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11-29 19:15:58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信訪制度的改革路徑日漸清晰。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張恩璽昨日(11月28日)表示,作為改革新措施該局將力推網上信訪受理制度作為解決信訪問題的主渠道,引導群眾多上網、少走訪。
網上信訪渠道實際上在今年的7月1日已經正式開通,從那時起國家信訪局已全面放開網上投訴受理內容。
張恩璽說,上訪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反映的這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三個方面:一是農村土地征用問題,二是城鎮房屋拆遷問題,三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問題。
針對下一步網上信訪的發展,張恩璽表示,國家信訪局將實行網上信訪受理制度,建立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全國網上信訪受理平臺,引導群眾多上網、少走訪,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逐步把網上信訪作為解決信訪問題的主渠道。
民生問題成信訪頑疾
信訪問題在現實中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信訪產生的各種沖突也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發生。
根據國家信訪局公布的數據,當前全國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從今年1至10月份統計的信訪數據來看,信訪量穩中有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1至10月份的信訪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張恩璽稱,從群眾來信來訪的情況看,主要的還是利益訴求,而且是反映自身利益的,反映自己在工作生活當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
據了解,當前信訪問題主要圍繞農村土地征用、城鎮房屋拆遷、勞動和社會保障這三個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在本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已經提及要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今年7月1日國家信訪局全面放開了網上投訴受理的內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止到本月25日,國家信訪局網上受理的投訴130172件,其中有具體訴求的占到了93%。據統計,從放開網上信訪到現在,國家信訪局平均每一個工作日受理的投訴在1200件以上。
根據分析,有14個省份網上的投訴量超過了同期群眾的來信量,成為信訪途徑的首選。據悉,針對這些信訪投訴,國家信訪局已經進行了處理,剔除重復的和無效的投訴之后,約9.5萬件都已轉送和交辦給有關的地方和部門,對不予受理的投訴也已經網上進行通告,并且整個辦理結果和情況,投訴人都可以在網上查詢。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李皋稱,“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是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網絡優勢,暢通和拓寬新的信訪渠道,有利于方便快捷反映訴求,也有利于公開、高效解決訴求”。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已經到期的接近4萬件投訴事項大部分都已經得到了答復意見和妥善解決。
網上信訪成為主渠道
網上信訪的興起也帶來了一些變化,根據國家信訪局統計,今年的群眾來訪出現下降,來訪批次、人次同比分別下降了2.1%和3.2%。
李皋表示,從網上信訪放開到現在,平均每一個工作日受理的投訴在1200件以上。據統計和分析對比,有14個省份網上的投訴量超過了同期群眾的來信量,這就說明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接受并且選擇以網上作為反映訴求的首選方式。
網上信訪途徑所反映的問題,往往會更快地得到解決。“現在基本上大部分地方可以做到兩個工作日在信訪部門這個環節可以完成接收和辦理。五個工作日,投訴的信訪事項可以落地到相關的責任單位。”李皋表示。
8月6日,一位黑龍江省海倫市市民通過網上信訪途徑反映房產證辦理問題,結果第二天,該信訪問題就已經被反映到了當地相關部門,6天內所反映的問題就被解決。
無獨有偶,一位在江蘇常州務工的安徽阜陽籍群眾反映公租房的問題,當天就轉送到了當地,第二天當地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就上門與當事人進行了溝通,圓滿地解決了問題。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網上信訪制度剛剛開始,仍有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李皋稱,下一步要依托互聯網,建立覆蓋全國的網上信訪受理平臺,形成網上受理、網下辦理、網上回復的工作機制。同時,進一步規范網上信訪的辦理工作規程和規則,指導全國網上信訪的規范化和法制化。
據悉,未來,國家信訪局會逐步把網上信訪變成群眾反映問題的主渠道。李皋表示,要建立群眾滿意度評價體系,讓投訴的群眾在網上可以查詢、跟蹤、監督、評價整個事項辦理的全過程,打造“陽光信訪”,提高公信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