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5-08 08:34:51
盡管全球貨幣政策日趨寬松,但業內人士多數認為,目前還看不到中國央行降息的可能性。
隨著央票巨量到期,央行順勢增大了公開市場正回購的操作規模。同時,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仍維持總體寬裕態勢,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穩中有降。盡管全球貨幣政策日趨寬松,但業內人士多數認為,目前還看不到中國央行降息的可能性。
公開市場操作結果顯示,昨日央行實施了550億元28天期限正回購操作,利率繼續持平于2.75%。而由于本周的到期央票規模達到1100億元,加上760億元正回購到期所釋放的資金,本周已合計投放流動性1860億元。在這一態勢下,央行順勢加大了正回購回籠力度。如果周四保持中性操作,本周仍將延續前兩周的“不回籠”狀態。
實際上,4月份最后一周央行在公開市場實現了近十周以來的首次凈投放,而5月份首周則實現了罕見的零投放。從近幾周的變化來判斷,央行有意在貨幣政策風向上釋放出穩健和中性的信號。
廣發銀行債券交易員認為,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釋放流動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平衡有關部門對外匯資金流入的收緊姿態。由此看來,在下半年國內通脹預期或走高的背景下,降息或降準等政策大轉向應該為時尚早。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稱,將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限額與外匯存、貸款比率掛鉤,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加大外匯管理核查檢查力度。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導致虛假外貿資金流驟減,外匯占款或趨于回落,未來也將對市場流動性形成收縮效應。
國金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汪先珍指出,管理層的意圖應該不是快速收縮流動性,而是在于人民幣匯率的管理。綜合來看,前期靠量堆積的流動性寬松不可持續。
昨日,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總體呈現回落。截至收盤,1日Shibor下跌42個基點至2.3600%,7日Shibor下跌4.5個基點至3.1760%,均處于3、4月間資金價格的平均水平。
------------------------
央行周二正回購550億元 銀行間資金面有望繼續持穩
央行于5月7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5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穩于2.75%。
可以看到,本周公開市場將有760億元的正回購及1100億元的央票到期,因此,管理層適當加大公開市場回籠力度維持資金面“中性平衡”狀態符合業界預期。
中債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收盤,銀行間回購利率整體平穩。其中,隔夜、7天和14天品種利率分別行至2.786%、3.201%及3.070%的位置。
“根據測算,目前超儲率低于2%的水平,5月份資金波動有可能明顯加大。”來自申萬的研究觀點指出,雖然5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較多,但是在通脹底部回升、房地產價格持續反彈的背景下,央行也會加大回籠力度;5月份市場仍將面臨傳統的財政存款緊縮周期影響。再者,從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人民幣現階段持續升值的基礎不太牢固,后期還有多少升值空間具有不確定性。
不僅如此,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下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收縮銀行間流動性。 有分析人士認為,《通知》至少將在兩條路徑上對銀行間流動性起到收縮作用:一方面,通過券商粗略測算,若商業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提高至320億美元,假設目前商業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在0附近,那么意味著商業銀行將補充約320億美元頭寸,對應約2000億元人民幣。由于初次實施應于2013年6月底前,因此該影響主要分布在未來兩個月內。另一方面,《通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幣升值預期,緩解熱錢流入,未來外匯占款將進一步趨于回落,對銀行間流動性起到收縮作用。
針對上述看法,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研究員均認為“有影響,但不悲觀”。
順德農商銀行固定收益研究員宋球紅坦言,“外資流入減少會影響外匯占款,但是央行可以在公開市場上通過結構性的靈活調整來影響市場流動性,也就是說,流動性不一定會出現大幅收縮。”
在宋球紅看來,“盡管現在中國貨幣政策調整面臨的困難較大,但估計央行仍將繼續以穩健操作為主,適時微調,資金面維持目前水平的可能性較大。”(新華網)
外匯局新規或致流動性收緊 央行本周有望凈投放
一邊打擊套利資金流入,一邊通過公開市場溫和正回購維穩。昨日,公開市場上,面對今年(除春節外)單周到期量最大的一周,央行開展了550億的28天正回購,雖較上周增量逾八成,但總量依舊溫和。
