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14展望:通脹預期提升 宏觀調控會否再現兩難

2013-12-29 22:57:37

2013年以來,每月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得最為“乖巧”。

在所有宏觀經濟指標中,作為經濟運行“上限”的CPI漲幅大多時間維持在“3”以下,全年均無撞擊3.5%的可能。

這樣的“松一口氣”能持續多久?

在即將到來的2014年,在地方政府大規模的投資沖動、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下,通脹預期增強,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的持續下滑則意味著穩增長防通脹的任務依然艱巨,也更加考驗政府的調控藝術。

數據回顧

2013年通脹遠低于預期 PPI持續負增長警示通縮風險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CPI堪稱2013年最讓人放心的經濟指標。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全年通脹目標設定在3.5%,而實際上前11個月中只有2月、9月、10月、11月的CPI同比增幅不低于3%,最高的是2月和10月,均為3.2%,距離目標仍有一定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四季度物價壓力肯定比前幾個季度大,CPI漲幅 “破3”之后,加上經濟持續回暖,四季度的物價上漲是否能保持在3.2%的水平值得關注。

“由于年末蔬菜和豬肉價格回升,四季度物價水平相應回升,高于三季度;全年物價上漲2.8%左右,遠低于預期3.5%的通脹目標。”銀河證券研報顯示,2013年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平穩,走勢前低后高緩步上升;三、四季度的物價上升,一部分原因是上半年貨幣發行穩中偏松。

全年CPI漲幅遠低于預期

在目前統計指標中,食品是所有八大類商品中權重最大的分類項,而豬肉又是食品分類中最重要的子項目,約占CPI整體9%的權重,肉價平穩對CPI持續在低位運行有著重要意義。

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信息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永輝表示,由于前兩年規模化程度提高,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意識明顯增強,所以在2013年出現短暫虧損的時候,并沒有出現大量淘汰產能的現象。

9~11月,我國CPI漲幅連續保持在3%以上,隨著臨近元旦及春節消費旺季,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提升,部分終端消費品價格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這使居民對物價上漲有了較為直觀的預期。12月以來,多家乳企宣布旗下部分乳制品漲價或醞釀漲價。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四季度物價壓力會有所上升,但比較溫和可控,實現全年的物價調控目標不成問題。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顯示,國內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物價在基本面上缺乏持續上漲的支撐,在“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以及監管層加強流動性管理等政策下,管住貨幣已經成為基本政策取向,預計2013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6%。

PPI負增長警示通縮風險

比起相對平穩的CPI,PPI的走勢更值得關注。

2013年11月,PPI同比下降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5%。前11月PPI同比平均下降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1%。

至此,中國PPI本輪“負增長”的持續時間增加到了21個月。PPI如此長時間的“負增長”,之前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經濟疲軟的時段出現過。

PPI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部分。生產資料包括采掘業、能源、原材料等,生活資料包括下游的消費工業品。11月,上游產品的價格同比降幅較為明顯,而生活資料的價格則保持了相對平穩的態勢,甚至同比還出現了小幅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研究員劉濤表示,由于受到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工業部門的相對低迷造成了PPI2013年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這也反映出生產環節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等產能過剩問題仍比較突出。

發改委網站11月發布消息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是2009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點,在各相關行業協會調查的39個產品中,有21個產能利用率低于75%,其中光伏、電石等產品不足60%。

交通銀行報告指出,鑒于當前國內采掘、加工冶鐵等工業品行業仍處于去產能的收縮階段,且上半年PPI同比下滑的幅度較大,預計全年PPI同比變動幅度約為-1.9%,國內工業層面仍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通縮”壓力。

專家認為,PPI下滑折射出企業投資意愿低,這與中國融資成本高有較大關系,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4.2%,1~11月社會融資規模16.0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92萬億元。但企業融資成本卻不斷升高。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說,11月份,大類工業品漲跌互現,總體與上月相比無明顯改觀,顯示企業仍然困難。他建議促使市場利率回落到合理水平,支持經濟平穩調整。

