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24 08:54:04
目前中國主權部門(或廣義政府部門)的資產大于負債,凈資產額為正。從總量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于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其他金磚國家(不包括南非)要高,屬比較適中的水平,尚處于溫和、可控的階段
從地方政府的級次來看,省一級的債務風險相對較小,地市和縣一級風險較大,特別是區縣一級的債務風險逐步擴大
從地區看,總的判斷是中西部地區的債務風險要大于東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債務風險比較集中,有些地方負債與其還本付息能力嚴重錯位
⊙記者盧曉平○編輯孫忠
昨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分析國際研討會”上說,目前中國主權部門(或廣義政府部門)的資產大于負債,凈資產額為正,表明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低。從總量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于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其他金磚國家(不包括南非)都要高,屬比較適中的水平,尚處于溫和、可控的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成立于2011年。課題組組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李揚研究員,副組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局級學術秘書張曉晶研究員。首批成果形成于2012年,今年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增加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與分析。
債務水平上升較快
據介紹,中國的國家凈資產(非金融資產加上凈對外資產)在2011年超過300萬億元。國家整體資產負債率呈上升趨勢,債務風險相應提高。
2007年至2011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到546.5萬億元;總負債從118.9萬億元增加到242萬億元;而凈資產則從165.8萬億元增加到304.5萬億元,三個指標在5年內均幾近翻番,且增長速度均快于同期名義GDP的增幅。
同時,主權部門(又可稱為“廣義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有非金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中央銀行、以及國有金融企業)資產凈值的規模一直處于不斷增長之中。2000年至2011年,主權資產的增幅要高于主權負債。如2011年,按寬口徑匡算,中國主權資產凈值為87萬億;按窄口徑匡算,也有21.6萬億。
李揚說,我們一方面應對近年來債務水平上升較快保持警惕。另一面也應看到,主權部門(或廣義政府部門)的資產大于負債,凈資產額為正,表明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低。
中西部地區債務風險大于東部
地方債務一直為社會所關注。
據悉,國家審計署將在近期公布各界十分關注最新的地方政府債務審計報告。
據李揚介紹,2012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加總的債務接近28萬億,占當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債務19.94萬億。企業部門杠桿率(企業債務占GDP比重)已達113%,超過OECD國家90%的閾值,在所有統計國家中高居榜首,值得警惕。如果將非金融企業、居民部門、金融部門以及政府部門的債務加總,那么全社會的債務規模達到111.6萬億,占當年GDP的215%。
李揚稱,這意味著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指出,從地方政府的級次來看,省一級的債務風險相對較小,地市和縣一級風險較大,特別是區縣一級的債務風險逐步擴大。從地區看,總的判斷是中西部地區的債務風險要大于東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債務風險比較集中,有些地方負債與其還本付息能力嚴重錯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