業內人士指出,外匯局周一出臺的《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通知》(下稱20號文),將減緩熱錢流入壓力,或令未來幾個月的新增外匯占款回落,一定程度上可減輕公開市場的回籠壓力。
有望連續三周停止凈回籠
雖然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量1860億,較上周猛增逾5倍,但本周正回購操作量卻未同步增幅巨大,周二僅開展了550億正回購,較上周的300億增加逾8成,利率繼續持平于2.75%。
這表明,在周一因常規繳準帶來的資金面緊張后,雖本周到期量較多,但央行并未大幅猛增回籠力度,反而繼續溫和回籠,維穩意圖明顯。這樣,若本周四央行不加大操作量,則本周實現凈投放的概率較大,公開市場將連續三周停止凈回籠。
而此前,央行已連續兩周停止了凈回籠操作,上周凈回籠量為零,從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狀況來看,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昨日,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均下跌,隔夜回購利率下跌了43個基點至2.36%;7天回購利率回落了2個基點至3.18%。
對此,中金公司認為,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的放松仍將主要體現為微調,具體存在兩種可能的放松形式。其一是央行在公開市場減少資金回籠,其二是增加貸款供應量,以對沖債券監管風暴對債券融資總量的影響。
回收流動性思路或生變
但從中長期來看,本周外匯局發布的20號文,對銀行間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周一,不僅利率債市場因此下跌,業內人士仍擔心其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長期影響。
有分析人士認為,20號文至少將在兩條路徑上對銀行間流動性起到收縮作用:一方面,通過券商粗略測算,若商業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提高至320億美元 ,假設目前商業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在0附近,那么意味著商業銀行將補充約320億美元頭寸,對應約2000億元人民幣 。由于初次實施應于2013年6月底前,因此該影響主要分布在未來兩個月內。
另一方面,《通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幣升值預期,緩解熱錢流入,未來外匯占款將進一步趨于回落,對銀行間流動性起到收縮作用。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學家李志強告訴記者,20號文可能會對未來的外匯占款產生影響,未來幾個月的外匯占款的增速會顯著放慢,從長期來看,若其他因素不變,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將出現收緊。
針對上述看法,也有研究人士認為“有影響,但不悲觀”。順德農商銀行固定收益研究員宋球紅坦言,“外資流入減少會影響外匯占款,但是央行可以在公開市場上通過結構性的靈活調整來影響市場流動性,也就是說,流動性不一定會出現大幅收縮。”
昨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強勢不改,繼續走高31個基點至6.2083,離匯改來新高僅差1個基點,同時,未來幾個月,公開市場的到期量也將逐步加大。李志強指出,20號文的出臺,體現了監管當局解決資金流入問題的變化,與央行回籠資金來對沖流動性的方式相比,這一新思路應該更強調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客觀上會減輕未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回籠資金的壓力。(上海證券報)
全球降息潮:中國貨幣政策糾結
歐美密集降息加劇流動性“潮涌”,市場爭議中國是否跟進
歐美流動性“潮涌”,中國貨幣政策如何筑堤?市場期待欣賞決策者平衡的藝術。
昨天,澳大利亞決定降息25個基點至2.75%,創歷史最低紀錄。這是近一周以來第三家全球主要央行做出降息決定。此前,歐央行和印度央行已經宣布降低利率。
加上美國、日本仍在持續的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歐美流動性進一步趨于寬松。反觀中國,宏觀經濟處于弱復蘇態勢之中。與此同時,內外利差擴大背景下,熱錢壓境態勢明顯。
外部流動性加劇將迫使中國降息?決策環境遠沒有那么簡單。一些經濟學家和機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達了不同觀點。
他們分析,一方面,國外央行降息,擴大內外利差,容易引致更多的熱錢入境套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乃至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都對降息形成掣肘。此外,中國又缺乏資金外流的渠道。結合當下的國內外宏觀大背景,貨幣政策似乎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糾結境地。
“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沖擊有加劇的傾向。國內經濟內生的力量也仍然偏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告訴本報記者,這一時點上,應該考慮貨幣政策的調整和重新定位。
外部寬松蜜月