通脹研判

影響2014年通脹因素分析:CPI中樞仍面臨結構性上移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2011年一度飆至“6”區間的CPI漲幅,和時刻準備著的利率、存準率調整令人至今記憶猶新。

隨后的2012年和2013年,CPI漲幅突然退潮,甚至跌至“1”區間,按照周期性思維,2014年高通脹是否會再次襲來?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和機構研究者都認為:這一現象不會發生。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入2014年,保持穩定的物價對于宏觀經濟前景至關重要。預計CPI漲幅將在2014年逐步走高,但仍處于適度可控范圍。

他表示,鑒于整體經濟的杠桿逐步增加,若政府為了應對逐步上升的通脹壓力而不得不收緊貨幣和信貸政策并提高政策利率,實體經濟的穩步復蘇或將受到阻礙。

穩物價因素多

“預計2014年國內經濟企穩、產能過剩、輸入性通脹壓力較輕和糧食豐收等因素將抑制物價漲幅,但通脹預期增強、蔬菜和豬肉價格回升、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環境穩中偏松和翹尾因素增加將推高物價漲幅。”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前榮說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9月,生豬存欄約4.65億頭,同比下降1.6%。其中,能繁育的母豬數量為5008萬頭,同比下降1.1%。按照規律,生豬存欄的下降和2013年較低的價格基數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升2014年豬肉價格漲幅。

但若說“豬周期”卷土重來有些言過其實。瑞銀證券報告稱,得益于糧食豐收、天氣情況穩定、供給面沖擊缺失,2013年食品價格周期尤其是“豬周期”保持平穩,豬糧比沒有大幅偏離歷史均值,這一趨勢有望延續。

中國社科院數經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4年物價預計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CPI上漲2.8%,投資品價格上漲1.3%,這幾個價格的漲幅都將略高于2013年的水平。

與處于金融危機復蘇期的前幾年相比,我國實體經濟總體處于增速放緩的階段。朱海斌說,雖然隨著制造業逐步實現改善導致PPI自8月以來環比并未明顯下滑,但也只是略有增加。

此外,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6.7%、6.5%和6.8%,均滯后于同期GDP增速,較2012年9.6%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也有明顯下滑,這也有利于物價穩定。

朱海斌還表示,雖然自8月以來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的投入價格已增長至超過50大關,但整個11月一直保持該水平,目前已明顯走低,至50.3,逼近臨界線,成本推動壓力不太可能成為一個主要的短期風險。

外部因素方面,張前榮表示,作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新興經濟體將面臨增長減緩和全球金融收緊的雙重挑戰,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速將有所回落。

他說,近期國際局勢緩和,地緣政治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沖擊將減弱。綜合來看,預計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將呈穩中有降的態勢,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

通脹中樞將上移

比較令人擔心的通脹因素來自房價。李雪松說,2012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形勢好轉,價格自2012年6月環比逐月上升,房價上漲推動租金上漲,造成進城務工人員生活成本上升。

張前榮表示,2014年CPI翹尾因素為1.5%,比2013年高0.5個百分點。翹尾因素的升高將推升2014年CPI漲幅。

瑞銀報告分析,考慮到2013年基數效應將主要體現在2014年二季度,預計CPI同比漲幅將在2014年二季度達到3.6%的峰值,其中5月份可能接近4%。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認為,盡管經濟增長有所起伏,但近年來勞動力市場一直情況良好,名義工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單位勞動力成本穩步上升導致服務成本也呈快速上升態勢。

她說,這本質上都屬結構性通脹壓力,中期內或將延續,從而會持續推高通脹水平。2014年CPI漲幅預計將從2013年的2.7%左右上升至3.5%。

中國通脹中樞逐步上移也是經濟學家們的普遍觀點。

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為69.2%,比2011年低0.6個百分點,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第三季度末,我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長13%,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5個百分點。

