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01:29:4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11月1日,愛仕達(002403,收盤價9.65元)公告稱,公司東廠“退二進三”土地搬遷獎勵結果出爐,公司將獲得1.9億元的搬遷獎勵費。然而,這一則似乎是利好公司的消息,卻最終引發股價連續大跌。原來,愛仕達曾在8月份表態,這部分搬遷獎勵將全部計入營業外收入,但在11月1日的公告中,卻又稱獎勵只能先計入專項應付款,這意味著此前有關公司今年營收將大增的預期將落空。
巨額營業外收入暫落空
今年8月底,愛仕達公告稱,公司與溫嶺市城市新區建設辦公室 (以下簡稱新區建設辦)簽訂了《溫嶺市產學研園區地塊企業搬遷協議書》。公司將對溫嶺總部東廠實施搬遷,新區建設辦對公司搬遷廠區內的土地予以收儲,還將給予公司收儲土地補償、地面建筑物及附屬物補償。此外,被收儲土地經公開出讓后,新區建設辦將支付愛仕達搬遷獎勵費,費用按照土地出讓凈收益的60%計算。愛仕達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獎勵費將列入營業外收入,增加公司當期利潤總額。
在上述土地獲收儲公告發布后,不少投資者在股吧中秀出了測算結果:愛仕達將獲得數億元的搬遷獎勵,業績大漲有望。加上當時正值 “土地流轉概念”走紅,愛仕達股票也乘機走出一波強勢上揚行情。
但在11月1日,停牌數日的愛仕達公告表示,公司溫嶺總部東廠土地拍賣成交價格為7.72億元。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土地出讓凈收益預計約3.2億元,按照凈收益60%計算的公司可得搬遷獎勵款預計約1.9億元,預計將在2014年度到賬。
與此同時,愛仕達將8月份發布的 “事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更正為:搬遷獎勵款將先計入專項應付款,這與公司當初“計入營業外收入”的表態無疑有了較大的區別。受此影響,復牌后的愛仕達股價急劇下挫。11月1日,公司股價跌停,昨日(11月4日)再度下跌9.9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愛仕達,董秘吳延坤表示,公司之所以在當時表態會將該筆款項計入營業外收入,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公司是有充分依據的。計入專項應付款是經與會計師溝通后的結果,會計師有自身的會計準則,我們只能遵循會計師的要求。公司今年的業績將不會因此受到影響。現在談有多少錢可以計入營業外收入還太早,畢竟有些費用可以計入,有些就不能。要把具體的情況弄清楚實在是相當復雜的一件事情,即便是專業的會計人員也需要時間。不過,錢一分都不會少,只能在未來一步一步地進行會計處理。
董事長親屬提前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長親屬提前減持公司股票”在愛仕達此番收儲風波中也備受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愛仕達溫嶺總部東廠的土地是于10月23日由溫嶺市國土資源局在溫嶺市招投標交易中心公開拍賣的。同一日,愛仕達董事長陳合林兄弟姐妹之一的陳素芬以12.40元的交易均價,通過競價交易減持了愛仕達股票約14.3萬股。當天,愛仕達股票下跌5.1%,報收于11.90元/股。次日,愛仕達宣布擬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停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事飽受投資者指責,有不少投資者認為,陳素芬的減持屬于內幕交易。
對于此事,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對愛仕達的提問較多,公司也作了較多回答。綜合來看,愛仕達的觀點主要為:陳素芬不是公司董事,也不是公司高管。這個事情,從制度上來說,是符合公司和交易所規定的。陳素芬減持前到董秘處查了公司制度,交易所制度,確認不違反規定。內幕交易說并不準確,土地拍賣是公開信息,能什么價格成交,在事前誰也不可能知道。不過,愛仕達也表示,減持一事確實是公司對問題考慮不周,對投資者的心理感受沒做充分評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