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保險

每經網首頁 > 保險 > 正文

電梯事故頻發 廣東電梯監管引入保險機制

人民日報 2013-05-21 10:55:00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電梯使用單位切實落實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強對電梯運行的日常巡視,強化電梯鑰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實。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定期檢驗社會化 明確物業第一責任 落實維修改造資金

近期,湖北省宜昌市、陜西省西安市、廣東省深圳市、云南省玉溪市相繼發生電梯傷亡事故。根據電梯行業協會的初步統計,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建設的電梯房,如今的使用年限正在逐步邁入15年至20年,這是電梯使用的“大限”。但由于沒有明確、統一的報廢年限,許多電梯超期服役,帶病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電梯使用單位切實落實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強對電梯運行的日常巡視,強化電梯鑰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實。

電梯不大,安全監管卻不易。近期,各地頻發電梯傷亡事故,暴露出電梯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維修保養工作不到位等問題。

一部正常運營中的電梯,所有權、使用權、物業管理權、技術管理權涉及多個主體,安全責任主體不清,行政監管效率不高。

電梯究竟怎樣管理才安全?作為全國電梯保有量最大省——廣東,以“首負責任”為重點,以企業行為為主體,以社會參與為保障,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模式,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兩年來,全省萬臺電梯事故率、亡人率降至0.08,達到歷史新低,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改革檢驗體制,政府購買抽查監督服務

電梯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

廣東有電梯制造單位79家、安裝維保單位622家,在用電梯近40萬臺,約占全國1/6,年均增長20%左右。長期以來,政府監管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四處“救火”,窮于應付。

問題出在哪兒?

有關部門調查發現,我國電梯定期檢驗主要由政府設立的檢驗機構負責,電梯使用單位沒有選擇權。而隨著特種設備數量的快速增長,政府安全監察人員數量嚴重不足,行政監管部門壓力越來越大。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任小鐵感慨:“創新電梯安全監管模式,必須走出反復增人、增錢、增機構的怪圈。否則,難以為繼。”

2011年初,廣東開始醞釀改革電梯安全監管模式,“明確一個責任、實施兩項改革、建立兩個制度”——明確電梯使用權者的“首負責任”,實施電梯維保、檢驗體制改革,建立電梯安全責任險、電梯維修改造資金落實制度。

廣東研究決定,分離行政監管部門監督檢驗職責與社會法定檢驗職責,實現電梯定期檢驗社會化。凡以抽查為主的監督檢驗,所需費用全部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省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監督抽查經費,向檢驗機構購買“服務”,對在用電梯監督檢驗。對逾期不復檢或復檢不合格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電梯檢驗、維保機制轉變,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維保、保險、物業等多個行業規范經營。廣州、東莞兩市率先“試水”成功,全省各地隨之推廣。

去年7月,廣州市發生了一起電梯墜落惡性事故,多名乘客受傷。物業公司第一時間協調維保企業,送傷者去醫院,墊付前期醫療費。同時,通知保險公司到場商談賠付。一起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悄然化解。

專家認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保障民生質量安全,不能“單打獨斗”,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把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放在首位。

明確“首負責任”,突出企業主體地位

安全事故,難在定責。

電梯發生人員傷害事故,如何確認賠償第一責任人?廣東明確規定,使用管理權者“首負責任”。

作為使用管理權者,產權人聘請的物業公司是第一責任人,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責任。廣東要求,物業管理公司與產權人簽約,界定責任與義務。

據統計,廣州、東莞兩地現已簽訂授權使用管理合同的電梯108914臺,已更換電梯使用標志、檢驗標志的在用電梯92458臺。

“以日立旗下的HGP牌電梯為例,每臺電梯月維保費至少需要300元。”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營業工程統括部副總經理周云翔測算,但是對這款電梯開出每月每臺100元維保價格的“山寨”公司市場上比比皆是。

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廣東電梯維保市場已開始扭轉。多數電梯制造單位直接從事或者授權、委托其他維保公司,對產品維護保養提供終身服務。東莞市新辦證電梯,由電梯制造企業或其代理商進行維保的比例從8%提升到91%。

明確企業“首負責任”,政府部門監管重心從“管電梯”轉向“管單位”。工作人員以前忙于監管成千上萬的電梯,現在只要檢查“首負責任”是否落實到位。有限的監察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這是電梯安全監管方式的根本轉變。”對于電梯安全監管模式改革,廣東省特種設備行業協會會長胡立義這樣解讀。

提供賠付保障,及時處理事故化解矛盾

賠付,是安全監管的關鍵。

“首負責任”者如果賠不起事故損失,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很容易激化社會矛盾,甚至把政府“拖下水”,墊錢埋單。

事實上,電梯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保險介入必不可少。這是社會救助機制,也是監督制約機制。廣州新電視塔建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高剛軍說:“電梯運行引入保險機制,不僅提供了賠付保障,還引入了維保質量第三方監督,提高了安全系數。”

為此,廣東省質監局與廣東保監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發文,鼓勵投保特種設備第三者責任保險、檢測責任險和維保責任險,并促成特種設備行業協會與保險公司商談保險方案。

廣州市規定,商場、醫院等公眾聚集場所的電梯管理單位,必須將電梯保險作為招投標基本條件,從源頭保證風險賠付能力。全市電梯保險包括乘客責任、使用單位責任、維保公司責任等險種。保險公司還提供醫療救治服務和法律援助服務。

不久前,廣州一位兒童違規乘坐自動扶梯被夾傷,保險公司立即到場商談賠付,消除了矛盾糾紛,保障了傷者的權益。

保險公司直接介入,行政成本降低,辦事效率提高。廣東不斷完善以使用權人為參保主體,特種設備生產企業、檢驗機構和維保單位參與,社會廣泛認同和接受的電梯事故責任險制度。

迄今,廣州、東莞兩市已投保的在用電梯達95000臺,約占兩市在用電梯總量的七成。保險公司提供每年每梯數十元至100元保費,可最高賠付每梯100萬元至300萬元的費率。(記者 劉泰山)

原文標題:廣東電梯監管 引入保險機制

原文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5/21/nw.D110000renmrb_20130521_2-11.htm?div=-1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自拍偷亚洲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99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综合另类在线A∨ | 中文字人妖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