瑞銀報告稱,相對稀缺的土地、資源和能源價格將在中期內理順;政府也需上調農產品價格以反映非農行業土地和勞動力機會成本的上漲;交通、公用事業和一些服務業的價格也需要調整。

“預計在出口增速加快的帶動下,未來一年總需求將會好轉,這會使產出缺口企穩收窄、從而支撐通脹。”汪濤說。

政策預期

2014年CPI控制目標難降貨幣政策“兩難”考驗調控藝術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為2014年經濟的“定調會”,提及物價調控內容甚少。

但PPI與CPI形成的剪刀差將使得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境地,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顯示,央行選擇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可能使CPI超出控制目標,過緊則會進一步加劇PPI下滑壓力。

CPI目標仍需保持在3.5%

國家信息中心等部門建議2014年CPI漲幅控制目標仍定為3.5%,通脹預期增強、蔬菜和豬肉價格回升、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環境穩中偏松和翹尾因素增加將推高物價漲幅。預計2014年物價漲幅比2013年有所擴大,實際可能達到3.2%。

目前鮮有預測2014年實際CPI能超過3.5%者,但為價格改革留出余地是通脹目標高設的重要原因。

目前,價格改革已經“聽聞樓梯響”,長期依靠政府補貼維持2元低價的北京地鐵正在上演一場圍繞漲價展開的研究和討論。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一旦全面放開,稀缺資源、能源領域的價格變動或推高CPI漲幅。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11月25日稱,下一步,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的價格改革,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要把價格改革與相應行業的管理體制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要統籌協調推進。

政府控物價手段多

不過,即便物價被價改等因素助推,政府控物價的手段仍然豐富。首先就是流通成本過高問題在高層的部署下,各地已經開始具體行動。

2013年年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降低流通環節費用,堅決取締各種違規及不合理收費,降低偏高的通行費收費標準;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所有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全部免繳車輛通行費。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建議財政支出進一步向“三農”傾斜,增強農產品生產應對干旱和洪澇災害的能力,加大對主要蔬菜品種種植和生豬養殖的補貼力度,建立相應的保險機制,保障供給穩定,避免價格過快上漲。

此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房價是公眾對物價感知最敏感的部分之一,它可以傳導至非食品價格的核心CPI中。

他建議,房地產調控應著重增加供給,逐步取代抑制需求的調控政策,切實將各地的房價調控目標落到實處,努力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穩定公眾預期。

貨幣調控面臨“兩難”

2014年宏觀政策的搭配依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主要考慮到結構性減稅和加強民生保障而積極,但貨幣政策究竟是偏松還是偏緊,將極為考驗調控藝術。

這和物價形勢的復雜直接相關,2013年前三季度,CPI維持了2.5%的溫和同比漲幅,PPI則同比下降2.1%,截至11月已連續21個月保持同比下降態勢,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也同比下跌2.2%。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呂風勇說,CPI和PPI,前者反映物價,后者關聯經濟,兩個指數長期一升一降,使得貨幣政策面臨兩難。

難題不僅在于政策取向 “松”和“緊”的二選一。呂風勇說,影響CPI上漲的結構性因素作用較強,過松的貨幣政策有可能推高CPI,但是過緊的貨幣政策對于控制CPI漲幅作用并不明顯,甚至會傷及實體經濟,即貨幣政策具有不對稱的作用效果,因此如何合理調整通脹目標、動態調節貨幣投放力度,將是對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大考驗。

業內的共識是,解決這一難題的直接抓手在于引導資金更多進入實體經濟并不斷進行去杠桿化。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2013年中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以“信貸規模逐步縮減”的方式微調其信貸及流動性政策,銀行間流動性壓力是這一政策轉變的表現。

他說,信貸放緩伴隨著的是轉變信貸結構所作出的努力:鼓勵支持實體經濟活動的信貸繼續穩定增長,遏制可能涉足投機性金融活動的部分影子銀行業務,其目的是在信貸放緩過程中減輕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天天一本大道久久 | 亚洲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