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01:14: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自8月份上海自貿區獲批以來,天津、廣州、重慶、廈門等地申報自貿區的消息頻現。而隨著金融“國十條”落地,民營資本開始踴躍申報民營銀行牌照,與此同時,多路資本積極搶灘 “新型城鎮化”、“互聯網金融”等市場熱點。
在資本亢奮的背后,究竟面臨著哪些機會與挑戰?
11月8日,在成都農商銀行主辦的“金融創新支持城鄉一體化建設”論壇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上海自貿區多項細則還未確定,其他地方切勿一哄而上。
“民營資本開辦銀行的這股熱情值得鼓勵,但一定要冷靜,首先必須解決‘自擔風險’問題。”王國剛表示,而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金融應該走進普通百姓家庭。
自貿區重在制度創新
今年7月3日,國務院通過了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8月22日,上海自貿區正式獲批。此后據媒體報道,天津、廣州、重慶、廈門等地都在積極申報自貿區。
對此,王國剛提醒各地切勿一哄而上?!吧虾W再Q區只有 ‘產商’(產業與商業),但不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王國剛表示,自貿區改革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應是制度改革,第二是資源配置,第三才是優惠政策。在這三個層面中,現在有很多特區、試驗區以及開發區等,大致還停留在第二、第三層面,第一層面走得不夠。
“上海自貿區要想在全國具有可復制性、可推廣性,就應該在制度層面上,也就是在體制機制創新上進行改革?!蓖鯂鴦傉f,從這個角度而言,上海自貿區的首要問題不是爭取多少政策上的優惠,而是要全力展開制度創新,這是一個定位問題。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也認為,上海自貿區絕非僅是一個改頭換面下的自由金融試驗區,自貿區的改革試點要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領域。
民資參與銀行早已有之
今年7月8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俗稱“國十條”),其中提及 “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
此消息一出,到目前為止,按照安邦咨詢的統計數據,已有23家民營銀行名稱得到國家工商總局的預核準。
但在王國剛看來,目前一家民營銀行都沒有申請下來,就是因為“自擔風險”機制沒能解決,“民資的熱情可以鼓勵,但一定要冷靜思考”。
“其實在中國銀行業,并不是沒有民營資本參與。來自安邦咨詢的研報顯示,在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總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分別為41%和54%,而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更高?!蓖鯂鴦偙硎?,如果不算村鎮銀行、小貸公司,我們大概有3000多家存貸款金融機構;如果算上這些,大概有10000家。按照法人機構數計算,中國的存貸款金融機構是最多的。不過,記者未能對上述數據進行核實。
對于民營銀行的公司治理,王國剛建議,“民營銀行應摒棄目前國有控股銀行在治理中的缺點,比如產權結構單一,產權主體 ‘人格虛置’,把人家的優點學過來?,F在的問題是,一些民營金融機構不但沒有摒棄人家的缺點,連人家的優點也沒學到?!?/p>
金融應進入尋常百姓家
新型城鎮化被寄予厚望,也被視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和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目前,房地產商、銀行、保險等資本都在覬覦這塊蛋糕。
“中國的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城鄉一體化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是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王國剛認為,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問題。目前在城鄉居民消費中,教育、醫療、保健、交通、通訊與文化等仍然嚴重不足,這是人們消費所需要的,不僅農村居民需求,城市居民也需要。
王國剛還表示,財富管理是中國金融的未來趨勢。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展開,金融服務對象將擴大到廣大城鎮居民。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消費結構升級,金融應該進入百姓家庭,還百姓以金融權。
“我們現在的許多創新是金融機制自己的需求,跟居民一點關系也沒有?!蓖鯂鴦偢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以一部分金融活動脫離了實體經濟,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創新,需要讓金融回歸普通居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