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6 01:15:0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原料藥企業轉型或已迫在眉睫。
2013年12月30日,環保部通報了因環保違法問題突出而被掛牌督辦的18家企業名單,在18家企業中,原料藥生產企業占據了多數,魯抗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也位列其中。
環保部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將責成地方環保部門依法處理處罰到位,督促企業整改到位。掛牌督辦有關情況將通報人民銀行、銀監會,對上市公司,環保部還將向證監會通報情況。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原料藥價格下行以及國內環保壓力日漸增強,原料藥企業低附加值和高環境投入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及向制劑企業轉型是原料藥企業兩條出路。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藥制造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難度高,特別是發酵類、化學合成類制藥企業,是環境監管的重點。2013年5月,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關于2013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將醫藥制造企業作為排查整治的重點之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督查的178家醫藥制造企業、7座醫藥制造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中,有18家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共存在40個環境違法行為。其中包括魯抗醫藥色氨酸生產線、獸藥生產線未經竣工環保驗收擅自投產,衛生防護距離內居民未拆遷到位等。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將責成地方環保部門依法進行處理處罰。
1月4日,魯抗醫藥發布整改公告稱,公司被山東省鄒城市環保局罰款3萬元,并采取了停止獸藥生產線的試生產,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協調下搬離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將危廢物委托給有資質的單位統一處理等整改措施。
持續不斷上升的環保壓力讓原料藥企業逐漸承壓,原料藥生產企業成為重災區。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對記者表示,近兩年,原料藥的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再加上外國同類藥企的競爭,原料藥出口已經沒有價格優勢,企業日子均不好過。企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或者以較高的環保投入生產較高附加值的原料藥,或者是向制劑企業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