昨日,澳大利亞聯儲貨幣政策會議決定降息至2.75%。此前的5月2日,歐洲央行決定下調歐元區主導利率25基點至0.5%的歷史新低。一天后,印度央行宣布今年的第三次降息,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7.25%。
歐洲央行還表示,將在必要的情況下繼續為歐元區銀行提供無限制流動性,這項措施至少會持續到明年7月份。在歐元區經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萎縮、3月份歐元區失業率達歷史新高12.1%的背景下,歐洲央行還不排除推出負利率的可能。
歐美加碼寬松,加上美國就業等利好(4月份“非農就業”增加崗位16.5萬個,失業率降至7.5%這一四年來的最低水平),有如一粒懸空的蜜糖,引來市場跳高“品嘗”。
周二,德國DAX和英國富時100等歐洲股指繼續高開。當天,日經指數大漲3.6%至14180.24點,創5年新高。安倍去年圣誕節后履新日本首相以來,日經指數已經上漲了40%。與此同時,日元仍在享受“貶值蜜月”。高盛(GS.NYSE)資產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預計,日元對美元將跌破100(截至發稿時位于99.10上方).
新興市場國家是否應該融入此輪寬松潮?印度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印度央行在解釋降息的原因時稱,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其一,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其二,通脹壓力降低給了其實施政策的空間。事實上,印度央行的這兩個原因對于中國而言,或多或少有些類似。
渤海證券分析師黃鋒在其分析報告中稱,發達經濟體持續大規模的量化寬松,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復蘇的進程。
在劉元春看來,外部寬松的流動性從兩方面影響了中國。其一,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受到影響;其二,熱錢影響中國金融秩序的治理,對資產泡沫治理、影子銀行的調整亦有負面影響。
一季度我國新增外匯占款1.2萬億元,刷新歷史紀錄。外匯占款是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投放于實體經濟的資金,是觀察市場流動性的參照。
正是看到了熱錢流入的加劇,國家外匯局近日發布通知稱,將加強對異常資金流入的審查,還要求銀行加強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等。
內部審慎決策
“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以我為主。”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部寬松意味著中國加息概率進一步減小,至于是否應該降息,需進一步觀察宏觀經濟的走勢。
4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滑至榮枯線附近的50.6,顯示中國經濟仍處于一個弱勢復蘇的態勢。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4%,與全年3%左右的通脹目標值相比,尚有一定空間。
從當前來看,盡管外部沖擊有加劇跡象,決策層采取的應對政策仍然以穩為主。4月初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就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國外央行降息主要會給本國帶來兩個好處。其一,降低整個社會的資金成本;其二,貨幣寬松導致本幣貶值,有利于出口。”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本報記者稱,“我們不能放松,中國對外匯資金歷來寬進嚴出,我們沒有資金流出去的渠道。”
他表示,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銀行利率明顯低于市場實際利率,熱錢進入中國主要是沖著市場實際利率去的。
中金公司則在其研究報告中稱,目前房地產的投資性需求還較大,降低基準利率無疑將刺激房價進一步上升的預期。
也有學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若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現一個較大幅度的回落,可考慮小幅度降息。”劉元春認為,此舉可以減少內外利差空間,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空間。
劉元春解釋稱,存款利率維持在一個高位時,即使擴大利率浮動空間,效果也不太明顯。若基準利率處于低位,各家銀行的存款定價就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差異。
除了利率,存款準備金率是另一個市場關注的貨幣工具。宗良則表示,后者是否調整主要因外匯占款的變化而變。當前,存準率應該以穩為主,貨幣政策更倚重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流動性。
在前兩周連續暫停資金凈回籠的背景下,周二,央行開展了55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以此保持銀行間資金面“中性平衡”,因為本周公開市場將有760億元的正回購及1100億元的央票到期。
2013年4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中,國內外20家金融機構中僅有2家機構預計月內將降低存準率。(第一財經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