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01:24:4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顏歡 曾慈航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顏歡 曾慈航
自去年9月以來,全球多個國家股市先后走出一波牛市行情,可隨著伯南克透露美聯儲或在未來削減購債規模,全球的股票、債券、商品市場均出現大幅波動。至于該預期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的影響,部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屆時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所遭遇的沖擊,恐怕并沒有投資者預計的那樣嚴重。
用TED利差觀察流動性
隨著上個月伯南克宣布可能收緊貨幣寬松政策,新興市場股市如新加坡富時海峽時報指數等開始呈現出震蕩與下挫的態勢。
據彭博數據顯示,本周二,追蹤新興市場股票市場表現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MXEF)下跌了1.9%,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5天出現下挫,并達到了近9個月以來的低點。
有投資者開始擔心,屆時隨著外海資金的離開,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系統是否會因此出現一場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災難?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來,新興市場要遭遇金融危機還為時過早。因此觀察全球流動性的健康程度顯得極為重要,Ted利差則提供了這一機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TED利差(TEDSpread)是歐洲美元(Eurodollar) 三月期利率與美國T-BILL三月期的利率的差值 (一般是三個月期LIBOR),即三月期倫敦銀行間市場利率(LIBOR)與三月期美國國債利率之差。
當TEDSpread上行,則顯示市場風險擴大,市場資金趨緊,銀行借貸成本提高,也連帶提高企業的借貸成本,代表信用狀況緊縮。因此可以從TEDSpread的走向上來觀察目前市場上信用的狀況。
截至記者發稿時,彭博匯總的最新資料顯示,3月期的TED利差約為22個基點,顯著低于從1997年初至今的均值(48個基點),以及同期中值36個基點。有意思的是,該利差的最高水平(463個基點)為2008年10月10日,也就是在雷曼兄弟破產后不久,全球金融市場接近崩潰,推動流動性異常收緊。
值得一提的是,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的前十年期間,3個月期TED利差的最低值接近16,僅比當前水平低出6個基點,顯示目前的全球流動性依然處于一種較為健康的狀態。
新興市場股票仍“便宜”
從股指來說,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估值依然處于偏低水平,截至記者發稿,彭博匯總的最新數據顯示,MSCI新興市場指數估值(P/E)為11.56,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其水平曾一度高達31倍,而在次貸危機爆發后的2009年9月,其市盈率水平曾攀升至23倍,均高于當前水平。因此從估值上看,也就意味著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相當有限。
MSCI新興市場指數追蹤一攬子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以安碩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為例,其前十大重倉股有4只均為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分別為中國移動、建行、工行和騰訊。
而從金磚國家的經濟表現來看,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巴西今年1季度的GDP增長了1.92%,自2011年1季度以來首次擺脫放緩,另外,新興市場對QE流動性的依賴可能也并沒有之前市場估計的那樣嚴重。
巴西央行曾在4月17日決定,將銀行基準年利率從7.25%提高到7.50%,而在1個月后,巴西央行又宣布,經央行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將基準利率提高50個基點至8%,而這也超過了此前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的2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顯示出巴西的增長,并不是那么依賴美聯儲所制造的流動性。
外匯占款變化成焦點
針對中國經濟將遭遇的影響,法國興業銀行(FrenchbankSocieteGenerale)的分析顯示,美聯儲的收緊政策或將使中國面臨流動性收緊的威脅。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野村證券(Nomura)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羅布-蘇巴拉曼(RobSubbaraman),他也認為當美國收緊流動性,中國的流動性或也會收縮,其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下降。
而作為反映流動性水平的重要指標,外匯占款的變化是投資者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中金公司上周一的研報顯示,今年前4個月外匯占款增加近1.5萬億元,考慮到當前約4倍左右的貨幣乘數,理論上外匯占款在前4個月對廣義貨幣能夠產生約6萬億的正貢獻。
該研報還指出,“可以說,外匯占款的大幅改善是今年廣義貨幣增速顯著提升、市場流動性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近期的外匯占款的大幅改善主要是由于境內外套利和套取人民幣升值等金融投機活動顯著升溫所引發的,因此其本身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持續性。”
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從近期的動向看,外匯占款正在出現放緩趨勢,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出現超預期的收緊,這將導致市場增強流動性收緊的預期。
央行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1.5萬億元,大大超過去年全年4946億元的增量。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凈流入相對平穩,外匯占款主要來自短期資本流入。
削減QE或拉動中國出口
CNBC上周的報道顯示,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的聯席主管 (Co-head)費德里克.紐曼(FredericNeumann)就認為,在日本寬松政策的支持下,屆時美聯儲的QE收緊策略將不會對中國構成太大的沖擊,他分析道,日本央行所釋放的流動性,屆時能夠抵消美聯儲所收緊的流動性,現在的日本央行還只是處在加大量化寬松,并擴充資產負債表的計劃開端。
同時,有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ouisKuijs指出,“美聯儲收緊對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來說,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表明美聯儲認為美國的經濟正在逐步轉好,而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的出口。”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3.4%,共計972.09億美元,在美國所占市場份額從17%增加到18.1%,這顯示出,美國經濟的持續復蘇,將會幫助中國拉動出口。
針對中國經濟可能受到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某券商研究員指出,雖然短期來說資本流出對中國經濟的資金面等方面有不利影響,但外資長期撤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此時中國和1997年金融危機前過熱的亞洲市場不同,正在經歷發展放緩,同時人民幣中長期升值潛力還不可預料,此次外資撤出的影響尚無法定論。可以確定的是,央行方面為了抑制房地產泡沫,會繼續采取平衡的利率政策并推行市場改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