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桂浩明:如何從深層次上解決IPO重啟問題

2013-11-05 01:29:36

◎桂浩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總監)

一年前,浙江世寶登陸A股市場,此后,滬深股市再也沒有發行過新股,IPO事實上暫停。一年來,盡管市場屢次有IPO即將開閘的傳聞,但最終都落空。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場,整整一年沒有發行新股。

IPO被暫停至今,表明管理層對于這一工作的極端謹慎。歷史上的每次新股暫停盡管有著各自的原因,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股市低迷。客觀上,在不少投資者看來,由于新股大量發行,導致一、二級市場失衡,市場資金緊張,從而引發下跌。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要求停發新股的聲音,各種各樣的“救市政策”建議中,這一條往往也是最為重要的。

以往每次新股發行暫停后,股市大都會作出比較積極的反應,行情通常會有所上漲。而這樣的市場表現也強化了人們對于停止新股發行就能夠影響市場走勢的預期。不過,去年底新股停發后,市場表現似乎比較平淡,股指仍然在低位徘徊。并且一旦有所上漲,看空的一方就會拿出IPO即將開閘來說事,從而也確實對行情帶來了制約。坊間認為,這次IPO之所以一停就是一年,恐怕多少也是與當今疲弱的市場格局有著一定的關系。

實際上投資者也都清楚,發行新股是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一個完整且有效率的股市,一定是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的,如今這種暫停IPO的狀況,并不正常。進一步說,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是有修改的必要,一個公平的,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IPO制度,也確實有利于一級市場的良性發展。但實踐又告訴人們,事情似乎并不這樣簡單,一個流通股票市值達到十幾萬億元的市場,其容量應該是不小的,足以每年接納上千億元新股的發行。但這個淺顯的道理卻不能說服投資者,市場普遍存在對IPO的恐懼心理,即便在股市出現明顯上漲趨勢時仍然會得到維系。這就告訴大家其中一定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而如果對此不能予以解決,那么不但新股發行會受阻,而且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會受到干擾。

這個原因是什么呢?說起來也簡單,這就是供需失衡。這幾年來,除了新股發行以外,還有大小非及限售股的解禁,使得股市的自由流通股數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資金的供應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有效增加,這就使得股市處于供求嚴重失衡的狀態。雖然有關部門也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加大力度引進機構投資者,擴大QFII和RQFII的額度,以及推廣融資融券業務 (雙融業務中融資占比一般在97%以上,可以認為是一種增加資金供應的重要渠道)等等,事實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對于現在過于懸殊的供求關系而言,確實改善力度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于既有的股票供應沒有辦法,對于新增的股票供應就竭力反對。這不但體現在對于新股發行的意見上,也反映在把面向社會公眾的再融資視為利空上,即便是對于早有安排大小非和限售股的減持,也有強烈的反感。在這里,一個重要的信息是,投資者對于股市的供求關系十分敏感,在缺乏足夠資金供應的情況下,更愿意把關注的焦點對準增量股票。而由于新股發行相對來說其進程本身具有比較大的彈性,所以也就特別為輿論所留意,并由此形成了重啟IPO的重大阻力。

新股總是要發,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也十分必要。但是在推進這些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的是從深層次上解決問題,也就是有效地增加股市的資金供應,營造良好的投資范圍,鼓勵長線資金入市。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努力,不但股市會繼續低迷,任何有關股票的擴容也必然會遇到阻力,新股難以發行的歷史將反復重演,市場將不得不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桂浩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總監) 一年前,浙江世寶登陸A股市場,此后,滬深股市再也沒有發行過新股,IPO事實上暫停。一年來,盡管市場屢次有IPO即將開閘的傳聞,但最終都落空。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場,整整一年沒有發行新股。 IPO被暫停至今,表明管理層對于這一工作的極端謹慎。歷史上的每次新股暫停盡管有著各自的原因,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股市低迷。客觀上,在不少投資者看來,由于新股大量發行,導致一、二級市場失衡,市場資金緊張,從而引發下跌。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要求停發新股的聲音,各種各樣的“救市政策”建議中,這一條往往也是最為重要的。 以往每次新股發行暫停后,股市大都會作出比較積極的反應,行情通常會有所上漲。而這樣的市場表現也強化了人們對于停止新股發行就能夠影響市場走勢的預期。不過,去年底新股停發后,市場表現似乎比較平淡,股指仍然在低位徘徊。并且一旦有所上漲,看空的一方就會拿出IPO即將開閘來說事,從而也確實對行情帶來了制約。坊間認為,這次IPO之所以一停就是一年,恐怕多少也是與當今疲弱的市場格局有著一定的關系。 實際上投資者也都清楚,發行新股是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一個完整且有效率的股市,一定是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的,如今這種暫停IPO的狀況,并不正常。進一步說,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是有修改的必要,一個公平的,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IPO制度,也確實有利于一級市場的良性發展。但實踐又告訴人們,事情似乎并不這樣簡單,一個流通股票市值達到十幾萬億元的市場,其容量應該是不小的,足以每年接納上千億元新股的發行。但這個淺顯的道理卻不能說服投資者,市場普遍存在對IPO的恐懼心理,即便在股市出現明顯上漲趨勢時仍然會得到維系。這就告訴大家其中一定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而如果對此不能予以解決,那么不但新股發行會受阻,而且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會受到干擾。 這個原因是什么呢?說起來也簡單,這就是供需失衡。這幾年來,除了新股發行以外,還有大小非及限售股的解禁,使得股市的自由流通股數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資金的供應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有效增加,這就使得股市處于供求嚴重失衡的狀態。雖然有關部門也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加大力度引進機構投資者,擴大QFII和RQFII的額度,以及推廣融資融券業務(雙融業務中融資占比一般在97%以上,可以認為是一種增加資金供應的重要渠道)等等,事實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對于現在過于懸殊的供求關系而言,確實改善力度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于既有的股票供應沒有辦法,對于新增的股票供應就竭力反對。這不但體現在對于新股發行的意見上,也反映在把面向社會公眾的再融資視為利空上,即便是對于早有安排大小非和限售股的減持,也有強烈的反感。在這里,一個重要的信息是,投資者對于股市的供求關系十分敏感,在缺乏足夠資金供應的情況下,更愿意把關注的焦點對準增量股票。而由于新股發行相對來說其進程本身具有比較大的彈性,所以也就特別為輿論所留意,并由此形成了重啟IPO的重大阻力。 新股總是要發,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也十分必要。但是在推進這些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的是從深層次上解決問題,也就是有效地增加股市的資金供應,營造良好的投資范圍,鼓勵長線資金入市。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努力,不但股市會繼續低迷,任何有關股票的擴容也必然會遇到阻力,新股難以發行的歷史將反復重演,市場將不得不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亚洲免费a在线观看 | 一级全黄大片在线观看播放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