相關人員保薦代表人資格。很顯然,只要隆基股份的虧損正式確定,國信證券將成為證監會上述《管理辦法》頒發以后首家吃到“紅牌”的保薦機構。
素有“保薦王”之稱的國信證券一向以操作尺度大而聞名業內,這家公司也因此而拉到大量保薦業務,被譽為近幾年“上升勢頭最猛”的一家保薦機構。即使以此次自查結束后仍留在證監會的IPO企業來看,由國信證券擔任保薦的企業仍有55家之多,在眾多的保薦機構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一旦國信證券遭遇暫停保薦資格的處理,由它保薦的那55家企業的IPO也將不得不暫停。
一個在業內有“保薦王”美譽的保薦機構,卻將一家“變臉”公司保薦到市場上,這充分反映A股IPO市場亂象。在此次IPO暫停之前的幾年時間,IPO一直呈現 “大干快上”的兇猛態勢,不僅上市公司數量連創新高,IPO發行價也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IPO墮落成一個窮兇極惡的圈錢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保薦機構實際上起到了“為虎作倀”的作用。國信證券為了多拉保薦業務,推出號稱“史上最強”的高提成激勵措施,鼓勵保薦代表人不擇手段地拉業務,并通過種種見得了人或見不得人的手段讓他們順利通過審核關。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這種沒有規范的激勵機制,使得保薦代表人可以不顧一切地拔高、放大IPO申報企業的業績,而掩飾其缺點。
無論是撤單還是變臉,國信證券的行為不僅為保薦行業敲響警鐘,同時也提醒市場監管部門該轉變一下監管思路了。長期以來,監管部門將對IPO企業的監管責任交給保薦機構,期望利用保薦機構的力量遏制住IPO作偽的風氣。但是,保薦機構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商業機構,它以追求商業利益為最終目標,而保薦成功一個IPO項目,就意味著大筆利潤的進賬。為了達成商業利益,其完全有可能與IPO企業串通一氣,聯手作弊,一些IPO企業的高發行價就是這樣搞出來的。一旦保薦機構與IPO企業達成同謀,對投資者就產生更大的欺騙性,市場監管的難度也相應增加。因此,作為監管部門來說,必須對保薦機構的商業特性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將對IPO企業的監管責任轉交給保薦機構,而是應當將其納入監管對象。從這一點來說,此次國信證券事件的發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監管部門轉變監管思路,切實履行對保薦機構的監管責任。
目前,有關IPO重啟的風聲越來越緊,IPO不可能永遠處于 “暫停”狀態,總有一天要恢復。如果對目前的IPO制度不進行重大改革,仍舊由保薦機構擁有過多的權力,那么,IPO的重啟只能是恢復以往的亂象,它在狂熱一段時間后,將不得不以再一次暫停來收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